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不同层之间的名称
以TCP/IP
模型为例,数据在不同层之间有不同名称;
-
应用层(Applicant Layer)
数据名称一般为 消息(Message),请求/响应(Request/Response);
在这一层中数据通常被称为消息,包括
HTTP
请求,SMTP
邮件等应用协议的数据;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数据称为 段(Segment)
在这一层中数据被分割为段,如果使用的是
TCP
协议,数据会附加传输控制信息形成TCP
段;对于
UDP
段,则称为数据报(Datagram); -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名称为 包(Packet)
在这一层中数据被封装成包,这个包包含了源和目的的
IP
地址等信息;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名称为 帧(Frame)
在这一层,数据被封装成帧,这个帧包含物理地址(MAC地址)等信息,用于在局域网中传输;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数据名称为 比特(Bits)
在物理层,数据被转换为光电信号或无线信号,以比特的形式在物理介质上传输;
不同层次的数据单位各自承担特定的网络功能,确保数据能够从一台设备有效传输到另一台设备;
数据的跨网络传输
-
IP
地址IP
地址是在网络层用于识别网络上各个设备的数字标识符;是互联网协议的一部分,用于在网络上路由数据包到正确的目的地,
IP
地址可以分为两类:-
IPv4
使用
32
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192.168.1.1
)的形式显示;IPv4
地址空间有限,最大可提供约43
亿个唯一地址; -
IPv6
为了应对
IPv4
地址耗尽的问题,IPv6
采用了128
位地址长度,以十六进制表示,分为八组;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
IP
地址具体可以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其中网络地址标识主机所在网络,主机地址标识该网络中的具体设备; -
-
MAC
地址MAC
地址也被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是嵌入到网络设备(如网卡)中的唯一标识符,MAC
地址通常由设备制造商在生产时分配,并嵌入到设备的固件中;MAC
地址使用48位或64位地址长度,通常以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分为六组;MAC
地址主要作用是在数据链路层控制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当数据包在同一个物理网络段内传输时,它首先利用MAC
地址确定目标设备从而完成数据的传递;
数据在跨网络进行传输时本质上是一个封装与解包的过程;
一个需要进行网络通信的主机向另一台主机发送消息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
应用层数据生成
应用程序需要生成需要发送的数据,这个数据被封装在应用层协议中,例如
HTTP
,SMTP
等; -
传输层封装
数据从应用层传递到传输层,数据在这里会被封装在传输层协议中,常见的有
TCB
和UDP
;传输层回味数据包分配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以表示应用层的具体服务(如
HTTP
默认使用80
端口); -
网络层路由选择
传输层数据被进一步封装在网络层协议中,即
IP
协议;网络层添加源
IP
和目标IP
;随后主机将会查询路由表,根据目标
IP
地址决定数据包的下一跳,即将数据包发给哪个路由器或网关;其中在传输过程中
IP
地址是不变的,MAC
地址是不同变化的,MAC
地址通常为当前设备的MAC
地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