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4.2.3 CommandLineRunner或ApplicationRunner
一、冷启动
1.1 冷启动的概念
Redis 的冷启动指的是在 Redis 服务首次启动时,缓存中没有任何数据,直接对外提供服务的状态。这意味着 Redis 服务器在没有预热数据的情况下就开始处理客户端请求。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请求都会直接穿透缓存层,去访问底层的数据库。如果系统在上线初期就遇到大量的并发请求,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每个请求都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而不是从缓存中快速读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采用缓存预热的策略。缓存预热是指在系统启动前或启动初期,提前加载一些热点数据到缓存中,以此来减少对数据库的直接访问,提高系统的整体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二、缓存预热
2.1 缓存预热的概念
缓存预热指的是在系统启动、高峰期来临之前或数据变更之后,提前将热门或需要经常访问的数据加载到缓存中,以提高系统的响应性能和缓存命中率。通过缓存预热,可以避免在实际请求到来时出现缓存击穿或缓存雪崩的情况,减少对后端存储的直接访问。
2.2 实现步骤
实现缓存预热的一般步骤如下:
- 确定热门数据:首先需要确定哪些数据是热门或需要经常访问的数据。可以通过系统日志、业务需求、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判断和评估。
- 加载数据到缓存:在系统启动、高峰期来临之前或数据变更之后,提前将热门数据加载到缓存中。可以通过定时任务、异步加载、批量加载等方式来实现数据加载。
- 设置适当的过期时间: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的访问频率,设置适当的缓存过期时间。过期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缓存数据的有效性。
- 监控和维护:在缓存预热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控和维护。可以通过监控缓存命中率、缓存失效率等指标来评估缓存的效果,及时进行调优和维护。
2.3 缓存预热的实现
缓存预热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实现方式:
1. 手动初始化:在应用程序启动阶段或者服务初始化的时候,通过编写代码主动地从数据库加载热点数据,并将其放入缓存(如 Redis)。
// 初始化阶段加载热点数据
public void warmUpCache() {
List<HotData> hotDatas = loadHotDataFromDatabase();
for (HotData data : hotDatas) {
String key = buildKey(data.getId());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 data, expirationTime, TimeUnit.MINUTES);
}
}
2. 定时任务:使用定时任务定期刷新或加载数据到缓存,可以是固定时间间隔,也可以是在数据变更后触发。
3. 事件驱动:当有新的数据添加到数据库时,触发一个事件来通知缓存系统加载新数据。
4. 使用框架:某些框架或中间件提供了缓存预热功能的支持。例如,在 Spring Boot 项目中,可以通过实现 CommandLineRunner 或 ApplicationRunner 接口,在应用启动后自动加载数据到缓存。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pplicationArgument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pplicationRun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mmandLineRun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