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浏览器的缓存机制么?

你真的了解浏览器的缓存机制么?

http-cache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缓存机制。我们每天都在用浏览器访问网页,但可能很多人对其中的缓存机制并不太了解。缓存机制不仅可以提升访问速度,还能减少带宽消耗和服务器的压力。今天,我们就再来解释一下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缓存是如何工作的。

什么是缓存?

简单来说,缓存就是把一些访问过的数据保存起来,以便下次再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而不需要重新从服务器获取。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提升访问速度。对于浏览器来说,常见的缓存存储位置包括浏览器本地的缓存存储(硬盘或内存)和缓存服务器(比如CDN)。

缓存机制的工作原理

浏览器缓存机制主要依赖于HTTP协议中的缓存控制字段。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字段是如何影响缓存行为的。

1.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是HTTP头中最重要的字段之一,它用于定义资源的缓存策略。常见的取值有:

  • public:资源可以被任何缓存(包括浏览器、本地缓存服务器等)缓存。
  • private:资源只会被浏览器缓存,不会被那些共享的缓存服务器缓存。
  • no-cache:资源每次使用前都需要向服务器验证,虽然名称是“no-cache”,但它并不是真的不缓存,而是每次读取时都要检查是否有更新。
  • no-store:资源不会被缓存,无论是浏览器还是服务器,使用这种策略的资源一般是非常敏感的数据。
  • max-age:定义资源的最大缓存时间,单位为秒。例如,max-age=3600 表示资源可在缓存中保存1小时。
示例
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3600

这个指令告诉浏览器和缓存服务器,这个资源可以被缓存,并且缓存时间为1小时。

2. ETag 和 Last-Modified

这两个字段用于资源的验证和更新。

  • ETag:资源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表示资源的特定版本。当资源改变时,ETag会变化。浏览器在请求资源时会发送 If-None-Match 头部来验证资源的ETag是否匹配。如果匹配,服务器返回 304 Not Modified 状态码,表示资源未变,浏览器可以直接使用缓存。
  • Last-Modified: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浏览器可以通过 If-Modified-Since 头部询问服务器资源是否在某时间之后被修改过,如果没有修改,服务器返回 304 Not Modified
示例
ETag: "686897696a7c876b7e"
Last-Modified: Wed, 21 Oct 2023 07:28:00 GMT

3. Expires

资源的过期时间,用于指定一个绝对的到期日期和时间。已被 Cache-Control: max-age 所取代,但仍兼容旧版。

示例
Expires: Wed, 21 Oct 2023 07:28:00 GMT

典型的缓存交互流程

当然,关于浏览器缓存和服务器之间的详细交互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次请求、后续请求(缓存命中和缓存失效)以及缓存验证相关的HTTP请求和响应头。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阶段以及相关的HTTP头信息如何配合工作。

客户端(浏览器)                          服务器
      |                                     |
(首次请求)                                  |
      | ---- GET /index.html -------------> |
      |                                     |
      | <--- 200 OK (Cache-Control, ETag, Last-Modified) ---- |
      |                                     |
(从服务器加载资源并缓存)                        |
      |                                     |
(后续请求,缓存未失效)                          |
      | ---- 从缓存加载资源 --------------   |
      |                                     |
(后续请求,缓存失效)                            |
      | ---- GET /index.html (If-None-Match, If-Modified-Since) -> |
      |                                     |
      | <---- 304 Not Modified ----         |
或者                                           |
      | <---- 200 OK (新内容, 新 ETag, 新 Last-Modified) ---- |
      |                                     |
(更新缓存)                                    |

1. 首次请求

步骤
  1. 浏览器发送请求: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页面,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2. 服务器响应:服务器接收到请求之后,处理请求并返回资源,同时附带缓存控制相关的HTTP头。
主要HTTP头信息
  • Cache-Control: 告诉浏览器如何缓存响应数据。
  • Expires: 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
  • ETag: 资源的唯一标识符,用于后续的验证请求。
  • Last-Modified: 资源最后修改时间,用于后续的验证请求。
示例
浏览器请求资源
GET /index.html HTTP/1.1
Host: www.example.com
服务器响应资源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Cache-Control: max-age=3600, must-revalidate
Expires: Wed, 21 Oct 2023 07:28:00 GMT
ETag: "686897696a7c876b7e"
Last-Modified: Wed, 21 Oct 2023 07:26:00 GMT

<body>
    <h1>Hello, World!</h1>
</body>

2. 后续请求

在首次请求之后,浏览器会根据缓存策略判断是否需要再次请求资源。

缓存命中

如果浏览器检测到缓存未失效(例如 Cache-Control: max-age 未过期,或者 Expires 日期未到),则直接从缓存中加载资源,而无需发送任何网络请求。

缓存失效

当资源过期或者缓存策略要求重新验证时,浏览器会发送一个条件请求来验证缓存的有效性。

条件请求

浏览器在发送条件请求时使用以下头信息:

  • If-None-Match: 携带之前缓存的 ETag 值。
  • If-Modified-Since: 携带之前缓存的 Last-Modified 值。
服务器响应

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条件请求进行验证:

  • 资源未修改(304 Not Modified):服务器返回 304 Not Modified 响应,浏览器从缓存中加载资源。
  • 资源已修改(200 OK):服务器返回新的资源数据和更新的缓存控制头信息,浏览器更新缓存。
示例
浏览器发送验证请求
GET /index.html HTTP/1.1
Host: www.example.com
If-None-Match: "686897696a7c876b7e"
If-Modified-Since: Wed, 21 Oct 2023 07:26:00 GMT
服务器响应资源未修改
HTTP/1.1 304 Not Modified

在这种情况下,浏览器知道资源未修改,可以直接从缓存中使用现有的资源。

服务器响应资源已修改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Cache-Control: max-age=3600, must-revalidate
ETag: "b4978d9e5991c68b8f"
Last-Modified: Wed, 21 Oct 2023 07:30:00 GMT

<body>
    <h1>Hello, Updated World!</h1>
</body>

在这种情况下,浏览器会用新的资源数据更新缓存。

交互过程示意图 |

http-cache-interaction

其他HTTP头信息

除了上文提到的HTTP头信息,还有一些HTTP头在缓存机制中起着辅助作用:

  • Vary: 告诉缓存应基于哪些请求头来区分缓存的版本,例如 Vary: Accept-Encoding 表示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缓存不同的版本。
  • Age: 服务器响应中包含此头,表示资源在代理缓存中已存储的时间。
  • Pragma: 用于向后兼容的 HTTP 1.0 缓存控制指令,常见值为 Pragma: no-cache,和 Cache-Control: no-cache 类似。

一些优化策略

为了优化缓存机制,除了合理设置Cache-Controld,Etag等字段之外,我们需要根据资源的特性采取以下策略:

1. 静态资源使用长期缓存

对于一些不经常变化的静态资源(如图片、CSS文件和JS文件),可以使用较长的缓存时间,同时配合版本控制来强制刷新缓存。

  • 版本化文件名:通过在文件名中加入版本号,确保资源更新时能强制浏览器请求新版本。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v1.css">
    <script src="script.v1.js"></script>
    

    当资源更新时,可以将版本号更新为v2: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v2.css">
    <script src="script.v2.js"></script>
    

2.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使用CDN可以将资源分发到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提高资源加载速度,并减轻主服务器的负载。引入CDN之后,缓存的交互方式变得复杂,下图中展示了用户,浏览器,服务器,缓存,CDN之间的交互方式。

http-cdn-cache

3. 预加载和懒加载

  • 预加载关键资源:通过<link rel="preload">标签预加载关键资源,确保它们能够尽快被使用。

    <link rel="preload" href="style.css" as="style">
    <link rel="preload" href="main.js" as="script">
    
  • 懒加载不关键资源:对于一些非关键资源可以使用懒加载(lazy loading)策略,延迟加载这些资源,降低首次加载时间。

    <img src="image.jpg" loading="lazy" alt="Example image">
    

4. 压缩和最小化资源

通过压缩和最小化资源,可以降低资源大小,加快下载速度。

  • 压缩:使用gzip或Brotli压缩静态资源。

    Content-Encoding: gzip
    
  • 最小化:移除不必要的空格、注释和代码,减少文件大小。

    • 使用工具如Webpack、UglifyJS、cssnano等对JS和CSS文件进行最小化处理。

结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缓存机制复杂而强大,它在提升网页加载速度和减轻服务器负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利用HTTP头中的缓存控制字段,我们可以显著优化用户体验。

希望通过这次讲解,大家能对浏览器缓存机制有一个更简单清晰的理解。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深入了解的,可以随时留言讨论。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