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apGIS绘制剖面图
MapGIS中画图的逻辑和ArcMap和QGIS的不太一样。
ArcGIS全家桶用户和开源用户一开始对这个使用逻辑是很头疼的。
一些注意点:
-
一般的矢量化绘图任务中会在有个
mpj
工程中,工程包含图件msi
和一些点文件WT
,线文件WL
和面文件WP
,工程中添加的项目就是这些文件,保存工程就是保存了一个快照,下次打开还是这个界面,和mpj
等同于mxd
-
工程中的项目有三个常见状态:
- 关闭:不显示,不改变
- 打开:能显示,不改变
- 编辑:能显示,能改变
记得随时在项目上右键
保存项目
,只有在编辑状态才有这个button -
显示窗口中常用的
- 复位:目前打开的所有项目全部显示在当前窗口,相当于arcgis中的小地球
- 更新:常用,Mapgis中没有双向监听,很多修改是不会实时显示的,需要手动更新窗口。注意:当你的工程很大的时候,尽量减少更新。
-
点线面的参数有时候在窗口看不到效果。
设置 -> 参数设置 -> 勾选还原显示
-
属性内容属于注释文本;颜色,线型,大小属于参数;id属于属性。一般使用都在参数里
-
随手保存工程,在项目下面的空白处右键选择
压缩保存工程
,保存工程
会很大,因为保留了一些历史操作 -
一个
*.WT
文件下面还有一个同名的*.WT~
文件,这是上一版本的备份文件,如果你的*.WT
坏了,直接删掉,把*.WT~
重命名为*.WT
即可回溯上一个保存的版本。
绘图之编辑
-
快捷键:
F6
:移动。将鼠标位置设置为窗口位置。F5/7
:放大 / 缩小F9
:退点。线编辑中撤销上一个点。F11
:交换绘制点。交换线两头的。F12
:捕捉点Ctrl+右键
:封闭线。将编辑点和起始点封闭。
-
注释
-
注释地质年代里有上下标
- 上标:#+
- 下标:#-
- 恢复正体:#=
-
示例:
P#-t#+1#=X#+2
-
不断更新加入中,博主不是MapGIS深度使用者,以上仅为个人理解,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地层单位对照表(含 MapGIS 注记格式)
岩体/岩脉
地层单位(图示) | MapGIS 注记格式 |
---|---|
αμK₁² | αμK#-1#+2 |
δoPt₃ | δoPt#-3 |
γδμK₁ | γδμK#-1 |
γδμK₁¹ | γδμK#-1#+1 |
κγK₂ | κγK#-2 |
voPt₃ | voPt#-3 |
voπK₁² | voπK#-1#+2 |
λπK₁¹ | λπK#-1#+1 |
λπK₁² | λπK#-1#+2 |
δoPt₁ | δoPt#-1 |
δoPt₃ | δoPt#-3 |
λμK₁¹ | λμK#-1#+1 |
λμK₁² | λμK#-1#+2 |
ηγPt₃ | ηγPt#-3 |
地层
地层单位(图示) | MapGIS 注记格式 | 含义说明 |
---|---|---|
K₂j | K#-2#=j | 金华组 |
K₂g -> K₂q | K#-2#=g -> K#-2#=q | 衢县组 |
K₁-₂z | K#-1-2#=z | 中戴组 |
K₁¹c¹ | K#-1#+1#=c#+1 | 朝川组一段 |
K₁²c² | K#-1#+2#=c#+2 | 朝川组二段 |
K₁c¹⁻¹ | K#-1#=c#+1#-1 | 朝川组一段第一岩性层 |
K₁c¹⁻² | K#-1#=c#+1#-2 | 朝川组第二岩性层 |
K₁²f | K#-1#+2#=f | 方岩组 |
K₁¹h¹ | K#-1#+1#=h#+1 | 黄尖组一段 |
K₁¹h² | K#-1#+1#=h#+2 | 黄尖组二段 |
K₁l¹ -> K₁¹l¹ | K#-1#=l#+1 -> K#-1#+1#=l#+1 | 劳村组一段 |
K₁l² ->K₁¹l² | K#-1#=l#+2 -> K#-1#+1#=l#+2 | 劳村组二段 |
K₁¹x¹ | K#-1#+1#=x#+1 | 西山头组一段 |
K₁¹x² | K#-1#+1#=x#+2 | 西山头组二段 |
K₁¹g | K#-1#+1#=g | 高坞组 |
K₁²g¹ | K#-1#+2#=g#+1 | 馆头组一段 |
K₁²g² | K#-1#+2#=g#+2 | 馆头组二段 |
K₁²g³ | K#-1#+2#=g#+3 | 馆头组三段 |
JKd¹ | JKd#+1 | 大爽组一段 |
JKd² | JKd#+2 | 大爽组二段 |
JKd³ | JKd#+3 | 大爽组三段 |
J₂m | J#-2#=m | 马涧组 |
J₂w | J#-2#=w | 王沙溪组 |
O₃w | O#-3#=w | 文昌组 |
O₃c | O#-3#=c | 长坞组 |
O₁-₃n–h | O#-1-3#=n–h | 宁国组、胡乐组、砚瓦山组、黄泥岗组并层 |
O₁y | O#-1y | 印渚埠组 |
εOx | εOx | 西阳山组 |
ε₄h | ε#-4#=h | 华严寺组 |
ε₃y | ε#-3#=y | 杨柳岗组 |
Є₁-₂h–d | Є#-1-2#=h–d | 荷塘组、大陈岭组并层层 |
Z₁-₂d–d | Z#-1-2#=d–d | 陡山沱组、灯影组并层 |
Pt₃¹c -> Pt₃¹l | Pt#-3#+1#=c -> Pt#-3#+1#=l | 骆家门组 |
Pt₃¹ᵖ | Pt#-3#+1#=p | 平水组 |
Pt₃²z | Pt#-3#+2#=z | 志棠组 |
Pt₃²l | Pt#-3#+2#=l | 雷公坞组 |
Pt₃ -> Pz₁Cc | Pt#-3 -> Pz#-1#=C#+c | 陈蔡增生杂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