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 教资 科目二

第一章

1.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 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制约龟(规模)速(速度)够(结构)防(方法)守(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两再(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一新(技术创新)促生产

2.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集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
身心发展规律同, 徐(顺序性)杰(阶段性)补(互补性)宜(个别差异性)不平衡(不平衡性)

3. 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 遗传。
  2. 环境
  3. 学校教育,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身心发展的因素,一环小猪要记住
一(遗传)环(环境)小(学校)猪(主观能动性)要记住

4.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主导人发展,加速个性延规范
加速(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延(即时和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

5.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嘤三喵军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