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背景
原文来自曹金凤老师的公众号,感兴趣的点击这里。也欢迎大家关注曹老师公众号。为防走失,我将这篇文章记录在这里。
以下为正文
加强筋在Abaqus中,加强筋(Stringer)用于模拟附着在薄壁结构(如壳体)上的细长、相对刚性的加强构件(如梁、杆、肋条),目的是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Abaqus中实现加强筋功能,本质上是使用合适的单元类型(通常是梁单元)来模拟这些加强构件,并将其正确地连接到壳体结构(壳单元)上。
1、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需要轻量化但同时要求高强度和刚度的薄壁结构。典型应用包括:
-
航空航天:
1、飞机机身:纵向加强筋(Longerons, Stringers)与环形框架(Frames)构成机身骨架,其上覆盖蒙皮(skin)。
2、机翼/尾翼:翼梁(Spars)、翼肋(Ribs)作为主要纵向和横向加强件,加强筋(Stringers)连接在蒙皮上提供纵向刚度,抵抗弯曲和屈曲。
3、整流罩、舱门。
-
船舶与海洋工程:
1、船体:纵骨(Longitudinals)、肋骨(Frames)、甲板横梁(Deck Beams)构成船体骨架。
2、甲板、舱壁的加强筋。
-
汽车工业:
1、车身骨架(A/B/C柱加强件、门槛梁、车顶纵梁等)。
2、车门、引擎盖、行李箱盖内部的加强梁。
-
一般机械:
1、大型薄壁箱体、柜体的加强筋。
2、压力容器或管道的加强环。
共同目标: 提高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局部刚度;提高屈曲临界载荷(防止失稳);优化材料分布,减轻重量;传递集中载荷;控制振动特性。
2、 使用方法 (如何在Abaqus中建立加强筋模型)
加强筋建模的核心在于使用梁单元并正确连接到壳单元。主要步骤和技巧如下:
1、创建几何:
-
通常,壳体基础结构(如蒙皮、壁板)使用壳(Shell)建模。
-
加强筋使用线框(Wire)建模。这条线代表了其轴线(参考轴)。
2、定义截面属性:
-
选择或定义梁截面轮廓(Profile):如矩形(Rectangular)、工字形(I)、L形(L)、圆形(Circular)、自定义(General)等。需要输入截面尺寸(如高度、宽度、腹板厚度、翼缘厚度等)。
-
指定梁截面方向:Abaqus需要知道梁截面绕其轴线的旋转方向(即法向或1轴方向)。通常通过定义梁方向(Beam Orientation) 或 法向(N1 Direction) 来完成。可以使用全局坐标系或基于局部几何特征(如壳边或壳面的切向/法向)来定义。正确的方向定义对于准确模拟Stringer的弯曲和扭转特性至关重要。
-
指定梁截面偏移(Beam Section Offset):这是另一个关键点!默认情况下,梁单元的计算节点位于其轴线上。但Stringer通常连接到壳的表面或边缘。需要指定梁截面相对于其轴线(即建模用的那条线)的偏移量,使其物理位置与实际连接位置一致。
-
Offset:用于将梁截面从轴线位置平移到壳的中面或顶面/底面。常见的设置是offset=(0,0,-h/2)(假设壳中面为参考,梁截面高度为h,连接到壳底面)或offset=(0,0,h/2)(连接到壳顶面)。精确的偏移确保力和力矩的正确传递。
-
壳截面: 为壳体几何定义壳截面属性(shell section),指定厚度、材料、积分方法等。
-
梁截面: 为加强筋定义梁截面属性(Beam Section)。
3、 划分网格:
-
为壳体划分壳单元网格(如S4R, S3, S4等)。
-
为加强筋划分梁单元网格(如B31, B32 - 线性梁;B33 - 具有翘曲自由度的线性梁,适合开口薄壁截面;B31OS - 大位移小应变梁等)。
4、定义材料属性:
- 为壳和加强筋定义相应的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塑性参数、热膨胀系数等。
5、分析步、载荷、边界条件、提交作业:
-
定义分析类型(静力、屈曲、模态、动力等)。
-
施加载荷(压力、集中力、力矩、重力、温度场等)和边界条件。
-
提交作业进行计算。
6、后处理:
-
查看整体变形、应力(Mises;S, Mises, SF )、应变、屈曲模态、频率等结果。
-
特别关注加强筋(梁单元)本身的应力/应变状态(轴向力、弯矩、剪力)以及连接区域附近壳单元的应力集中情况。
3、 注意事项
1、连接方式选择: 优先考虑节点合并或BEAM类型的MPC。它们通常能更准确地模拟实际的铆接、焊接或铰接连接。KINEMATIC耦合在梁连接到壳的一个点时可能适用,但连接到一个区域时容易导致局部刚度过大和应力奇异,应谨慎使用。
2、梁截面方向: 务必正确定义梁截面的方向(n1方向)。错误的方向会导致梁的弯曲和扭转刚度轴与实际物理截面不一致,得到完全错误的结果。使用Abaqus/CAE的可视化工具检查梁截面方向是否正确。
3、 梁截面偏移: 精确指定OFFSET 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梁的物理位置(例如,是贴在壳表面还是嵌入壳内部)以及相对于壳中面的力臂,直接影响连接处的弯矩传递。忽略偏移或设置错误会导致结构刚度和应力计算结果严重失真。
4、网格密度:
-
加强筋(Stringer)通常使用梁单元,其网格密度通常需要与连接的壳单元密度相匹配或略粗。在连接区域,壳网格需要足够精细以捕捉局部应力集中。
-
对于屈曲分析,需要足够细的网格来捕捉屈曲模态,尤其是在Stringer之间的蒙皮区域。
5、单元类型选择:
-
壳单元: 对于薄壳,线性减缩积分单元(S4R)通常是首选(效率高,抗剪切自锁)。需要沙漏控制。对于复杂弯曲或翘曲,可能需要二次单元(STRI65)或连续体壳(但连续体壳与梁连接更复杂)。
-
梁单元: 线性单元(B31)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对于需要考虑开口薄壁截面约束扭转(翘曲)的Stringer(如工字梁、槽钢),应使用B31OS(Abaqus/Standard)或B32OS(Abaqus/Explicit)等支持翘曲的单元。大变形分析选择支持大转动的单元(如B31, B32本身支持有限转动)。
6、 材料非线性与接触:
- 如果涉及材料塑性、损伤或加强筋与壳体之间可能发生分离/接触(如脱胶),需要定义相应的材料模型和接触相互作用。这会大大增加模型的复杂性。
7、 屈曲分析:
-
加强筋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高屈曲载荷。进行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BUCKLE)是常见的需求。注意特征值屈曲结果仅给出临界载荷和模态,实际的屈曲后行为需要非线性屈曲分析(*STATIC, RIKS)。
-
初始缺陷(几何缺陷、残余应力)对实际屈曲强度影响很大,通常需要在非线性屈曲分析中引入。
8、结果解读:
-
关注加强筋本身的轴向力、弯矩、剪力(梁单元截面力SF1, SF2, SM1, SM2等)。
-
特别关注加强筋与壳体连接处壳单元的应力(尤其是von Mises应力、剪切应力),这里是常见的疲劳或失效起始点。
-
检查连接区域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应力集中,这可能表明连接建模方式(约束类型)或网格需要调整。
9、计算效率:
-
使用梁单元模拟加强筋比使用实体单元效率高得多。
-
复杂的连接约束(如大面积的耦合约束)会增加计算成本。
总结
在Abaqus中实现加强筋功能,关键在于**使用梁单元(Beam Element)精确建模加强筋的几何(轴线)、截面属性(形状、尺寸)和空间位置(方向、偏移),并通过合适的连接技术(节点合并、 MPC、耦合约束)将其与基础壳单元(Shell Element)可靠地连接起来。**正确设置梁截面方向和偏移量、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及合理的网格划分是获得准确模拟结果的核心。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领域的薄壁加筋结构分析中,用于评估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