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闰六月十三,明日立秋,食俗习俗禁忌知多少?啃秋要开始了

一晃眼,时间就窜到了农历的闰六月十三,2025年的这个日子,悄悄落在了阳历的8月初。夏的余韵还在,骄阳似火,知了一声高过一声,偏偏节气却已经翻到“立秋”这一页。

图片

明日立秋“啃秋”——这是老传统,也是每年小团圆的理由。

每到这个节气,总忍不住想起那句老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季之计,在立秋。”古人对节气的讲究,远比我们细腻——农田、厨房、院子、家风,全都随着节气悄然起了变化。立秋的到来,便如院子里葡萄的第一抹紫,虽还未熟,却叫人忍不住心生期待。

图片

“残暑常欺秋老去,天公也忒怜人。”唐宋之间,文人骚客总爱在时令变换时,留下一笔自己的怀念。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位,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站。古人不止把它当成气候的分界,更看作人间冷暖、作息进食的风向标。

关于立秋的来历,说来也有趣。农时上讲,自孟秋开始,意味着庄稼即将成熟,果蔬即将上桌,农人忙着收割。旧历书上常有“立秋日,习见果熟”,屋前屋后总有老人念叨,立秋吃果、需有分寸,吃得“兴旺兴旺”,不可太贪嘴。

图片

闰六月则是农历中的稀客。有一年双六月,民间多半觉得这一年气候、农事、人的情绪,都有点“额外”,天时顺天意,日子也多出些“缓冲”。老人说,这样的年份,立秋就显得更为讲究。闰六月未完,秋节先到,暑气不减,秋意却暗中滋长,像碧荷残叶上那一抹初红,不动声色。

有趣的是,古人立秋时还有“报秋”之说。宋代有文人会在立秋当天,穿着新衣到田间林下,用声声大呼招呼秋天“报到”,还要吟诗助兴。“自古逢秋悲寂寥”,可偏偏中国人骨子里总能把悲凉过成温暖,把节气过成团圆。

图片

鲜为人知的文化细节,你可曾留意?

一、立秋时的“贴秋膘”习俗源自北方。当年辛苦夏收,立秋后农业劳动减缓,人们讲究“进补”,吃肉添膘,尤其以炖肉为多。后来,“贴膘”成了调侃,就算只是啃个大西瓜,嘴皮子都得说是“贴秋膘”,图个嘴上热闹。

图片

二、苏东坡与啃秋的轶事,曾有诗云:“西瓜脆绿甘露润,贴膘啃秋度炎凉。”相传东坡先生喜欢时令西瓜,立秋前夜要清洗干净,供神之后,家人分食,寓意团圆消暑。

三、老北京人重视立秋清晨的“秋风祭”,家家户户在院门外挂彩绸,象征引秋风入宅,讨个清凉吉祥。类似的仪式感,现在虽少见,却总让人心头一热,念起那种“一丝风起万物新”的期盼。

图片

盘点传统美食,啃秋有滋味

说起啃秋,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大西瓜。其实,立秋在我国不同地方,还藏着更多花样美食。这里细细盘点三味,样样皆有深意。

1 西瓜

立秋吃西瓜,俗称“啃秋”,是许多地方的老传统。炎炎夏日走到了尾声,人们用一口脆甜的瓜肉,把积攒的暑热“咬下去”。据说吃了西瓜,这一夏的“苦热”都能随之而去,凉意自口入心。

图片

2 茄子

茄子,民间称为“落暑菜”。立秋前后正当时鲜,紫油油、方正或长条皆宜。茄子寓意“福气连连”,旧时人们用茄子做菜,寄望秋天家业清顺。

图片

3 芋头

南北皆有立秋吃芋头的风俗。“芋”与“遇”谐音,象征“遇见好事”。立秋芋头一上桌,就是催人好运的“吃头”。芋头绵密甘甜,小孩子最爱。

图片

4 桃子

立秋桃子正当季,取“讨好、图个好彩头”之意。寓意着迎秋吉利,事事顺顺。

图片

5 南瓜

在江浙一带,立秋时常见蒸南瓜。南瓜丰盈饱满,象征丰收、富足。

图片

民俗宜忌的生活智慧

俗话讲,“立秋三宜两忌”,古人过日子讲究“顺天时、度人情”。这些习俗虽有些看似迷信,实则深有生活逻辑和人生态度。

三宜:

宜晒粮晾衣
立秋气温虽高,但空气湿度逐渐降低,是家家户户晾晒衣被、晒粮的好时机。民间有“立秋晒一晒,虫蛀不再来”的说法。其实是顺应自然,在“收敛阳气”中做好家务。

宜食“祛暑果”
像西瓜、桃子、葡萄这些水分充沛的果品,都是立秋时分的主角。俗信“食新”,寓意把握时令、身体舒畅,也是将大自然的馈赠吃进肚中。

宜午睡小憩
立秋虽已名“秋”,但暑气未消,身体容易疲劳。农家有“秋日困,睡一睏”之说,宜中午打盹,补足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懂得调适、自爱自养的小智慧。

图片

两忌:

忌贪凉猛吹空调
立秋虽立,但“秋老虎”将至。老人劝大家,切勿因为日历翻页,一下就贪图凉快,猛开空调、喝凉水。这样反而容易让身体受罪。顺其自然、渐进调节才是明智。

忌暴饮暴食
“贴秋膘”虽好,进补不可贪嘴。家宴上一时高兴,多吃一点没关系,但要细嚼慢咽、心情安稳。正所谓“秋收在望,莫让一口坏事一季”。

这些宜忌,其实都在提醒我们,要贴近生活的节律,尊重自然的流转。比如小孙子去年立秋,晚上吹空调睡觉贪凉,第二天就着了凉感冒;今年我和老伴给他讲讲这些道理,小家伙还真懂事不少。生活里,适可而止、劳逸有度的道理,懂节气的人总是心里有数。

图片

年年立秋,岁岁重逢。节气,是把一年切成二十四段暖意的刀,有的人在日子里割麦子,有的人包饺子、煮芋头、啃西瓜、晒被单。在我看来,最有味道的中国味道,其实就藏在这些节气和习俗里,从上一辈的耳提面命,到儿孙们咬下一口瓜的清脆声,都是对生活最真诚的犒赏。

有人说,“知节令,懂生活。”我更愿把它说成:“顺应四时,才能把日子过得安稳扎实。”节气总在变,生活的忙碌匆促也在变,但无论春耕夏忙,还是立秋的西瓜和芋头,都教我们学会感知身边的小确幸,学会自然而然地去生活。

明天立秋,不妨选上喜欢的时令菜,邀家人朋友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把丰收和团圆“嚼”得津津有味。秋风一起,岁月安长;啃秋一口,顺遂一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富贵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