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已经发生过的东西,是如何在大脑中组织记录, 从而可以为后续的事情提供吸取营养的素材呢?毕竟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在发生,都成为过去的一部分,能否在当时觉察出来某些东西是一回事,觉察到了之后又是如何记住呢?
本文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
遗忘曲线: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2839837
遗忘曲线分析:
- 把遗忘曲线放出来, 是为了表明, 遗忘是一个生理特征
- 如果不做努力与之抗衡,那么在大脑中记忆的东西就会随着遗忘曲线而淡忘
- 而对抗遗忘,就需要重复的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回忆, 问题在于,如果已经遗忘了那些事情,又怎么回忆?
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的阻力:
一. 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细节需要耗费巨大精力
- 是的, 需要非常大的精力损耗
- 如果不主动刻意的去做这件事, 那么这件事在心理经济学上不会自发的发生
- 有必要的话就利用咖啡因来刺激肾上腺素, 强迫萃取. (后患无穷, 单独分析)
二. 大脑本能的自我保护及对痛苦的逃避
- 大脑会自动回避让大脑痛苦的事情, 即使是在刻意回忆中, 如果不加以注意, 也会被添加了一层滤镜
- 让大脑做出如此行为, 那么在潜意识中蕴含的, 必然是极为负面的情绪色彩, 对个人的体验来说, 是极为糟糕,甚至是可怕的
- 在大脑所逃避的种种的痛苦的事情中, 排在首位的便是挫败感, 无能之感, 类似的描述还有自我的卑微, 弱小, 脆弱,孤独
- 我可以肯定大脑中所逃避的事情, 都是激发了这种无能之感. 例如被人拒绝,被人欺骗, 把事情搞砸, 坐失了某些机会从而眼睁睁看着事情恶化不得不接受恶果
- 这里有一个要十分警惕的现象: 沉迷于过往懊悔的情绪之中无法走出, 初看起来似乎与大脑逃避痛苦的事情想违背, 但是这其实是大脑应激状态的一种, 也就是所谓战斗-逃跑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对过去事情的懊悔的追惜, 目的是为了让自身进入逃避状态, 而不是为了将过去的细节展现从而更加明确的分析问题!
- 既然这些事情让大脑如此痛苦, 那么为什么还要投入巨量精力在这些事情上面呢?为什么还要回忆起这些事情让自己面临陷入应激模式的风险呢?
- 原因就在于这些事情, 正是自己所最为欠缺的, 是超越自我的突破点!人在自己舒适快乐的处境, 是无法看到自己的缺陷的。缺陷是通过事情所暴露出来!
-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理论, 对某些事情的遗忘, 同样也是潜意识的行为, 就像梦境一样展示了更为深刻的自我, 如果发生, 需要进行分析
如何记住事情:
一. 回忆, 回忆, 回忆, 回忆
- 事情发生了之后是在脑海中, 然后随着时间渐渐淡忘
- 所以要做的最重要的部分, 就是去回忆过去发生的一切, 尤其是细节!
- 要警惕在回忆让自己痛苦的事情时, 被负面情绪吞噬, 从而陷于情绪之中, 而无法分析事情本身
二. 超越自我的意志和欲望
- 见证自己的无能是痛苦的, 所谓人一切的痛苦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 那么必然就需要一个更为强大的目的来凌然于其上, 这便是对自我的超越
- 意志是消耗品, 所以要慎之又慎, 要比对待咖啡因更为谨慎
- 将其意志蔓延至其他领域, 而不仅仅是靠注意力的意志所驱动, 将其打入潜意识中欲望的深渊, 转换为由潜意识的欲望所驱动
三. 尽快写下来
- 这一点放在第三点来讲, 是因为将事情记录下来, 需要前两个环节的准备
- 但是这并不代表尽快将事情写下来不重要, 反而这是后续分析这些事情最重要的素材
- 写下来的时候需要注意, 不要过分在表面的形式上从而忽略的事情本身, 重点在于记录的事情本身!而不在于形式,无论是写到博文上,简短的记录到随意贴上,还是写到笔记本上, 最重要的一定是为了后续能回忆起更多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