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的握手流程(TLS1.3)

简介

主要讲述了TLS 1.3相较于TLS 1.2版本的改进。TLS 1.3作为更高版本,旨在解决低版本在安全性、性能和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它优化了算法,提高了安全性,并兼容低版本。性能上,TLS 1.3通过减少往返时延来提升效率,借鉴了TCP三次握手的逻辑,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快速握手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整体性能。

相关参考文章
05.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的握手流程(TLS1.2)

1. TLS 1.3版本介绍与应用

1.TLS 1.3是TLS协议的更高版本,与TLS 1.2相比,主要目的是提升安全性和性能,解决兼容性问题。
2.TLS 1.3和TLS 1.2都是当前主流版本,广泛应用,而非TLS 1.3完全替代TLS 1.2

2. TLS 1.3握手过程的特点

1.TLS 1.3握手过程借鉴了TCP三次握手的逻辑,优化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2.通过减少握手次数和简化过程,TLS 1.3显著减少了建立安全连接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3.客户端和服务器在握手过程中直接交换关键参数,减少了额外往返的需要。

TLS 1.2和TLS 1.3工作流程图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TLS 1.2的四次握手包括Client Hello、Server Hello、Client Key Exchange和ChangeCipherSpec。
2.TLS 1.3的三次握手包括Client Hello、Server Hello和ChangeCipherSpec。可以看出客户端进行Client Hello后,服务端就已经拿到了Client Key Exchange、Server Key Exchange、Client Random、Server Random这四个用于生成对称密钥的要素,此时已经可以开始生成对称密钥。相比TLS1.2减少了一个往返时延。

3. TLS 1.3的密钥交换和参数传输

1.TLS 1.3支持使用椭圆曲线等加密算法(不再支持RSA)进行密钥交换,提高了安全性和性能。
2.客户端在握手过程中发送其公钥给服务器,服务器用此公钥加密其参数后发送给客户端。
3.通过公钥直接交换的方式,TLS 1.3减少了握手过程中的参数传输次数和复杂度。

4. TLS 1.3的扩展和支持

1.TLS 1.3支持大量扩展,允许灵活配置和定制协议的各种参数和行为。
2.许多额外的参数和功能是通过扩展实现的,提供了更好的兼容性和功能覆盖。

往期文章参考:
01.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的概念
02.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与HTTP的区别详解
03.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的工作流程
04.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的混合加密流程
05.HTTPS的实现原理-HTTPS的握手流程(TLS1.2)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深入了解TLS 1.3协议中的1-RTT握手过程的详细参数和工作原理。用户之前已经询问过TLS 1.3握手过程的概述,现在想要更详细的参数和机制解释。首先,我需要回忆之前提供的回答,确保这次的内容更加深入,并且覆盖用户所需的技术细节。 首先,回顾之前的回答,我已经介绍了TLS 1.3的整体握手流程,包括Client Hello、Server Hello、密钥交换等步骤,以及安全性改进。现在用户需要更详细的参数,例如具体的消息结构、加密算法、密钥派生方法等。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用户可能是在进行安全协议的研究,或者需要配置服务器时了解这些参数,以便优化或调试。因此,详细的技术参数和每一步骤的具体加密处理过程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然后,我需要整理TLS 1.3 1-RTT握手的关键参数,例如密钥交换算法、支持的密码套件、椭圆曲线参数、随机数的长度、HKDF的使用方式等。同时,要解释每个参数的作用和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来确保安全性和效率。 还需要注意引用之前提到的前向安全性、HKDF算法等,确保内容的一致性。同时,用户提到的站内引用可能涉及负载均衡和代理,但当前问题集中在TLS握手,需要专注于协议本身的参数,避免偏离主题。 在组织内容时,应分步骤详细解释每个阶段的消息内容和参数,例如Client Hello中的扩展字段、密钥共享参数的具体格式,Server Hello中的选择过程,证书验证的细节,以及密钥派生的数学过程。可能还需要对比TLS 1.2和TLS 1.3的区别,以突出改进之处。 需要确保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例如椭圆曲线参数使用$符号包裹,数学公式正确。同时,生成的相关问题要针对技术细节,如密钥派生步骤、参数选择的影响、扩展字段的作用等,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 最后,检查内容是否准确,参考最新的RFC文档(如RFC 8446),确保信息正确无误,并且没有遗漏关键点。同时,保持语言的中文表达清晰,结构条理分明,便于用户理解。</think>### TLS 1.3 1-RTT 握手参数与流程详解 TLS 1.31-RTT 握手通过优化密钥交换和消息合并,显著降低了通信延迟。以下是其核心参数与工作原理的逐层解析: --- #### **1. 关键参数与数据结构** 1. **Client Hello** - **协议版本**:`0x0304`(表示 TLS 1.3- **随机数(Client Random)**:32 字节的随机值,用于后续密钥生成。 - **密码套件**:仅支持前向安全的 AEAD 算法(如 `TLS_AES_128_GCM_SHA256`)[^5]。 - **密钥共享扩展(Key Share)**:客户端支持的椭圆曲线参数(如 `x25519` 或 `secp256r1`)及其公钥 $Y_c = g^{x} \bmod p$($x$ 为客户端临时私钥)。 - **预共享密钥扩展(PSK)**:可选,用于 0-RTT 模式[^1]。 2. **Server Hello** - **协议版本**:必须与 Client Hello 一致。 - **随机数(Server Random)**:32 字节,与 Client Random 共同生成主密钥。 - **密钥共享响应**:服务器选择客户端支持的椭圆曲线,返回公钥 $Y_s = g^{y} \bmod p$($y$ 为服务器临时私钥)。 - **密码套件确认**:从客户端列表中选择一个 AEAD 算法(如 `TLS_CHACHA20_POLY1305_SHA256`)[^5]。 --- #### **2. 密钥交换与主密钥生成** - **共享密钥计算**:客户端和服务器分别计算共享密钥: $$ shared\_secret = Y_s^x = Y_c^y = g^{xy} \bmod p $$ 此值通过椭圆曲线迪菲-赫尔曼(ECDHE)生成,确保前向安全性[^5]。 - **HKDF 密钥派生**:使用 HKDF 算法从以下输入生成主密钥: ```math HKDF-Extract(salt=0, IKM=shared_secret) → HKDF-Expand(PRK, info, L) → Master Secret ``` 其中 `info` 包含 Client/Server Random 和协议标签,`L` 为密钥长度[^5]。 --- #### **3. 详细握手流程** 1. **Client → Server: Client Hello** - 发送支持的密码套件、密钥共享参数、SNI(Server Name Indication)等扩展。 - 若支持 PSK,携带 `pre_shared_key` 扩展(包含 PSK 标识符)[^1]。 2. **Server → Client: Server Hello** - 返回选定的密码套件、密钥共享公钥、会话恢复参数(如 `NewSessionTicket`)。 - **合并证书与签名**:在 `Certificate` 消息中发送服务器证书链,并在 `CertificateVerify` 中用私钥对握手摘要签名(如 RSA-PSS 或 EdDSA)[^4]。 3. **密钥生成与验证** -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证书链(包括 CA 签名和有效期),并检查签名合法性。 - 双方基于共享密钥和随机数,通过 HKDF 派生出 4 组密钥: $$ \{client\_write\_key, server\_write\_key, client\_iv, server\_iv\} $$ 用于后续数据的加密与完整性校验[^5]。 4. **Finished 消息交换** - 客户端和服务器分别发送 `Finished` 消息,内容为握手消息的 HMAC 摘要,使用会话密钥加密。若校验失败,连接终止[^3]。 --- #### **4. 安全性关键设计** - **前向安全性强制启用**:所有密钥交换必须基于临时密钥(Ephemeral Key),禁用静态 RSA 密钥传输[^4]。 - **加密扩展(Encrypted Extensions)**:在 Server Hello 后立即启用加密,保护后续证书等敏感信息。 - **降级保护机制**:Client Hello 包含 `supported_versions` 扩展,防止中间人强制降级到 TLS 1.2[^5]。 --- #### **5. 性能优化对比 TLS 1.2** | 优化点 | TLS 1.2 | TLS 1.3 | |-----------------------|----------------------------------|----------------------------------| | 密钥交换与身份验证 | 分离的 ServerKeyExchange 消息 | 合并到 Server Hello 和 Certificate 消息 | | 主密钥生成 | 基于 PRF 的复杂过程 | HKDF 分层派生(更高效) | | 握手完成时间 | 2-RTT(含 ChangeCipherSpec) | 1-RTT(无冗余步骤) | --- ### 相关问题 1. TLS 1.3 中 HKDF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何实现密钥分离? 2. 为什么椭圆曲线 x25519 成为 TLS 1.3 的推荐曲线? 3. 如何通过 Wireshark 抓包分析 TLS 1.3 握手过程中的密钥共享参数? 4. TLS 1.3 的证书签名算法与 TLS 1.2 有何区别? [^1]: PSK 模式通过预共享密钥实现 0-RTT,但需防范重放攻击。 [^3]: Finished 消息使用 HMAC 保证握手完整性。 [^4]: TLS 1.3 移除了 RSA 密钥传输,强制使用 ECDHE。 [^5]: 密钥派生过程详见 RFC 8446 第 7.1 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