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6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汽车前纵梁焊接总成与冲压件的自动化三维检测解决方案
摘要:某豪华汽车品牌零部件供应商采用新拓三维XTOM-TransForm自动化3D扫描系统解决前纵梁焊接总成的质量检测难题。该系统通过6轴机械臂结合大幅面扫描头,实现单件15-30分钟的全尺寸检测,精度达±0.05mm,能精准捕捉曲面、孔位等特征。相比传统三坐标测量机,该系统支持100%全检,可快速追溯焊接变形源头,并提供数字化对比报告。技术优势包括智能路径规划、免喷粉处理及自动化测量,为质量改进提供数据支撑,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工艺优化能力。
2025-07-17 15:33:43
398
原创 DIC技术赋能焊接试样循环加载疲劳试验:精准监测与深度分析
文章摘要:研究采用XTDIC三维全场应变系统对焊接试样进行扭转疲劳测试,通过非接触式动态应变监测分析焊接区域在扭转载荷下的疲劳损伤特性。相比传统应变片,DIC技术具有全场测量、高分辨率和多轴应变同步解耦优势。试验对工字型焊接试样进行8500次0.5Hz循环加载,发现焊缝熔合线处存在明显剪切应变集中,打磨区域能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结果表明DIC技术可精准识别微裂纹萌生和扩展,为优化焊接工艺(如增加倒角半径)提供重要依据,对提高工程结构焊接节点疲劳寿命具有指导意义。(149字)
2025-07-17 15:19:09
620
原创 DIC应变测量系统:混凝土与岩石断裂力学性能研究的创新工具
摘要: 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凭借非接触、全场测量和高精度优势,在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力学测试中广泛应用。新拓三维XTDIC系统基于DIC技术,可实时监测混凝土/岩石试样的全场变形、裂纹扩展及应变演化,适用于压缩、弯曲、拉伸等力学试验。典型应用包括:裂纹动态追踪(结合声发射/CT技术)、非均匀变形分析(如岩石各向异性)、动态加载行为研究(冲击/疲劳荷载)、多尺度观测及复杂边界测试(真三轴试验)。案例显示,该系统能精准捕捉混凝土柱360°压缩位移场、梁三点弯曲裂纹路径及岩石劈裂应变集中区,为材料损伤机制和结
2025-07-17 11:54:20
653
原创 蓝光三维扫描技术:手机闪光灯模块全尺寸3D检测的高效解决方案
摘要:手机闪光灯模组因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足等问题。蓝光3D扫描技术通过非接触式测量,可快速完成全尺寸检测,确保产品光学性能与组装精度。该技术能精准捕捉曲面、微结构等特征,支持工艺优化与质量追溯,已广泛应用于3C电子领域,成为精密制造质量管控的关键工具。
2025-07-16 16:14:50
565
原创 蓝光三维扫描技术:汽车轮毂轴承模具检测的高效解决方案
汽车轮毂轴承模具检测采用XTOM工业级蓝光三维扫描技术,实现±0.01mm高精度全尺寸扫描,10分钟内完成百万级点云数据采集。相比传统检测方法,该技术能100%覆盖模具曲面特征,精准识别R角塌陷等细微变形,有效解决热锻工艺导致的5%-8%废品率问题。通过3D偏差色谱分析,可优化模具CAD模型并调整锻造参数,使模具寿命提升30%,为产品质量提供数字化追溯依据。
2025-07-16 15:58:10
338
原创 DIC多测量头技术:实现360°全周变形测量与数模比对
摘要:针对大曲率圆柱体试件测量难题,新拓三维XTDIC系统通过多测头离散化方案实现360°全周应变测量。该系统采用多相机同步采集技术,克服了传统双目DIC视角受限、分辨率不足等问题,可获取试件全场三维变形数据。通过数模比对功能,系统能直观显示构件相对基准模型的位姿变化和变形情况,为结构力学分析提供精确的位移、应变等参数。实验证明该方案有效解决了圆柱体等大曲率构件全周变形监测难题,兼具高精度与动态测量能力,为工程结构响应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持。(149字)
2025-07-15 11:30:17
875
原创 基于DIC技术的背包肩带动态位移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
摘要:研究采用振动台模拟和三维动态测量技术分析背包运动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通过XTDIC-STROBE系统追踪肩带位移数据,发现背包晃动会增大肩部压力和脊椎扭力。实验表明优化的人体工学设计可显著降低运动时的不适感。该技术为背包设计提供了精准的动态测试数据,在高速运动分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149字)
2025-07-15 11:24:09
338
原创 DIC技术在薄板变形测量中的应用:以镍基合金为例
摘要:本研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对镍基合金GH3044薄板在120℃工况下的变形特性进行测试分析。通过三维散斑测量系统获取试件全场位移和应变数据,发现温度升高显著增加材料变形量,30℃温差导致位移差1.047mm、应变差1.002%。试验表明变形具有对称性,Z向位移和Y向应变占主导,最大变形集中在3.35%的冲头接触区域。该研究为航空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提供了实测依据,验证了DIC方法在金属薄板变形测量中的有效性。
2025-07-15 10:56:28
460
原创 自动化三维扫描技术在小型部件批量检测中的应用
新拓三维XTOM-TRANSFORM-ROT系统是一款专为小尺寸零部件设计的自动化3D检测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蓝光条纹扫描技术,最小测量幅面100mm×75mm,精度达0.008mm,可实现高细节分辨率的三维数据采集。通过双轴旋转机构和智能补扫算法,系统支持360度无死角自动扫描,适用于3C电子、注塑件、叶轮等精密零部件的全尺寸检测和质量控制。主要特点包括一键自动标定、智能路径规划、高效CAD数据比对等功能,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和一致性。该系统结合平台化、模块化设计,在逆向工程、批量检测等工业场景中展现出卓越性
2025-07-11 10:48:58
752
原创 蓝光三维扫描技术在汽车钣金件复杂型面测量中的应用案例
汽车钣金件检测采用新拓三维XTOM蓝光扫描技术,突破传统三坐标和检具的局限性。该技术通过非接触式扫描,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模型,实现全尺寸、孔位偏差等全面检测,生成直观色谱图报告。相比传统方法,蓝光扫描具有高效、精准、兼容性强等优势,能有效检测复杂曲面和异形孔位,为工艺优化和质量追溯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确保汽车零部件装配精度和产品性能。
2025-07-11 10:45:52
714
原创 基于DIC技术的背包肩带动态位移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
摘要:研究采用振动台模拟人体运动状态,结合新拓三维XTDIC-STROBE系统测量背包肩带动态位移数据。通过高帧率相机追踪标志点,获取肩带三维运动轨迹、速度及加速度等参数,评估背包的人体工学性能。实验表明,优化设计的肩腰带能有效降低肩部压力和脊椎负担。该技术为背包设计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在高速运动测试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有助于提升产品舒适性和稳定性。(149字)
2025-07-11 10:43:48
589
原创 高温环境下基于玻璃介质误差校正的DIC变形测量精度验证研究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王立忠团队针对高温DIC测量中玻璃介质导致的误差问题,采用XTDIC系统进行双目高精度标定与算法优化。通过建立折射补偿模型和双向捆绑调整法,解决了玻璃折射引起的位移误差(减少49.99%)和标定困难问题。实验验证显示,优化后系统在X/Y/Z轴位移误差分别减少70.16%、76.51%和40.05%,应变测量基本不受影响。该方法为高温环境下的材料变形精确测量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149字)
2025-07-11 10:40:12
762
原创 DIC技术助力飞机轮胎动态变形测量:高精度全场分析
摘要:DIC技术在飞机轮胎适航认证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采用新拓三维XTDIC系统,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对飞机轮胎进行动态变形测量。针对飞机轮胎在300km/h冲击、200吨载荷及300℃高温的极端工况,系统实现了非接触式全场测量,精度达微米级,应变测量范围0.002%-2000%。通过轮胎加压试验,获取了五个关键点位的时空连续力学场数据,包括位移云图、应变-时间曲线等,验证了轮胎在动态载荷下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IC技术能有效解决航空轮胎三维全场变形测量难题,为适航认证提供了创新检测手段,满
2025-07-08 15:40:08
813
原创 高温DIC变形测量:透过玻璃观测窗的误差校正与精度验证
摘要:DIC系统在高温变形测量中因玻璃观察窗折射导致误差,影响测量精度。西安交通大学团队采用XTDIC系统,通过高精度双目相机标定和优化算法,建立折射补偿模型和双向捆绑调整法,减少玻璃介质引起的误差。试验表明,该方法使位移场测量误差降低49.99%,应变场误差影响较小,有效提升了高温变形测量的准确性。研究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温DIC测量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2025-07-08 15:35:09
945
原创 DIC技术赋能金属管材全场应变测量:精准洞察力学性能
摘要:DIC技术在金属管材力学性能测试中具有显著优势,可实现全场应变测量。通过新拓三维XTDIC系统与万能试验机结合,成功监测金属管拉伸至断裂的全过程,获取位移场、应变场及关键点应变-时间曲线。结果表明,DIC技术能准确定位颈缩区(最高应变35%),揭示材料断裂演化规律,为管材安全设计提供重要依据。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难以捕捉全场应变分布的难题,在工业管材性能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49字)
2025-07-08 15:31:59
308
原创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用于机械臂自动化焊接全场变形测量
摘要:焊接机器人虽能提升焊接质量,但高温变形数值模拟存在误差。新拓三维XTDIC系统通过非接触式DIC技术,解决了高温焊接变形测量难题。该系统采用高斯平滑和分步匹配算法,有效处理高温环境下的图像干扰,实现全场应变数据采集。实验表明,该系统能精确分析焊接热变形机理,为工艺优化提供依据,克服了传统接触式测量在高温区域的局限,展现了在焊接变形测试中的显著优势。(142字)
2025-07-07 11:14:42
417
原创 XTOM工业级蓝光三维扫描仪用于笔记本电脑背板模具全尺寸检测
摘要:镁合金笔记本电脑背板冲压模具的精度直接影响产品性能,微米级误差可导致毫米级质量缺陷。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覆盖不全、效率低下等问题。新拓三维XTOM蓝光3D扫描系统可实现全尺寸检测,精度达0.01mm,通过高密度点云分析曲面弧度、厚度分布等关键参数,生成可视化偏差色谱图。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快速定位模具磨损区域,优化冲压参数,将产品一次成型合格率提升30%,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质量管控升级。
2025-07-07 11:12:03
745
原创 三维摄影测量技术用于筒形件焊接三维全场静态变形测量
摘要:针对筒形件焊接变形测量难题,研究采用XTDP三维光学摄影测量技术,通过追踪密集标志点实现三维全场静态变形测量。实验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达0.020mm/1m,与TRITOP系统相当,能够有效获取焊缝区及全场变形数据。提出的深度搜索算法成功解决了高温导致标志点残损的匹配问题。该方法为非接触式光学测量,为大型结构件焊接变形分析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对优化焊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07 11:04:17
820
原创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精准解析汽车用超高强度双相钢拉伸应变分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和有限元分析(FEA)对超高强度双相钢的应变时效行为进行探究。通过XTDIC系统观测不同预应变和烘烤条件下材料的应变分布特征,发现烘烤处理后试样平行段塑性变形显著减少,断裂位置转移至圆弧过渡区。FEA模拟结果与DIC实测数据高度吻合,证实了该方法在研究材料断裂行为中的可靠性。该研究为优化汽车用超高强双相钢的力学性能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有助于提升材料的实际应用价值。(150字)
2025-07-04 11:02:06
959
原创 破解芯片翘曲难题:显微DIC技术助力先进封装精准测量
芯片热翘曲测量新方案:新拓三维XTDIC-MICRO系统采用显微DIC技术,通过非接触式测量实现芯片在30-245℃温度范围内的实时翘曲监测。该系统结合体式显微镜和自动标定功能,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可精确获取全视场2D位移场、应变场及离面位移数据,最大测量精度达6-8μm。其耐高温设计支持芯片封装工艺中的热力学性能测试,为半导体行业提供高效的热翘曲解决方案。
2025-07-04 10:57:08
681
原创 XTOM-STATION:开启全尺寸全自动3D检测新时代,赋能工业制造
【摘要】XTOM-STATION自动化三维检测中心采用工业级6自由度机械臂和智能转台,实现中小型工件的360°全自动检测。系统具备自动路径规划、智能模板检测、灰度特征分析等功能,支持3C数码、汽车钣金、精密铸造等多行业应用。通过CAD模型比对自动生成GD&T报告,检测精度达±0.02mm,单件检测仅需2-3分钟。典型案例显示,该系统可高效完成汽车钣金孔位检测(精度0.05mm)和发动机铸件形位公差分析,支持双面扫描和偏差可视化投影,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可靠性。
2025-07-04 10:47:42
394
原创 精准洞察金属热变形:红外相机与DIC技术的耦合应用方案
摘要:新拓三维XTDIC系统结合红外相机与DIC技术,实现了金属材料高温变形过程中温度场与应变场的同步测量。该系统通过立体标定、多传感器同步触发等关键技术,解决了热-力耦合测量难题,能精确捕捉2000℃范围内的温度分布和三维应变变化。实验案例展示了金属材料升温/降温过程中的三场耦合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材料热力学研究提供了非接触式测量方案,突破了传统点测量方法的局限。(149字)
2025-07-03 14:33:51
886
原创 蓝光三维扫描技术: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的精准突破
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发展现状:蓝光三维扫描与三坐标测量形成优势互补的检测体系。蓝光扫描适用于自由曲面检测(0.5秒/帧),可快速获取全表面千万级点云数据;三坐标则擅长规则几何特征(50点/分钟)的精准测量。两者协同采用"先全局扫描定位缺陷,后局部复核验证精度"的工作流程,有效解决汽车方向盘、保险杠、车灯、钣金件等复杂零部件的检测需求。新拓三维的蓝光扫描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汽车产业链,实现非接触式、高效率的全尺寸检测,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025-07-03 14:21:48
860
原创 解锁土木工程奥秘:DIC技术在混凝土与岩石断裂力学性能中的创新应用
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土木工程材料测试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系统通过非接触式全场测量,能精确捕捉混凝土、岩石等材料在压缩、弯曲、拉伸等力学试验中的变形规律,包括裂纹萌生位置识别、扩展路径追踪及应变场演化分析。典型案例显示,该技术可实现混凝土柱360°全周测量、梁体抗弯性能测试,以及岩石劈裂、压缩过程中的动态损伤监测。相较于传统单点测量方法,DIC技术能提供更全面的材料破坏机理分析,尤其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多尺度变形观测,为工程结构性能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2025-07-03 11:36:00
1241
原创 DIC技术:解锁高速与稳态振动测试的新钥匙
DIC技术在振动测试中的优势与应用 新拓三维XTDIC系统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振动测试提供高效的非接触式解决方案。相比传统激光测振仪,该系统具有全场3D测量能力,能同时获取位移、应变和振型数据,且设备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针对微小振动测量,XTDIC采用优化的算法和滤波器,有效降低噪声干扰,保证测试精度。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高频变压器、航空金属材料、车载雷达等多个领域的振动分析,为结构优化和性能验证提供可靠数据支持。DIC技术以其全场可视化测量优势,正成为复杂结构振动测试的重要工具。
2025-07-02 10:43:45
675
原创 非接触式DIC测量系统:助力汽车研发与测试的创新技术应用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传统汽车测试标准提出新挑战,极端环境测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拓三维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采用非接触式DIC技术,可高效完成多项关键测试:1)电池及电池包充放电变形测试,评估性能与安全性;2)车轮和车桥载荷变形测试,分析承载能力;3)前盖板刚度测试,验证抗变形能力;4)板料成形极限测试,优化轻量化材料加工。该系统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全面的优势,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为新能源汽车设计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2025-07-02 10:34:27
791
原创 DIC技术赋能混凝土泵车臂架:三维姿态与振动精准测量
摘要:采用新拓三维XTDIC系统对混凝土泵车臂架进行非接触式动态测量,通过追踪标记点获取三维位移、振动等数据。测试表明,送料端头最大摆动位移达2246mm,系统能准确分析XYZ三向位移轨迹。该技术可有效验证臂架结构刚度和减振性能,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测量高效、数据全面等优势,为提升泵车工作安全性和施工效率提供重要依据。测量过程无需布线,实现了施工状态下的可视化动态监测。(149字)
2025-07-02 10:28:38
306
原创 DIC技术在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分析中的创新应用
新拓三维推出基于DIC技术的裂纹张开位移(COD)监测解决方案,克服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的局限。该方案通过非接触式全场测量,可高精度捕捉裂纹扩展全过程,实时分析位移/应变场,并定量计算COD值。相比传统单点测量方法,DIC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全场信息获取等优势,适用于复杂环境和动态裂纹监测。系统集成散斑评估、裂纹定位等功能,结合断裂力学理论,为材料断裂韧性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显著提升测试效率和精度。
2025-07-01 10:30:45
879
原创 揭秘焊接试样疲劳试验:DIC技术如何精准捕捉裂纹发展
摘要:研究采用XTDIC三维全场应变系统对焊接试样进行扭转疲劳测试,分析多轴载荷下的疲劳损伤特性。相比传统应变片,DIC技术具有非接触、全场测量和裂纹敏感检测优势。试验发现焊缝区域存在位移非对称性和剪切应变集中现象,打磨区能有效降低应力集中。研究为优化焊接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建议采用渐变过渡设计改善应力分布。该技术为工程结构疲劳寿命预测和损伤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2025-07-01 10:04:09
498
原创 半导体芯片冷热变形监测:DIC 技术的全场测量应用
摘要:针对半导体元件因热应力导致失效的问题,新拓三维提出XTDIC-MICRO三维显微应变测量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与显微视觉,可实现1-10mm微小芯片在-190~600℃范围内的三维变形测量(精度0.1μm)。通过热气流抑制、温度补偿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微观尺度下热变形测量的难题。实际案例显示,系统能精确捕捉芯片在温度循环(30℃-245℃)中的翘曲变化(最大8.1μm),为分析CTE失配、焊接工艺等失效原因提供可靠数据支持。该方案适用于各类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优化与失效分
2025-06-30 14:02:34
1015
原创 金属管材变形监测:DIC 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全场应变测量应用
摘要:金属管拉伸性能直接影响工业应用安全,传统测量方法难以实现全场应变分析。新拓三维XTDIC系统通过非接触式DIC技术,成功捕捉金属管拉伸全过程的三维变形数据。实验显示:颈缩区轴向应变达35%,断裂前位移达15mm;应变-时间曲线能有效识别屈服点和断裂风险。该技术为金属管材力学性能评估、失效分析及本构模型修正提供了可靠的全场应变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147字)
2025-06-30 12:09:14
379
原创 几何公差专题:GD&T 技术标准规范深度解析
本文介绍了新拓三维XTOM蓝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三维检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GD&T(几何尺寸和公差标注)体系的技术标准差异。文章对比分析了ISO与ASME两大GD&T体系的异同,包括基本公差原理、复合公差等核心差异,并指出中国国标主要采用ISO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两大体系在包容原则、可逆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应用场景,强调了统一GD&T标准对产品设计、制造和检测的重要性。最后提供了GB、ISO、ASME标准的对照表作为参考。
2025-06-26 11:07:28
1273
原创 探秘背包肩带动态位移:XTDIC-STROBE 系统在振动台试验的深度应用
摘要:研究表明背包在运动中的晃动会增加肩部压力和脊椎不适。新拓三维XTDIC-STROBE系统通过振动台模拟试验,采用高速DIC技术精确测量肩带的三维位移、运动轨迹等数据。测试结果显示,符合人体工学的背包设计能有效降低运动中的晃动。该系统的高帧率采集和三维分析能力为优化背包设计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持,在高速动态测试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将为产品力学性能评估提供可靠技术手段。(149字)
2025-06-26 10:48:21
672
原创 应对极限挑战:XTDIC 技术的极端环境测量方案
摘要:新拓三维DIC测量系统突破极端环境下的技术瓶颈,实现了高温(3000℃)、水下、高速及多尺度场景的高精度测量。针对高温热辐射采用光学滤波技术,水下环境开发折射校正模型,高速场景实现相机同步控制,多尺度测量通过显微集成和反射镜辅助方案。系统支持温度场与应变场耦合分析,并开发多相机协同方案解决大视场难题,为材料科学和工程监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149字)
2025-06-26 10:37:36
1025
原创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波纹管疲劳实验中的深度应用
摘要:本研究针对真空灭弧室波纹管的疲劳寿命预测难题,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XTDIC系统获取波纹管应变场数据和S-N曲线,并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仿真与试验误差在5%以内。研究构建了考虑构件形状影响的S-N曲线,预测寿命与实际试验误差为7.68%,为波纹管可靠性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该方法突破传统疲劳测试局限,实现了对波纹管疲劳失效的准确预测。
2025-06-25 11:37:25
646
原创 深度解析:DIC 技术在高速与稳态振动测试领域的创新应用
振动应力测试与DIC技术的应用 摘要:振动应力是导致28%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传统振动测量方法存在局限性,而新拓三维XTDIC系统通过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该系统无需接触即可获取全场3D振动数据,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设备便携等优势。通过频域分析和算法优化,XTDIC有效分离噪声与振动信号,适用于微小振动测量和高速瞬态测试。应用案例显示,该系统在变压器、航空金属、车载雷达和汽车车门等振动测试中表现优异,为复杂结构的振动分析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150字)
2025-06-25 11:13:04
503
原创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解锁汽车用超高强度双相钢拉伸应变分布奥秘
摘要:本研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和有限元分析(FEA)研究汽车用超高强双相钢的应变时效行为。通过新拓三维XTDIC系统对DP4双相钢进行拉伸测试,发现预应变和烘烤处理后试样应变分布发生显著变化:未处理试样呈现均匀变形,而经2%预应变和170℃烘烤后应变集中于肩部区域,平行段几乎无塑性变形。FEA与DIC分析结果高度一致,为后续断裂行为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该研究对优化汽车用钢性能、实现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价值。
2025-06-24 10:42:31
558
原创 蓝光扫描:解锁汽车钣金件曲面、孔位复杂型面测量新境界
新拓三维XTOM高精度蓝光三维扫描仪为汽车钣金件检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相比传统三坐标和定制检具的局限性,该技术采用非接触式蓝光扫描,可快速获取复杂钣金件的完整三维数据,实现全尺寸检测。系统能精准分析型面偏差、孔位孔径等关键尺寸,通过可视化色谱图直观展示偏差分布,生成详尽的GD&T报告。该技术克服了传统检测方式对异形曲面、特殊孔位的测量困难,提高了检测效率和精度,为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确保产品符合公差标准并具有可追溯性。
2025-06-24 10:35:05
327
原创 Tube Qualify 弯管测量系统:赋能汽车管路三维检测的高效解决方案
摘要: 汽车弯管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传统检具检测效率低且无法数字化反馈。新拓三维TubeQualify系统采用非接触式视觉测量,支持复杂管件的在线批量检测,2400×1200mm大尺寸机台可测超长管路,适配各类标准配件(法兰、三通等)。系统自动生成护套偏差、折弯参数、切点坐标等数字化报告,实时反馈弯管机实现闭环控制,效率提升数十倍,节省检具成本和人工误差,适用于生产质检与逆向开发,显著降低废品率。(149字)
2025-06-24 10:28:05
474
原创 基于 DIC 技术的混凝土泵车臂架三维姿态与振动精准测量研究
摘要:采用新拓三维XTDIC系统对混凝土泵车臂架进行非接触式三维动态测量,通过跟踪编码标记点获取关键受力部位的三维位移、振动及加速度数据。测试显示送料端头最大摆动位移达2246mm,系统可精确分析XYZ三向位移轨迹,验证了臂架结构刚度与减振性能。这种光学测量方法无需布线,能同步获取多点三维运动数据,有效评估施工中的臂架动态特性,为提升设备安全性和作业效率提供科学依据。(150字)
2025-06-23 14:28:44
283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