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个世纪前,加拿大学者们提出了经典的MoE模型神经网络结构,在人类探索AI的「石器时代」中,为后世留下了变革的火种。
近十年前,美国硅谷的互联网巨擎在理论和工程等方面,突破了MoE模型的原始架构,让这个原本被置于学术高阁的理念,化身成为了随后AI竞争的导火索。
如今,后发优势再一次来到了大洋此岸,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纷纷提出对MoE架构的优化重组方案。尤其是华为的MoGE架构,不仅克服了MoE负载不均衡及效率瓶颈的弊病,还能够降本增效,便于训练和部署。
AI之战远未终结,但正如在其他领域中「多快好省」的中国产业底色一样,大模型这棵生于西方长于彼岸的科技树,也同样会被东方智慧经手后,进化为更加普适和亲切的工具。
近期,虎嗅将打造《华为技术披露集》系列内容,通过一连串的技术报告,首次全面披露相关的技术细节。
希望本系列内容能为业界起到参考价值,也希望更多人能与华为一起,共同打造长期持续的开放协作生态环境,让昇腾生态在中国茁壮成长。
《华为技术披露集》系列
VOL.9 :训练加速
随着大模型的迅猛发展,混合专家(MoE)模型凭借其独特的架构优势,成为扩展模型能力的重要方向。MoE通过创新性的路由机制,动态地将输入token分配给不同的专家网络,不仅高效实现了模型参数的规模化扩展,更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将MoE模型在分布式集群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效率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01
MoE大规模训练难题:
一半以上的训练时间在等待?
实践表明,MoE模型训练集群的效率面临两方面挑战:
1. 专家并行引入计算和通信等待,当模型规模较大时,需要切分专家到不同设备形成并行(EP),这就引入额外All-to-All通信,同时MoE层绝大部分EP通信与计算存在时序依赖关系,一般的串行执行模式会导致大量计算单元空闲,等待通信;
2. 负载不均引入计算和计算等待,MOE算法核心是“有能者居之”,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部分热专家被频繁调用,而冷专家使用率较低;同时,真实训练数据的长度不一,不同的模型层(如稀疏层、嵌入层等)的计算量也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不同卡之间计算也在互相等待。
形象地说,MoE训练系统就像一个交通拥塞严重的城区:
1. 人车混行阻塞,所有车辆(计算)必须等待行人(通信)完全通过斑马线才能通行,造成大量无效等待;
2. 车道分配僵化,固定划分的直行、左转车道就像静态的专家分配,导致热门车道(热专家)大排长龙,而冷门车道(冷专家)闲置。为此,华为团队构建了一套叫做Adaptive Pipe & EDPB的优化方案,就像一个“上帝视角的智慧枢纽”,让MoE训练集群这个“城市交通”实现无等待的流畅运行。
02
DeployMind仿真平台
小时级自动并行寻优
华为构建了名为AutoDeploy的仿真平台,它是一个基于昇腾硬件训练系统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计算/通信/内存三维度的多层级建模、昇腾硬件系统的高精度映射、全局化算法加速运行等技术,能在1小时内模拟百万次训练场景,实现MoE模型多样化训练负载的快速分析和自动找到与集群硬件规格匹配的最优策略选择。在训练实践验证中,该建模框架可达到90%精度指标,实现低成本且高效的最优并行选择。
针对Pangu Ultra MoE 718B模型,在单卡内存使用约束下,华为通过AutoDeploy以训练性能为目标找到了TP8/PP16/VPP2/EP32(其中TP只作用于Attention),这一最适合昇腾集群硬件规格的并行方案,综合实现计算、通信、内存的最佳平衡。
03
Adaptive Pipe通信掩盖>98%
让计算不再等待通信
华为构建了一套称为Adaptive Pipe的通信掩盖框架,在AutoDeploy仿真平台自动求解最优并行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化All-to-All降低机间通信和自适应细粒度前反向掩盖,实现通信几乎“零暴露”。
层次化专家并行通信。针对不同服务器之间通信带宽低,但机内通信带宽高的特点,华为创新地将通信过程拆成了两步走:
第一步,让各个机器上“位置相同”的计算单元联手,快速地从所有机器上收集完整的数据块(Token);
第二步,每台机器内部先对数据块进行整理,然后利用机器内部的高速通道,快速完成互相交换。这种分层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把每个数据块最多的复制分发操作都限制在单台机器内部的高速网络上完成,而在跨机器传输时,每个数据块只需要发送一份拷贝,相比传统All-to-All通信加速1倍。
自适应细粒度前反向掩盖。在DualPipe掩盖框架的基础上,华为基于虚拟流水线并行技术,实现了更精密的调度,Adaptive Pipe(图1)。相比DualPipe,Adaptive Pipe仅利用一份权重,不仅将流水线并行所需的内存占用减半,有效降低了计算“空泡”,释放了流水线的峰值性能潜力;同时,该策略能够额外实现与分层通信的完美协同,无缝覆盖机间与机内两层通信的掩盖。在这种层次化通信和细粒度计算通信切分调度优化下,Adaptive Pipe可实现98%以上的EP通信掩盖,让计算引擎不受通信等待的束缚。
图1 :自适应细粒度前反向掩盖方案:(a) warmup阶段纯前向;(b) cooldown阶段纯反向;(c) stable阶段前反向掩盖;第一行为计算算子,第二行为机内EP通信,第三行为机间EP通信;F代表前向算子,B代表反向算子,R代表重计算算子,PP P2P代表stage间的P2P通信。
04
EDPB全局负载均衡:
让计算之间不再互相等待,训练再加速25%
在最优并行和通信掩盖基础上,由于MoE模型训练过程中天然存在的负载不均问题,集群训练效率时高时低。华为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EDPB全局负载均衡,实现专家均衡调度(图2),在最优并行和通信掩盖基础上,再取得了25.5%的吞吐提升收益。
图2:集群P2P通信分析对比
专家预测动态迁移(E)。MoE模型训练中,设备间的专家负载不均衡如同“跷跷板”——部分设备满载运行,另一些却处于“半休眠”状态。团队提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专家动态迁移技术,让专家在分布式设备间“智能流动”。该技术主要有三个特点:
预测先行:让专家负载“看得见未来”:预测负载趋势,实现“计算零存储开销,预测毫秒级响应”;
双层优化:计算与通信的黄金分割点:提出节点-设备双层贪心优化架构,在让计算资源“齐步走”的同时,给通信链路“减负”;
智能触发:给专家迁移装上“红绿灯”:设计分层迁移阈值机制,通过预评估迁移收益动态决策,实现专家迁移的智能触发。
图3:基于专家动态迁移的EP间负载均衡整体框架图
数据重排Attention计算均衡(D)。在模型预训练中普遍采用数据拼接固定长度的策略,但跨数据的稀疏Attention计算量差异显著,会引入负载不均衡问题,导致DP间出现“快等慢”的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华为团队提出了一种精度无损的动态数据重排方案,其核心在于:通过线性模型量化单样本计算耗时,在严格保持训练精度无损下,批次内采用贪心算法构建最小化耗时的数据重排,实现负载均衡。
虚拟流水线层间负载均衡(P)。MoE模型通常采用混合结构,Dense层、MTP层、输出层所在的Stage与纯MoE层所在的Stage负载不均,会造成的Stage间等待。团队提出虚拟流水线层间负载均衡技术,将MTP层与输出层分离,同时将MTP Layer的 Embedding计算前移至首个Stage,有效规避Stage间等待问题,实现负载均衡。
05
整体系统收益
回到最开始提到的城市交通场景,Adaptive Pipe & EDPB这套方案,形象的说就是创新性地引入智慧化交通设施:
首先,建造"行人地下通道"(通信掩盖),彻底分离人车动线,使车辆(计算)无需等待即可持续通行,行人(通信)在底层独立穿行。
其次,部署"智能可变车道"(动态专家迁移),根据实时车流(数据分布)动态调整车道功能,让闲置的左转车道也能分担直行压力,实现负载均衡,整体让城市交通实现无堵车流畅运行。
在Pangu Ultra MoE 718B模型的训练实践中,华为团队在8K序列上测试了Adaptive Pipe & EDPB吞吐收益情况,在最优并行策略的初始性能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端到端72.6%的训练吞吐提升。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晚掌握AI的人比完全不会AI的人竞争优势更大”。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不会新技能或者说落后就要挨打。
老蓝我作为一名在一线互联网企业(保密不方便透露)工作十余年,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是非常希望可以把知识和技术分享给大家,但苦于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籽料得到学习的提升,所以也是整理了一份AI大模型籽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落地项目实战等 免费分享出来。
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LLM面试题合集
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大模型学习路线
想要学习一门新技术,你最先应该开始看的就是学习路线图,而下方这张超详细的学习路线图,按照这个路线进行学习,学完成为一名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拿个20k、15薪那是轻轻松松!
视频教程
首先是建议零基础的小伙伴通过视频教程来学习,其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份与上面成长路线&学习计划相对应的视频教程。文末有整合包的领取方式
技术书籍籽料
当然,当你入门之后,仅仅是视频教程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这里也分享一份我学习期间整理的大模型入门书籍籽料。文末有整合包的领取方式
大模型实际应用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文末有整合包的领取方式
大模型落地应用案例PPT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文末有整合包的领取方式
大模型面试题&答案
截至目前大模型已经超过200个,在大模型纵横的时代,不仅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卷,就连大模型相关的岗位和面试也开始越来越卷了。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上车大模型算法赛道,我总结了大模型常考的面试题。文末有整合包的领取方式
领取方式
这份完整版的 AI大模型学习籽料我已经上传CSDN,需要的同学可以微⭐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