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要求实现一个对数组进行循环右移的简单函数:一个数组a中存有n(>0)个整数,将每个整数循环向右移m(≥0)个位置,即将a中的数据由(a0a1⋯an−1)变换为(an−m⋯an−1a0a1⋯an−m−1)(最后m个数循环移至最前面的m个位置)。
函数接口定义:
void ArrayShift( int a[], int n, int m );
其中a[]
是用户传入的数组;n
是数组的大小;m
是右移的位数。函数ArrayShift
须将循环右移后的数组仍然存在a[]
中。
裁判测试程序样例: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N 10
void ArrayShift( int a[], int n, int m );
int main()
{
int a[MAXN], n, m;
int i;
scanf("%d %d", &n, &m);
for ( i = 0; i < n; i++ ) scanf("%d", &a[i]);
ArrayShift(a, n, m);
for ( i = 0; i < n; i++ ) {
if (i != 0) printf(" ");
printf("%d", a[i]);
}
printf("\n");
return 0;
}
/* 你的代码将被嵌在这里 */
输入样例:
6 2
1 2 3 4 5 6
输出样例:
5 6 1 2 3 4
解题代码
void ArrayShift( int a[], int n, int m )
{
m = m % n;//设问题1,为什么要m%n?(后面有解答)
int b[n-m];
int i = 0;
for(i = 0; i < n - m; i++)//设问题2,第一个循环的作用是?为什么此处 i < n-m?
{
b[i] = a[i];
}
for(i = 0; i < m; i++)//设问题3,第二个循环的作用是?为什么此处i < m?
{
a[i] = a[n - m + i];
}
for(i = 0; i < n - m; i++)//设问题4,第三个循环的作用是?
{
a[i+m] = b[i];
}
}
问题解答
问题1:为什么要m=m%n?其实,由题可知,m是数组循环右移的次数。当m<n时,循环右移的次数就是m。当m>=n时,例如,n=6,m=6,循环右移的次数其实是0;n=6,m=7,循环右移的次数就是1;n=6,m=8,循环右移的次数就是2。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循环右移6次,就等于数组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等于没移动);循环右移7次,就等于数组用前6次循环使数组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等于没移动),再右移剩下的7%6=1次(实际移动次数);循环右移8次,就等于数组用前6次循环使数组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等于没移动),再右移剩下的8%6=2次(实际移动次数)。所以,我们直接用m=m%n,获得数组的实际移动次数。
问题2:第一个for循环的作用是为了将原数组的前(n-m)个数储存起来(此题为前4个)。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先将前4个数储存到新的数组b中呢?其实是为了能让第二个for循环实现。如果不先行将其储存,那么第二个for循环就会将原数组中a[0],a[1]的数给代替,造成数据丢失,致使循环无法实现。
问题3:第二个for循环的作用是为了将要移动的(n-m+i)位(此题为第4位和第5位)移到原数组的前i位(C语言第一位从0开始,故此题为第0位和第1位)。
问题4:第三个for循环的作用是为了将第一个for循环存储的前(n-m)个数,从第(i+m)位依次开始放置。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可以看一下
n = 6, m = 2
m = m % n = 2
数组a[i] i = 0 1 2 3 4 5
原数组 1 2 3 4 5 6
更新后的数组 5 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