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生成式AI(gen AI)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企业的运营逻辑。根据麦肯锡2025年3月发布的《AI现状报告》,78%的企业已至少在1个业务部门使用AI技术,较2023年的55%显著增长。这种技术渗透正在触发深层次的组织变革,而年收入超5亿美元的大型企业正成为这场变革的先行者。

领导力重构:CEO角色与治理体系进化
报告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AI治理正从技术部门转向最高管理层。28%的受访企业明确由CEO直接负责AI治理[1],尤其在大型企业中,CEO监督对EBIT(息税前利润)的影响权重最高。这种转变源于AI部署的复杂性——仅靠技术升级无法实现价值突破,必须伴随业务流程重构。例如,21%的企业已彻底重塑部分工作流程[1],这类企业的EBIT提升幅度比同行高出20%[1]。
风险管理的双轨制
随着AI应用深化,风险管理呈现两极分化。27%的企业要求人工审核所有AI生成内容,但同样比例的企业仅审查不到20%的输出。这种差异在行业间尤为明显:法律和专业服务企业100%审查AI输出的概率是其他行业的3倍。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业在应对网络安全和隐私风险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其风险管理覆盖率比中小企业高40%[1]。

价值实现的路径分化
尽管71%的企业已部署生成式AI(较2024年初增长6%),但仅17%的企业报告了显著的EBIT提升[1]。价值捕获呈现明显分层:
-
业务单元层面:营销部门通过AI实现收入增长的企业占比达53%;IT部门成本下降超20%的企业占29%。


-
企业整体层面:80%的受访者尚未观察到AI对EBIT的实质影响,凸显局部优化与全局转型的鸿沟
人才市场的结构性转变
AI正重塑劳动力市场格局。50%的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增加数据科学家岗位,而AI合规专家(13%)和伦理专家(6%)等新型职位开始涌现[1]。这种需求变化带来挑战——尽管AI人才招聘难度较前两年下降15%,但机器学习工程师等核心岗位仍存在30%的供需缺口。

行业应用的差异化渗透
生成式AI的应用呈现显著的行业特征:
-
科技行业:36%的企业将AI用于软件开发,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
专业服务:34%的企业聚焦知识管理,利用AI提升信息检索效率
-
制造业:15%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部署AI,实现库存周转率提升
-
医疗行业:24%的企业将AI用于药物研发,缩短临床试验周期

未来展望:从工具应用到组织基因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主任Lareina Yee指出:"生成式AI终将融入所有职能,就像电力渗透每个行业"[1]。这种演变正在加速——使用AI的职能部门数量从2021年的平均1.2个增至2024年的3个。

不过,真正的转型需要突破当前"用例驱动"的局限。正如报告强调,成功企业正从零散应用转向系统性重构,通过建立可复用的AI基础设施(如跨部门数据平台)和动态治理机制,将AI转化为组织的核心能力。
这场变革的最终形态或许正如量子黑(QuantumBlack)全球联席主管Alex Singla所言:"当AI成为企业DNA时,领导层的关注点将从技术实施转向价值监控和人力资本开发。"[1]那些能够平衡技术赋能与组织适配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企业如何让 AI 真正「有用」?
现在市面上的 AI 技术和产品很多,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技术实力来选择。如果只是简单的文本分类、问答系统,一些开源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或者云服务就可以满足;若要将其切实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以提升工作效率并创造价值,需要借助更专业的工具。
R²AIN SUITE 是一款专为企业打造的一体化提效解决方案,以AI应用中台为核心,整合服务管理、项目管理及优化算力资源,覆盖企业各个业务场景,打造全方位的智能一体化提效平台,为企业带来更快速的回报,更敏捷的管理,更可见的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the-state-of-ai-how-organizations-are-rewiring-to-capture-value_final ,2025
往期文章:
制药行业数字化转型:从挑战到智能化落地的实践路径-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