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Python图像加法运算详解
OpenCV-Python是Python实现的一套计算机视觉库,其中的cv2.add()函数是进行图像加法运算的常用函数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cv2.add()函数的使用方法以及代码实现。
- cv2.add()函数的介绍
cv2.add()函数是OpenCV-Python中进行图像加法运算的函数,具体语法为:
dst = cv2.add(src1, src2[, dst[, mask[, dtype]]])
其中,src1和src2表示要进行加法运算的两张图像,它们需要具有相同的尺寸和通道数;dst表示输出图像,如果不指定,则会自动创建一个和src1或src2相同尺寸和通道数的空白图像;mask表示掩膜,如果没有指定,则表示对所有像素进行加法运算;dtype表示输出图像的数据类型,如果没有指定,则默认与src1和src2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src1、src2和dst都是8位无符号整型时,加法运算可能会导致像素值大于255,此时OpenCV-Python会将像素值截断到255,但可能会导致图像失真,因此建议在进行图像加法运算时将数据类型转换为16位有符号整型或者浮点型。
- cv2.add()函数的代码实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两张图像进行加法运算的代码实现: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读入两张图像
img1 = cv2.imread(‘image1.jpg’)
img2 = cv2.im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