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EMAX中模拟CLBO晶体的二次谐波产生(SHG)行为时,序列模式(Sequential Mode)和非序列模式(Non-Sequential Mode)均可使用,但适用场景和步骤有所不同。以下是两种模式的详细对比及操作步骤:
一、序列模式(Sequential Mode) vs 非序列模式(Non-Sequential Mode)
特性 | 序列模式 | 非序列模式 |
---|---|---|
光路描述 |
光线按顺序通过表面(如透镜、晶体), 适合简单轴上系统。 |
光线可自由传播,适合复杂光路 (如激光腔、散射、多次反射)。 |
非线性晶体建模 |
通过 支持相位匹配优化。 | 需手动设置晶体几何参数,或通过NSC Group 组合多个表面模拟非线性效应。 |
相位匹配优化 | 优化工具(如Local Optimization )可直接调整晶体角度、厚度等参数。 | 需通过参数扫描或外部脚本(如ZPL)实现优化。 |
计算效率 | 更高(适合快速参数扫描)。 | 较低(但支持更复杂的光场分布分析)。 |
适用场景 |
简单SHG系统 (如单次通过晶体、共轴光路)。 | 复杂系统(如谐振腔内SHG、非共轴光路、多晶体级联)。 |
推荐选择:
- 优先使用序列模式:若系统为单次通过CLBO晶体的简单SHG(如1064nm→532nm),序列模式更高效。
- 选择非序列模式:若需模拟激光腔内SHG、非共轴光路或复杂光场分布(如高斯光束畸变)。
二、序列模式模拟步骤
步骤1:系统设置
- 新建文件:选择
Sequential Mode
。 - 定义波长:
- 在
System Explorer
→Wavelengths
中输入基频光(如1064nm)和谐波(532nm),设置基频光为主波长。
- 在
- 设置光源:
- 使用
Paraxial Gaussian Beam
或Real Ray Tracing
定义输入光束(如直径1mm、功率1W的1064nm激光)。
- 使用
步骤2:添加CLBO晶体
- 插入晶体对象:
- 在
Lens Data Editor
中,选择Standard Surface
,右键转换为Nonlinear Crystal
。
- 在
- 配置晶体参数:
- 材料:手动输入CLBO的Sellmeier方程(或从数据库导入,若支持)。
-
示例Sellmeier系数(需参考文献):
-
- 材料:手动输入CLBO的Sellmeier方程(或从数据库导入,若支持)。
n2(λ)=A+λ2−CB−Dλ2
(如:A=2.3, B=0.02, C=0.01, D=1e-4,需根据实际数据调整)。 |
- 厚度:设置晶体长度(如5mm)。
- 非线性系数:在
Nonlinear
选项卡中输入 deff(CLBO典型值:1.05 pm/V)。 - 相位匹配类型:选择Type I或Type II(如1064nm→532nm通常为Type I)。
- 角度调谐:在
Tilt
列中设置晶体旋转角度θ(初始值可参考相位匹配曲线,如34.5°)。
步骤3:相位匹配优化
- 手动调整角度:
- 在
Lens Data Editor
中修改晶体的Tilt About X/Y
,观察谐波功率变化。
- 在
- 使用优化工具:
- 在
Merit Function Editor
中添加操作数:NSDD
:监测532nm光功率。TILT
:控制晶体角度。
- 运行
Optimization Wizard
,选择Local Optimization
,以最大化谐波功率为目标优化θ。
- 在
步骤4:分析结果
- 谐波功率:
- 在
Layout Plot
中查看基频光和谐波光路。 - 使用
Power
分析工具检查532nm光转换效率(如32%)。
- 在
- 相位匹配曲线:
- 通过
Multi-Configuration
扫描θ,绘制谐波功率随角度变化的曲线。
- 通过
- 光束质量:
- 使用
FFT MTF
或Beam File
分析谐波光的M²因子(应接近1)。
- 使用
三、非序列模式模拟步骤
步骤1:系统设置
- 新建文件:选择
Non-Sequential Mode
。 - 定义波长:
- 在
System Explorer
→Wavelengths
中输入1064nm和532nm。
- 在
- 设置光源:
- 使用
Source Gaussian
定义输入光束(如直径1mm、功率1W的1064nm激光)。
- 使用
步骤2:添加CLBO晶体
- 插入晶体对象:
- 在
NSC Editor
中添加Rectangular Volume
或Cylindrical Volume
作为晶体。
- 在
- 配置材料属性:
- 折射率:在
Object Properties
→Material
中手动输入CLBO的Sellmeier方程。 - 非线性效应:
- 通过
ZPL Macro
或外部脚本定义非线性极化(需高级编程)。 - 或使用
NSC Group
组合多个表面,每个表面应用不同的折射率(模拟非线性响应)。
- 通过
- 折射率:在
步骤3:相位匹配模拟
- 手动调整角度:
- 使用
Rotate
工具旋转晶体,观察谐波光斑变化。
- 使用
- 参数扫描:
- 在
Analysis
→Parameter Scan
中扫描晶体角度θ,记录532nm光功率。
- 在
步骤4:分析结果
- 光场分布:
- 使用
Detector Rectangle
放置在晶体后方,观察谐波光强分布。
- 使用
- 转换效率:
- 通过
Detector Viewer
读取532nm光功率,计算转换效率。
- 通过
四、关键注意事项
- Sellmeier方程准确性:
- CLBO的折射率数据需覆盖基频光和谐波波长,否则相位匹配模拟会失效。
- 非线性系数校准:
- deff 值需与实验数据对比,避免过估计转换效率。
- 热效应:
- 高功率下需在
Thermal
分析中添加温度梯度模型(CLBO热导率较低,热透镜效应显著)。
- 高功率下需在
- 脉冲光模拟:
- 若输入为超快脉冲,需在
Source
中设置脉冲宽度,并在Nonlinear Crystal
中启用时间相关非线性效应(需ZEMAX高级版本)。
- 若输入为超快脉冲,需在
五、总结
- 序列模式:适合快速优化简单SHG系统,直接支持相位匹配优化。
- 非序列模式:适合复杂光路(如腔内SHG),但需手动编程或组合对象实现非线性效应。
推荐流程:
- 先用序列模式确定最佳晶体角度和转换效率。
- 若需更复杂分析(如光场畸变),再切换至非序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