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刻蚀(后续更新)

半导体湿法刻蚀总结
一、湿法刻蚀原理
(一)基本原理
利用化学溶液对硅表面材料进行刻蚀(腐蚀溶解),副产物为气体、液体或可溶于刻蚀溶液的固体。
(二)工艺过程
刻蚀→漂洗→干燥。
二、湿法刻蚀影响因素与参数
(一)关键影响因素
刻蚀液浓度:浓度越高,刻蚀速率越快,是最难控制的参数(溶液浓度在刻蚀过程中持续变化)。
刻蚀温度:温度越高,刻蚀速率越快,相对容易控制。
刻蚀时间:受浓度和温度影响,相对容易控制。
刻蚀搅拌:影响刻蚀速率均匀性,精确控制有一定难度。
(二)工艺特性参数表
参数类型具体内容控制难度
溶液浓度 如刻蚀氧化硅时 NH₄F 与 HF 的比例 最难控制 
刻蚀时间 硅片浸泡在溶液中的时间 相对容易 
溶液温度 容器中溶液的温度 相对容易 
溶液搅拌 容器中溶液的搅动 有一定控制难度 
三、湿法刻蚀特性
(一)核心特性
选择性高:对特定材料的刻蚀能力强,不易损伤其他材料。
各向同性刻蚀:刻蚀方向无明显差异,各向异性差,导致刻蚀侧壁不够陡峭。
(二)优缺点
优点:工艺简单,腐蚀选择性好,成本较低。
缺点:钻蚀严重(各向异性差),难以获得精细图形,仅适用于刻蚀 3μm 以上的线条。
四、应用场景
硅片清洗:去除表面杂质和污染物。
薄膜覆盖剥离:用于剥离或修改表面薄膜层。
测试晶圆薄膜剥离和清洗:在晶圆测试环节中处理薄膜。
五、刻蚀工艺检测标准
刻蚀速率:单位时间内去除材料的厚度,影响芯片结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刻蚀均匀性:晶圆表面刻蚀深度的均匀性,避免芯片结构偏移或失真。
刻蚀选择性:对不同材料的差异化刻蚀能力,确保非目标材料不受损伤。
侧壁陡峭程度:刻蚀角度影响器件电学性能,湿法刻蚀侧壁较平缓。
关键尺寸(CD)控制:确保图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缺陷率:包括刻蚀不完整、残留物、材料损伤等,影响芯片良率。
刻蚀深度控制:精确控制深度以保证芯片性能和可靠性。
六、与干法刻蚀对比(延伸补充)
湿法刻蚀:适用于 3μm 以上线条,工艺简单但分辨率低。
干法刻蚀:适用于 3μm 以下线条,各向异性强、分辨率高,常用于精细图形加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