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守恒定律-物质唯一性的“自相干即可改变衍射方向”
思想实验:在接受屏光栅“电子落点处”继续开缝衍射。多级重复角度叠加后,按量子“波函数”理论,“电子只靠自相干,不需任何外部作用即可任意变向、返回”,“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了地球”。
唯心的经典骗术:“天机不可泄露”—“观察导致坍缩”。
—————————
自然集合论
自然是融洽无矛盾的客观存在,唯物唯一。集合有统属,万物归自然。集合内性本善,逻辑/规则在集合内生效,突破认知需开放集合。
集合统属/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象:自然>生命>人类>社会
物质:资源>生存>剩余>经济
系统:环境>生态>人民>政治
认知:真理≥认识→理论→实践→认识(认知有差异,理论求共识)
认知的来源,自我的形成
从人的认知来源开始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思考生命-探索自然。
中国古代哲学观:道生一,一是混沌,无差别;一生二,二分阴阳,差别是认知的起点,没有孤立的存在,作用与反作用互动制衡形成系统;二生三,三为变化,阴阳两极间运动中的不同位态形成万物。
压力产生形变,静止物体不产生相互作用,生命依靠运动认知世界并在互相作用中感知自我,婴儿需要摇篮与怀抱。一切认知来源于感官,认知决定思想,思想引导行动,行动反馈认知。感官的唯物存在形成共识,感官的细微差别导致个别/同一实践,认识结论不同。
人生观(定位自我,“我是谁”)世界观(解释世界,“我在哪”)价值观(判断得失,“该干嘛”)的形成:意识是主观的,自诞生起就必须认知、学习、趋近客观自然,达到能适应环境独立生存时,以认知积累所得形成自我-确立三观。独立人格养成于物权概念-叛逆期反权威。劳动产生剩余,物权私有下可储存的无穷产生了动物所没有的贪欲,“失去所得即失去自我”让自私成为信仰不可理喻。
改造三观:影响到生存的得失会改变自我,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会适应环境变化改造自身;人是群居动物,不能离开人群独存,被万夫所指则人的社会性存在被动摇,要避免自绝于人民就必须更新思想以融入人群;阶级隔离使人类的生死悲欢并不相通则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打破隔离,在生存认识上取得统一而使集合扩大社会进步。
————————
不管民科官科,当你的认知不能统一,碎片化到靠唯心的二元论维持自相矛盾时,你的理论-信仰已经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