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对于考研人来说往往是最难熬的阶段。
许多同学此时才刚刚进入备考状态,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时间紧迫让人心生焦虑。
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声音:“还有三个月就要考试了,我还没复习完,怎么办?”这种对时间流逝的不安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使不少同学陷入“再坚持一下还是就此放弃”的自我拉扯。
更令人不安的是,今年不少高校的考研大纲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地信、测绘等专业的同学,面对考纲调整更是压力倍增。
图片来自“地硕教育”
这些变化意味着复习方向和重点需要重新调整,一些同学担心自己“跟不上”“考不上”,对26考研能否上岸心里没底。
其实,这样的焦虑心理在考研群体中非常普遍考研不仅是知识的比拼,也是心理的考验。持续的焦虑会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危害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最后冲刺阶段调整心态、缓解压力,是每个考生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拒绝焦虑,从容备考:给地信测绘考研人的建议
考研路上,焦虑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调整和合理的规划,将焦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下是几点建议,送给正在冲刺26考研的地信、测绘专业同学们:
认识并接受焦虑:
首先要明白,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它反映了你对考研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不要因为焦虑而自责,试着与这种情绪和平共处。当感到紧张时,不妨告诉自己:“我现在有点焦虑,这说明我很在意这次考试,这很正常。”接受焦虑的存在,反而能减少因焦虑而产生的额外压力。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面对有限的时间,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建议将剩下的时间按周或按日划分,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地信、测绘等专业的同学,尤其要关注考纲变化的内容,调整复习重点。
计划制定后,就要严格执行,尽量避免拖延。同时,留出一些弹性时间应对突发情况,这样才能张弛有度,提高复习效率。
专注当下,减少外界干扰:
考研是一场自我挑战,不必过度关注别人的进度。每个人的基础和节奏不同,盲目比较只会徒增焦虑。与其纠结“别人复习到哪了”“我是不是落后了”,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复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天的目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要注意减少手机、社交媒体等带来的干扰,给自己营造一个专注的学习环境。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钟)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坚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保证高效的学习。建议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瑜伽等。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还能提升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只有劳逸结合,才能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稳定的心态。
考研是一场智力与毅力的比拼,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历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感到焦虑和疲惫,但请相信,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
考研与就业两手抓:GIS开发特训营提供底气
面对考研的不确定性,许多地信、测绘专业的同学选择“两手准备”,在全力备考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一条就业的后路。
新中地教育每年都有这样的学员:一边复习考研,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参加GIS开发特训营的学习。
他们的想法很现实:
- 如果考研成功,自然皆大欢喜;
- 万一考研失利,也能掌握一门过硬的GIS开发技能,为找工作增加竞争力。
这种“考研工作两手抓”的策略,让同学们拒绝焦虑的底气大大增强——因为即使考研结果不理想,还有GIS开发技能为自己托底。
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地学领域的前沿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无论是智慧城市、国土测绘,还是环境保护、应急救灾,各行各业都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相应地,市场对GIS开发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据统计,2024年新中地GIS开发特训营学员的就业情况非常亮眼,为有意向的同学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许多GIS专业的学生毕业时也意识到,GIS应用和二次开发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而掌握软件开发能力则是在这一领域立足的关键。
因此,选择在考研冲刺的同时学习GIS开发,不仅不会干扰考研复习,反而能让自己多一份保障和底气。
正如有同学所说:“多学一项技能,就多一条出路”。与其在焦虑中患得患失,不如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一份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