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发者说》的第33期,本期我们邀请了优秀开发者陈炼。大二辍学贷款1.5万闯上海,裸辞留学欧洲,创业开公司,又转身考编上岸…他的30年,像一场永不停歇的“叛逆实验”。他说自己是不安分的“作死专业户”,去尝试、去闯荡、去体验,这样的人生才精彩!却在这条看似混乱的路径中,精准踩中了每一个时代风口:IT红利、留学热潮、技术创业、考编大年。
今天,这位“非典型开发者”将撕掉标签,坦诚分享:为什么折腾才是普通人的生存法则?本期文章篇幅略长,但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1、简单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陈炼,1995年6月,出生在一个小山村。
大学的时候选择了云南师范大学的软件工程,走上计算机的道路。不过中途辍学了,但总的来说还算科班出身。后面到上海工作,并出国留学,目前在大理一个小县城的事业单位工作。
分享我的故事,主要是想给迷茫的同龄人做一些职业参考,或者说给我们从农村贫困地区走出来的朋友,一些人生道路选择上的思路,跟大家进行交流。
(农村老家)
2、好奇心促使农村孩子抓住风口,踏上程序员道路
我是2013届,当初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其实不太懂怎样去选择专业,只是从小觉得做游戏、学计算机很高端。
论及接触计算机,还是我儿时的目光被网吧里的大头显示器所吸引,然后看其他人打游戏,能申请QQ号发动态
以及某位同学在新城里有一个笔记本……都会觉得很神奇。
对IT行业满怀憧憬,而且我觉得摆脱农家传统的务农会更有意思。也感谢这个时代的红利,让我们吃到了几年。
3、不甘现状,大二辍学,贷款培训只身前往上海闯荡
每次面试,我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过了十年,让我再次回答,我也会很诚挚、更成熟地解释为何做此选择。
放飞自我的大学时光
在云南省内,云师大其实是排名第三的高校,还算不错。我念的是老家临沧市最好的高中——一本升学率高达95%,省内拔尖。但它是像衡水中学一样的封闭类高校,很压抑,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而且,我在高中遭到过校园暴力,让我有些不合群,我会去看些成功学文章、知音漫客等等来逃避这段时间。
所以高中从入学到毕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下降。但好歹能保证最后上了所一本大学,也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这导致我大学的时候就全面地放开自己了,我觉得自由来了!我可以去随心所欲地玩。
其实这里面也做过反思,就是我在大学里面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这也是我十年以来再次进行反思的一个原因。如果让我再次去回到18岁,回到云南师范大学,我会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我会花更多的时间给学习,我会选择更少地去逃课。
当然,虽然我有这种懊悔,但我在大学里还是有用心地去学习写代码的。在大二的时候,我就能够自己去写一些网页,搭建一些博客论坛的系统,会写 PHP 这样的代码……我们自己也在计算机协会里面去接一些软件外包,也有和同学一起创业。当时是万众创新,我们拿到过一万块钱的投资,还获得了三等奖,在大学里面是比较拿得出手的成绩了。我当时是社团里面的骨干、是副班长、会技术、在班级里是比较活跃的。但这个成绩只能达到勉强合格的水平,因为甚至还有挂科的。让我觉得在云师大里面还是不太行,就萌生了改变的想法。
假期我就和同学一起去上海一个工厂打工。做了一个多月,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怎样快速学习并提高技术,那时胆子也大,简单了解后就准备去报班了。当时那个暑假工快结束了,我的同学已经陆陆续续返校,然后我就到一个线下培训班去找老师了,培训了大概有5个月。其实我当时也没办退学,主要那时候对政策也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是可以保留学籍的,然后辅导员也没讲这个事情。
大概过了几个月,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校打电话给我,问我还去不去读书。因为我当时也有工资,就想算了,还是继续求职。现在回想或许也没选错,因为确实提前工作,有了这样的收入和经验。
但让我再去选择的话,我会选择把我的学籍保留一下,然后继续工作,两年之后再回来完成学业。
培训班里的日日夜夜
当时在培训班里学得很认真,从早上七八点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11点还在学,上午学代码、学课程,下午写代码,晚上还要背函数。接近培训尾声的时候,大概2015年8月,我还找到了一份薪资很不错的台湾外企,给了8k一个月。
去培训其实面临了一些困难,他这个培训费太贵了,要1.5w,一开始一分钱都没付,就贷了1.5w。
其实这是一种套路,一个是你胆子大自己去选择,属于主动上钩:另一种就是现在的各种培训贷,它不仅仅是说所谓的程序培训,还有各种各样的资格培训,比如说原画师、游戏培训等等,什么人工智能标注式等等,包括什么美容贷,现在这种违法的培训太多了。
年轻人警惕培训陷阱
作为过来人,要提醒年轻人,不要轻易去相信那些培训让你转行、二次择业,里面充满了大量的陷阱。纯靠培训再进入一个行业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谨慎选择。
更好的模式是,你到一个工厂,或者比较值得托付的企业里,经学徒的方式进入这个公司,然后在这里面边学边干,再通过跳槽的方式去慢慢规划人生,而不是以培训的方式。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报道中看到,通过培训贷款学习失败的情况。我当年贷款1.5w,一个月还2600块钱,还了一年多,过得很拮据。
另外后面我在工作的前几年,都是高中学历。虽然有统招的壳子,但求职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奉劝那些年轻的求职者:就是混,你也要把这个学历给混出来。这是我现在秉持的一个观念,这个社会第一学历歧视是很严重的。
4、在上海从月入8k到25k的艰难求生岁月
成长路径与就业心得需要组长 CTO 来带,再到慢慢地去负责一个团队带一个产品线,再到负责整个公司的架构,一个技术架构这么转变。因为我走的就是,从小型创业公司到中大型公司这么一个路径。其实这里面包含几个点,一是不断地去学习,另一个就是我们做项目的时候要不断地进行总结。
另外, IT 行业或其他行业,科学的跳槽其实是提升薪资的一种方式。当然,跳槽太多大家是不喜欢的,简历会花。一个公司最起码也要两年打底,像两年到三年的样子。比如你工作八年,那最好你只待过两三个公司,这是合理的,如果一年一跳就很不合理了。
家贫走四方,祖望留故乡
对没办法试错的人来讲,要锚定一个行业,锚定一座城市。比如说有的人过几年会从上海回到其他地方,或者说会换城市,会换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要做好深层次的思考和长久规划。
对年轻人来讲,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个职业,可能就是选定一种人生。我选定了上海,其实我当时不知道这些,但上海是最繁华的,北上广深这个选择是没问题的。
(上海夜景)
选择一个向上的、靠谱的职业,至关重要。比如说 IT 前几年是向上的,可能包括13年以前土木工程还是向上的。然后发现在整个经济下行之后,大家都在考公考编,大家都在避险,包括疫情的影响也是这样,现在还叠加一些国际形势。所以选择一个城市,要选择一个大的城市。大城市有很多机会,它有人才、技术、市场、资本......像海绵蓄水一样,它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年轻人要尽可能到大城市去发展,最好可以留下来扎根,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勇于面对质疑、迎难而上是精英属性
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存量程序员,就是有的肯定是非全日制的,有的是外包的,有各种各样类型的人!
那么这些所谓存量程序员要怎么去面对面试时的歧视性问题,或者说本来是社会上存在筛选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中国人太多了!你的第一学历是不是全日制?你为什么只是专科学历?你为什么非科班?你一个硕士为什么生物化学转码?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是比较犀利敏感的。
那我们怎么去回答面试中的这些问题?
我们要真诚且坚定地回答出,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你要表达出你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或者说是因为高薪而选择,那么我为了这份工作,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比如说我系统的进行了培训,我做哪些项目是比较出色的,除了学历之外,我通过哪些来弥补我的短板,这是面试过程中一个事情。
(加班日常)
有些从大厂里出来的 CTO,他会有许多的傲慢,“你怎么一个 git 都不会操作?连基础的内容也做不好......”你作为初学者就要虚心好学。
面对一个项目急赶工的时候,你要选择与项目共同成长。你可能要加班,而不是这个时候就放弃。对于没有退路的人而言,更不能意气用事说我不干了。所谓经验和能力,往往就是在应对困难的时候,你硬顶上去,把这个事情给 cover 了,精英属性就显现了。这就是说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坚持下来。但确实人家上纲上线、各种挑刺的我们也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地怼回去。
5、论培训班模式和传统计算机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说2017年或者说2020年以前,至少在沿海地区,它无所谓大学里面的教学课程,教学和市场上的技能需求是有明显脱节的。这个脱节来自于教学的冗杂陈旧,教学大纲还有那些与市场上无法接轨的教学理念,包括没有很好的实训措施,以及一些陈旧的培训内容……这些课题都是企业无法承接的。特别是对我们非沿海地区的学校来讲,他的培训最起码要落后市场八年左右,甚至可能是十年。
那么培训班,则提供了一个面向市场的培训。把课程压缩,它是面向企业实际的,但它可能不会给你培训数据结构是怎样的,操作系统是什么原理,它是比较仓促的。实打实教给你东西,像做菜的师傅一样,这是他们的区别。
包括现在的AI 技术,也是能培训的,但是他培训出来的只是一些“农民工”。我觉得当时我做软件工程师,会很开心,因为我是高端人才,其实不是,这个人设不对。我们有个评价是,新时代的程序员,其实就是叫“新时代农民工”,只是坐在房子里面的,和当年骑自行车从工厂出来的蓝领没什么区别。因为培养的只是一些比较平庸的人才,比如说数据标注式一些算法,我们自己在去学的时候只是应用这个时代的热点,我们要去回应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这是基本的能力。
2020年以后,这个国家已经在大力培养 AI 人才了,包括 python 的课程,中小学其实已经开展了。
这个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边疆和在沿海地区的小学,可能课程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教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说中小学生还是我们这样的职场人,他都要去学习这种运用 AI 的能力。比如说我们作为编程的人来讲,可能我们要去把像国内的 deep seek 这样的AI用好,比如说你这个模型的布置调优,甚至说怎么训练做知识库的流程?这是通用人才必须要去学习的。
20年以后,国家的整个运营体系、运营人才更新了,产业体系也更新了,我们刚好赶在这个课程更新的十年。所以说现在培养的人才和市场上面的需求没那么大的鸿沟了。
我的理解是,大学里面培养的这些人才,他底子更好,算法这些懂得更多,能够更好地去把底层的内容用好。但这并不是说名牌大学的学生就会很好的算法,并不见得。其实那些很聪明的人,也是有了很好的导师的培养,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去大厂里面实习。这个正是我当初所缺乏的:没有去大厂实习、没有去打比赛、没有去发论文,没有做很好的职业规划。
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平台,这就是我们和全日制大学学生的重要区别,也是我通过别的方式去努力弥补的东西。
6、裸辞留学,硕士归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工作以后继续深造是为了弥补遗憾吗?遗憾是什么?
这个遗憾是中国人越来越多,然后经济又在下行,你必须提高自己的就业砝码。有的人通过提高技能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砝码,有的人通过在职场让自己变得闪闪发光,比如说负责大型项目、出书做培训班、翻译文章、写博客、做布道师,那么提高学历其实也是方式之一。
既能弥补我自己的遗憾,又能提升自己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努力最终到了白俄罗斯留学。选择了白俄罗斯,因为这个国家很漂亮,又比较近。再者考虑到总体花费,相比于英美澳加动辄四五十万,它十多万就能够毕业。当时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也设想回国之后在上海落户等等之类的。而且工作压力比较大,想换个环境,然后正好提升学历。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讲35岁焦虑,它是始终存在的,在每个行业都有。只要是在大城市里面,如果没有很好地度过35岁,或者说因为这个市场的原因,被裁员之类的。那35岁都会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坎,那么具备一个更高的学历,其实能为我们抵抗一定的风险。不是说百分百,只是有高学历会降低一些风险,或者说有更多的就业砝码。包括我回国之后能够继续考公考编,很快地通过人才引进上岸就是一种多的选择。
于是我放弃国内的工作,去留学了。
(留学出发)
在国外待了十个月,算有一个gap year,我能够去放松自己、去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状态。
在欧洲留学是我人生前30年最开心的一年没有之一,如果要讲最开心、最有成就的事情,一个是说我考取一本,这个让家人很开心,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是我硕士留学回来,这是我人生的高光,是个人的喜悦。
是真的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我从小山村走出来,在繁华的上海待过,在异国风情的白俄罗斯待过。通过自己攒钱、去留学,进到了异样的世界,发现原来外界是这么精彩!
(留学剪影)
留学的时候我担任了班长,并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和世界各地的同学相处得很愉快,还能够和外国人一起组织很多活动,向白俄罗斯的同学讲我们的中国文化,我们去实习、去工厂,去参加留学生在中国大使馆举办的活动。还参加了白俄罗斯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9周年,我们能够和他们的总统面对面交流。
(留学期间为外国同学讲课)
这些对我的视野带来了巨大冲击,都是值得的。人在能够得到的情况下,一定要去尝试、去体验,这样的人生才精彩!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自我救赎案例。
(白俄硕士授予照片)
7.回国后边创业边考编
从去年7月回中国到现在,也就短短一年吧,回国之后,我父母生病了,就索性留在昆明,相当于创业了。边创业边在家照顾爸妈、写写代码,做一些 AI 的小产品,做一些小的微创新。那个时候我也在成立自己的一个小公司,继续做软件研发,为我们以往的同事做一些软件定制的服务,挣了一点小钱。
(回来后编码)
还有一个进入体制的最主要原因,是说我们对体制内存在一种所谓的向往。无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我选择去参加,可能是为了证明我的能力,也可能是云南和山东一样有很强的考公执念?这个执念是来自于父母的。
不过人生要有职业体验,对一个东西“祛魅”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那么进体制内也是一样的。
(开会日常)
选择一个行业,一种职业,或许是莫名其妙地进入,然后在这个行业耕耘几年。有的人要讲这个霍兰德职业测验,怎样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好,这是科学的。为什么有的人选择逃脱,就是想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只有经历之后才真正明白我要什么,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8.35岁的人生路口,何解
我们要看处在什么人生阶段。如果一个人正好在35岁左右,我觉得他如果35岁以前在体制外挣了很多钱,然后35岁的时候卡着年纪进入体制内躺平,这是最 nice 的。不过一定不要选择异地乡镇编,像我现在虽然在县城里面,但离大理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也还不错。一定要想清楚选择的城市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最终能不能待下来。
如果一个人是35岁、有小家庭,家庭条件还不错,有父辈支撑的,一定要进入体制。
穷人不适合进入体制内,没有后台的也不适合,我来了两三个月深有体会。刚进来的时候,事业单位刚进来,像我硕士毕业,进来的话是专业技术岗;普通员工如果是你有职称之类的,那你就能定到10级,工资就能多个几千块钱。
(2025年县城事业编开会电视台报道)
如果你是沿海地区工资会更高,但沿海地区房价也会更高,大家也不愿意去。比如说,让你在深圳的岗位,或者说杭州滨江某个街道办让你去,你愿不愿意去。你要进行比对,家里有条件可以进入体制内,是单打独斗就不太建议了,如果想选择躺平也可以的。
9.欣然接受巨大落差,人要合理地配置资源
不是很满意,也是为什么自己会做一些副业,因为会有很大的落差。我原先收入能够有二三十万,到这里就只有四五千块钱了,这个收入打骨折。而且我今年已经30了,进入体制已经没有优势了,是迷茫的,我认为这个进步是无望的。
但我想,如果我没有留在昆明,而是留在北上广,我会觉得我的人生黯淡无光。我不能够去讨论我这些 IT ,也不能讨论我的这些技术,无法继续从事这些工作,这是将会是很大的遗憾。
留在云南的日子里我以企业主的身份,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还加入了“欧美同学会”,同时也因为这个契机能够参与到更多平台去曝光。结识到更多优秀的人,比如说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的院长、云南省统战部的部长等等,也再次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在欧美同学会分享)
对多数人而言,没有家里的支持,如果前十多年没有把房子、车子买好,人生就会进入迷茫的阶段。如果你有对象、还有孩子,就会很窘迫,特别是你的房子和工作地不一致,很容易崩溃。
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资源配置好,但更理性的来讲,不要在这几年买车、买房。即使有孩子了,在孩子八岁以前也不要买房子,不要有重的负资产。另外锻炼好身体不要生病,还要配置好保险,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10、永不停滞,重新再出发
未来几年还会继续踏入 IT 行业,这也是我与开发者对话的原因。目前,工作之余我在做一款自己的 APP。是出海的项目,主要服务于我们一些出海的华人,或者说我们新时代一些想了解、想和我们国内交朋友的人,以及我们国内的男士想和外国人交友的这么一个平台。
(和外国朋友一起滑雪)
为什么说现在有这么多平台还想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刚好是出国的原因让我深刻了解到,对于把国内国外的信息进行合法的打通。让大家能够更多的去交朋友,然后再多一个平台,再多一个广告,我觉得我们做的是有益的事情。不是说国内现有的平台不行,但像 facebook 有些国内不太能用,有些是国内的人不知道,有些可能接收不到。我们就想要做一个更加平民化的东西,让更多普通人能够用到我们的产品。
11、或许我的路径是可以被多数人复制的
对于开发者来讲,会有很多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的人是非科班出身的学历,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如果他想进入体制内,只想图一个躺平的生活,他本身也没有房、车压力的。他可以在做开发者的时候,去提升学历到成人本科,再去读一个海外硕士,这个确实是值得的,这条路径是可以复制的,而且成本也不高。是我们作为开发者能够选择的第二人生,是我们这样的底层者杀出来的一种方式方法。我觉得是值得推广的,这里不做广告,只是让大家有这个信息可以借鉴。这能让普通人回到小县城就过得很滋润,一个月四五千块钱的活,高中生就能干了。
如果要往技术方面发展,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壁垒,这个 “壁”就是行业影响力。我们讲掘金也好,开发者头条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平台,一定要输出自己的内容。当然按我们IT 行业者的理解,我们至少还有大概35年的红利能持续的,他最起码会比土木工程会好一些。当然我们要增加这个职业多元化的体验,比如说转产品经理,如果说做产品经理,那就要去学习新的方法,不仅仅包括 AI, 可能是什么web3区块链、大数据等等一些技术、
希望同样面临30岁的朋友,从我的案例中能够看到我失误的地方。比如就学路径选择错误的原因去弥补,能够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内容,然后来得及去配置一条最佳道路。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