文章目录
1 前言
Linux驱动开发中,对于一些外设型器件驱动,如ADC、DAC、EEPROM、Sensor,这里器件通常是以uart、i2c、spi、mipi为控制接口,通过配置器件寄存器来设置芯片工作模式、运行参数、校准值等等,并通过获取寄存器值来获得有效数据。
普通的做法,我们是根据不同的控制总线接口来实现寄存器访问,这样的方式是需要根据总线类型来调整访问接口、数据结构,这样显得繁琐。比如,目前有个ADC器件,支持spi和i2c接口;在此之前采用的是spi接口;后面因cpu spi接口不够用,线需要改为i2c控制。这样,该ADC驱动程序得修改,从spi改为i2c驱动,虽然工作量不大,但是也得花费一定时间。那么大体工作量有:
spi_write/spi_rea
接口修改为i2c_transfer
- spi片选(cs)修改为i2c从地址寻址
- 数据结构修改,
struct spi_message
修改为struct rt_i2c_msg
基于代码代码复用的原则之一,Linux在3.1内核后引入了regmap模型,将寄存器访问的共同逻辑抽象出来,只需初始化时指定总线类型、寄存器位宽等关键参数,即可通过regmap模型接口来操作器件寄存器。当然,regmap同样适用于操作cpu自身的寄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