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成品率

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一项指标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成品率是生产控制过程中衡量合格产品占投入材料比例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合格品数量/总投入量)×100%,用于评估生产效能与成本控制。该指标与残次品率、损耗率等构成互补体系,其中损耗率的计算方式因企业而异,常见方法包括毛需求除以(1-损耗率)或乘以(1+损耗率)。
在工业应用中,电池制造业将成品率拆解为电芯直通率、测试合格率与配对合格率的乘积,行业标杆可达90%-95% [1]。半导体行业通过晶圆测试、封装测试等环节提升成品率,工艺进步使单硅片产出量从1-2个增至数千个。生产管理软件可优化物料监控与设备维护,部分企业实现成品率提升20%。加气混凝土等行业将成品率纳入质量指标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定额并定期修订。
中文名
成品率
定    义
投入原材料,能产出多少套成品
公式表示
(成功数量÷总投入数量)
相关概念
产品残次(废)品率

计算方法

播报
编辑
与成品率相关的概念还有产品残次(废)品率。
产品残次(废)品率,是指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产品产出的损耗(残次品、废品)情况与核定的产品材料总投入量,所确定的一定比率关系,简单点说,投入100套原材料,产出中有多少套残废品。
在实务中,企业对于成品率、产品残次(废)品率的表述,还有另一种概念,即产品损耗品量,即前面我们提到的,关于客户提出的A产品的追加生产数量。
成品率、产品残次(废)品率是相对表示方式,表示的是相对量,,而产品损耗品量是绝对表示方式,表示的是绝对量。
损耗率:指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材料损耗、报废情况与核定的该材料消耗用量,所确定的一定比率关系。

实际需求

播报
编辑
在企业实务,企业可能有两种方式来计算材料的实际需求。
1、毛需求÷(1-损耗率)
2、毛需求×(1 +损耗率)
在企业实务中,有的企业还可能以损耗量来表示材料的损耗,例如,客户的表述:
某材料,当相关需求是在30000以内时,追加20的损耗,当相关需求是在30001~50000以内时,追加30的损耗,当相关需求是在30000以上时,追加40的损耗。
同样,损耗率是表示的是相对表示方式,表示的是相对量,而损耗量是绝对表示方式,表示的是绝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