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链接
生成软链接的命令
ln -s A文件 B文件 //用B文件去链接A文件(注:A和B文件都默认在当前路径下. A文件可以带上路径;B文件也可以带上路径,否则将在当前目录下产生)
软链接的特点
1.独立的文件:软链接是一个独立的文件,拥有自己独立的 inode 编号和存储空间。
2. 内容是指针:这个文件的内容非常小,它只存储了目标文件的绝对或相对路径名(一个字符串)。
3. 类似于快捷方式:这个特性与 Windows 系统中的桌面快捷方式(.lnk文件) 几乎完全相同,都保存了目标文件的路径.
4. 灵活性高:
→可以链接到不同文件系统的文件。
→可以链接到目录。
→ 可以链接到一个不存在的文件(即“断裂的链接”,ls 查看时会闪烁或标红)。
应用举例
在 ~/work2 目录下有一个名为 code 的可执行程序,但我希望能在 ~/work 目录下更方便地使用它。这时,可以通过创建软链接的方式,在 ~/work 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 code2 的快捷方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之后我删除了 ~/work2/code 这个原始程序,那么 ~/work/code2 这个软链接就会因为指向的目标不存在而失效。
二.硬链接
生成硬链接的命令
ln A文件 B文件 //创建名为 B.link 的硬链接,指向 A.file 的 inode
硬链接的特点
1.非独立文件:硬链接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 没有自己独立的 inode。
2.本质是别名:硬链接的本质是在目录文件中创建一条新的记录(名称映射),该记录直接指向源文件的 inode 编号。
3.等同于原始文件:操作系统无法区分哪个文件名是“原始”的,哪个是“链接”的。它们是完全平等的关系,都指向磁盘上的同一块数据.
4.作用与限制:
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备份机制。因为每创建一个硬链接,该 inode 的“链接计数”(Link Count)就会 +1。只有当所有指向这个 inode 的硬链接(包括原始文件)都被删除后,链接计数降为 0,系统才会真正删除文件数据 .
限制:不能跨文件系统创建(因为不同文件系统有各自独立的 inode 编号池)。在普通用户权限下,不能对目录创建.
注:
linux系统自己给当前目录进行了硬链接 .
给上级目录进行了硬链接..
但是linux系统不允许用户给目录建立硬链接.
应用举例
给code程序建立了硬链接code hard.
观察执行ls -li命令之后的结果,
第一列显示 inode 编号,可见 code 和 code_hard
的 inode 完全相同,说明它们指向磁盘上的同一份文件数据。
第三列的数字表示该文件的硬链接计数,即有多少个文件名指向同一 inode。删除其中一个文件名(如 code
),并不会影响其他硬链接(如 code_hard
)对文件数据的正常访问。
因此,硬链接实际上可视为文件的一种备份机制——通过多个文件名共同保护同一份数据,避免因单一名称被删除而导致文件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