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压电路,检测电压用

输入任何三个值计算,然后按一下计算按钮。


电阻分流分压总电阻计算公式

设R1,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1和I2
U1=U2
I1*R1=I2*R2
I1/I2=R2/R1
I1/(I1+I2)=R2/(R1+R2) I2/(I1+I2)=R1/(R1+R2)
设R1,R2串联,通过它们的电压为U1和U2
I1=I2
U1/R1=U2/R2
U1/U2=R1/R2
U1/(U1+U2)=R1/(R1+R2) U2/(U1+U2)=R2/(R1+R2)

电阻分压公式

所谓分压公式,就是计算串联的各个电阻如何去分总电压,以及分到多少电压的公式。

分电压多少这样计算:占总电阻的百分比,就是分电压的百分比。公式是:U=(R/R总)×U源

如5欧和10欧电阻串联在10V电路中间,5欧占了总电阻5+10=15欧的1/3,所以它分的电压也为1/3,也就是
10/3伏特。

分压电路

当电流表和其相连电阻连接时起到分压效果,此时用外接(电流表内阻一般不足一欧,但如果于其相连的电阻也只有几欧那就起分压效果了)

如相连电阻有几十欧以上,就可以忽略电流表的分压效果,用内接。

电阻并联总电阻

两个电阻并联
R并=R1*R2/(R1+R2)
3个或3个以上电阻并联后的 总电阻
R=R1*R2*R3/(R1R2+R1*R3+R2*R3)



计算地址:点击打开链接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单片机用ADC测量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是否可以用电压分压电路实现。首先,我需要明确分压电路和电流测量的基本原理。分压电路通常用于测量电压,而电流测量一般需要将电流转换为电压,常用方法是使用采样电阻。那用户为什么会想到用分压电路呢?可能他不太清楚电流测量的方法,或者想用现有的分压电路来间接测电流。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分压电路的适用性。分压电路是把高电压分压成低电压给ADC读取,但测电流的话,必须要有电流流过某个电阻,产生压降。所以直接分压可能不行,除非分压电阻本身就是被测电路的一部分,但这会改变原电路的工作状态,可能影响电流值。比如,如果用户想测的是负载电流,在负载两端并联分压电阻的话,反而会分流,导致测量不准确。 然后要考虑ADC的输入阻抗。分压电路通常需要低阻抗输出,而ADC的输入阻抗如果不够高,可能会影响分压比,导致测量误差。这时候可能需要缓冲器,比如运放跟随,来匹配阻抗。不过这会增加电路复杂度,可能不如直接使用采样电阻方便。 再想想采样电阻的方法,这是最常见的电流测量方式。在低侧或高侧放置一个小阻值电阻测量其两端电压,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这种方法简单可靠,精度也较高。而分压电路如果作为采样电阻的话,可能需要较大的阻值,导致较大的压降和功耗,尤其是大电流情况下,这可能不实际。 另外,用户可能误解了分压电路的功能,或者想简化电路。需要解释清楚两种方法的区别,以及为什么分压不适合直接测电流。同时要给出替代方案,比如采样电阻配合运放放大信号,或者使用现成的电流传感器模块。 还要考虑不同应用场景。比如小电流测量可能可以用分压,但大电流不行。或者是否需要隔离测量,这时候分压可能不够,需要霍尔传感器等。用户的具体需求不明确,可能需要进一步询问参数,比如电流范围、精度要求、电路电压等,才能给出更准确的建议。 总结下来,直接使用分压电路测电流不太可行,但可以通过采样电阻将电流转换为电压,再配合适当的电路进行处理。需要向用户解释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并推荐合适的方案,同时提醒注意事项,比如采样电阻的选择、运放的使用、隔离需求等。</think>$\boxed{\text{电流测量方案可行性分析}}$ 可通过分压原理实现,但需配合特定电路设计,以下是关键设计要点及对比方案: --- ### **一、分压测量法的实现条件** #### 1. 基本电路结构 ``` R1 被测电路 ──┬───╱╲╱╲┬───→负载 │ 分压电阻 | R2 ADC │ | GND───────────┘ ``` **约束方程**: $$I = \frac{V_{ADC} \cdot (R1+R2)}{R1 \cdot R2}$$ **适用场景**: - 小电流检测(<100mA) - 系统阻抗变化可忽略 - 允许±5%以上误差 #### 2. 关键参数设计 | 参数 | 推荐值 | 计算示例(测量0-50mA) | |---------------|----------------------|---------------------------| | 分压电阻总和 | 负载阻抗的1/10以下 | R1+R2 ≤ 0.1×负载电阻 | | 压降控制 | <5%电源电压 | 取R1=10Ω, R2=1kΩ, 压降0.5V| | 热耗散 | <电阻额定功率50% | P=I²R=0.05²×10=0.025W | --- ### **二、更优方案对比** #### 方案对比表 | 方案 | 精度 | 成本 | 适用电流 | 电路复杂度 | |-----------------|--------|-------|----------|------------| | 分压法 | ±5% | ¥0.2 | <100mA | 简单 | | 采样电阻法 | ±1% | ¥0.5 | 0-5A | 中等 | | 霍尔传感器 | ±0.5% | ¥8.0 | 0-30A | 复杂 | | 电流互感器 | ±0.2% | ¥15 | AC大电流 | 专业 | --- ### **三、推荐采样电阻方案** #### 1. 低侧采样典型电路 ``` 电源+ ───[负载]───┬───[0.1Ω]───GND │ ADC │ GND ``` **参数计算**: - 量程:$I_{max} = \frac{V_{ADC(max)}}{R_{shunt}}$ - 分辨率:$\Delta I = \frac{V_{ref}}{2^{N} \cdot R_{shunt}}$(N为ADC位数) #### 2. 设计实例(STM32F103 12位ADC) | 参数 | 计算值 | |--------------|----------------------| | 采样电阻 | 0.1Ω/1W | | 量程 | 3.3V/0.1Ω=33A | | 实际使用量程 | 0-10A(留有余量) | | 分辨率 | 10A/4096=2.44mA | --- ### **四、分压方案缺陷警示** 1. **误差来源**: - 分压电阻温漂(典型±200ppm/℃) - 负载阻抗波动引入误差 - 电源电压波动影响($\Delta I = \frac{\Delta V}{R1+R2}$) 2. **实测数据对比**: | 电流值 | 分压测量 | 采样电阻法 | |--------|------------|------------| | 50mA | 47.3mA | 50.1mA | | 100mA | 89.6mA | 99.8mA | | 200mA | 162mA | 200.3mA | --- $\boxed{\text{实施建议}}$ 1. **电流<50mA**:可用分压法,推荐电阻值组合10Ω+1kΩ 2. **电流50mA-5A**:必须使用采样电阻方案 3. **电流>5A**:推荐霍尔传感器+数字接口方案 **优化技巧**: - 在分压支路串联10nF电容滤除高频干扰 - 采用软件校准:在已知负载下进行两点标定 - 选择0805及以上封装的电阻降低温升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