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利用eNSP(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网络仿真工具平台)学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并配以完善的网络协议来实现网络通信和软件、硬件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
1.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是:Internet的前身-----美国高级研究计划部署(ARPA)网(ARPANET)。该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分为那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计算机网络互联标准化、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1.2计算机网络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网络中物理组成: 由服务器、客户机(网络工作站)、网络适配器、网络电缆、网络操作系统、协议、客户软件和服务软件组成
1.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网络的覆盖范围的大小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按通信介质划分:有线网(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和无线网(卫星、微波等)
3.按传输技术划分:广播式网络(所有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和点到点网络(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4.按使用的对象划分:公用网(对所有人提供服务)和专用网(转为一个或者几个部门拥有)
5.按网络中计算机所处的地位进行划分:对等网(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网络中连接的计算机较多,共享资源较多,需要设立一台计算来存储和管理需要共享的资源,这台计算机称为服务器,其他计算机称为工作站,所以称为:客户—服务器网络)
1.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各个站点相互连接的形式。
2.常见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1.5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
-
有线: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三种连接方法:直连线、交叉线、反接线
T568A线序
1 2 3 4 5 6 7 8 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T568B线序
1 2 3 4 5 6 7 8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只用于数字信号发送:50Ω)和宽带同轴电缆(用于频分多路复用FDM的模拟信号:75Ω)
光纤: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2.无线:无线电广播、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激光通信
1.6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带宽: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都使用带宽(Bandwidth)来描述网络的传输容量,单位:bit/s
2.时延(delay):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一条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3.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将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就是传播时延带宽积,表示链路上能够容纳的比特数(传播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带宽)|往返时延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2.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2.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它从整体上定义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织方式以及通信规则。
2.2什么是网络协议
1.所谓计算机网络协议(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为了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2.网络协议三要素:(1)语法:规定通信双方“如何讲”(2)语义:规定通信双方“讲什么”(3)时序:规定了信息交流的顺序
2.3 OSI参考模型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七层模型
应用层 | 人机交互的一个窗口,人类发送指令给程序 | 电脑终端 |
---|---|---|
表示层 | 将人类使用的高级语言 转换成 机器语言(数据处理) | |
会话层 | 管理(开启+关闭)专属的会话通道 | |
传输层 | 协议(如何传输数据)+端口号(确定应用程序)(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 传输层防火墙 |
网络层 | 根据ip地址寻找最佳路径将数据发送出去(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
数据链路层 | 根据mac地址 再次确认 。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 二层交换机、网桥 |
物理层 | 将数据转换成 电信号 顺着网线传出去 | 网卡、中继器、集线器 |
-
物理层:是OSI模型的第一层(最底层),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
数据链据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功能是将数据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为网络层提供良好的服务接口,将物理层的位组成帧,进行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与用户资源子网之间的接口,主要功能:(1)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2)分段和组块、(3)有序传输和流量控制(4)路由选择和中继(5)差错的检测和恢复。俩种类型的服务:数据报服务(无连接)和虚电路服务(有连接)
-
传输层:主要两个功能:(1)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2)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服务(3)服务原语:1.请求(requeat) 2.指示(indication)3.响应(reaponae)4.确认(confirm)(4)TCP协议(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可靠)|(5)UDP协议(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
-
会话层:功能:在两个节点建立、维护和释放面向用户的连接、并对会话层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
表示层:负责计算机信息表示方式的问题,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转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
-
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顶层,它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2.4数据包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封装与解封装

发送方:按照一定的标准去 打包数据
封装:
1. 数据封装流程(A电脑发送数据)应用层:原始数据(DATA)在应用层产生。
2. 传输层:传输层在原始数据上添加TCP或UDP头部,形成数据段(Segment)。
3.网络层:网络层在数据段上添加IP头部,形成数据包(Packet)。
4.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数据包上添加MAC头部和校验位,形成数据帧(Frame)。
5.物理层:将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Frame)转换为比特流(bit 流)进行传输。
接收方:按照一定的标准去 接收数据
解封装:
1.数据解封装流程(B电脑接收数据)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后,会将其还原为数据帧。
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中去除MAC头部和校验位,提取出数据包(Packet)。
3.网络层:从数据包中去除IP头部,提取出数据段(Segment)。
4.传输层:传输层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