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赚钱的公司:11人团队如何实现人均创收1.024亿美元?

大家好,我是银子,一直将目光聚焦于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软件开发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全球最赚钱的企业往往是苹果、谷歌、特斯拉这类科技巨头。它们产品遍布全球,品牌家喻户晓,营收规模动辄数千亿美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衡量组织效率的关键指标——“人均创收”上,这些巨头却被一家仅有11人的小型创业公司远远超越。

2025年8月,加密货币行业再度成为焦点。去中心化交易所Hyperliquid以人均1.024亿美元的创收水平,超越此前位居榜首的Tether(人均9300万美元),成为全球人均创收最高的企业。这一数字达到苹果的42.9倍、谷歌的53.6倍,更是特斯拉的146.7倍

一家规模极小的团队,如何在效率维度实现对科技巨头的超越?

▍一、Hyperliquid的崛起路径:技术驱动与赛道选择

Hyperliquid是一家专注于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其成功可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技术架构的高度自动化、衍生品赛道的高利润特性,以及团队对规模的极致克制。

与传统交易所依赖大量人力进行订单匹配、清算和风险控制不同,Hyperliquid通过算法和智能合约实现了全自动化的交易流程。其自研的Layer1区块链HyperCore可实现每秒20万笔交易的处理能力,并达到亚秒级确认速度。这意味着,原本需要数百人完成的运营与风控工作,仅通过代码就能完成。

此外,Hyperliquid选择了加密货币领域中利润最高的业务——永续合约交易。该类型产品尽管手续费率低,但交易规模巨大,依靠流量和规模效应可实现可观收入。据统计,永续合约占加密市场80%以上的利润份额。

▍二、创始团队背景与极简主义运营哲学

Hyperliquid的创始人Jeff Yan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与计算机专业,曾就职于知名高频交易公司Hudson River Trading(HRT)。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关于交易系统设计、做市商机制和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厚经验。

2018年,Jeff Yan开始探索加密货币行业。起初他尝试开发预测市场平台,但因监管不确定性和应用场景有限而放弃。2020年,他创立做市商公司Chameleon Trading,在牛市中迅速成长为行业重要参与者。

2022年11月,FTX暴雷事件引发行业信任危机,却成为Hyperliquid诞生的契机。Jeff意识到,市场急需既具备去中心化透明性、又不牺牲交易体验的平台。他因此决心开发Hyperliquid,致力于打造“用户自主控制资产、交易体验媲美中心化平台”的解决方案。

与多数初创企业不同,Hyperliquid拒绝引入风险投资,坚持自有资金开发与运营。Jeff Yan认为,拿风投的钱虽然能快速扩张,但也可能导致目标扭曲和治理失衡。他更倾向于“用户所有、用户治理”的模式,将平台代币直接分配给交易用户而非投资机构。

在团队建设上,Hyperliquid始终保持极简结构。核心团队仅11人,其中过半为工程师,没有独立的营销或市场部门。Jeff在招聘中极度看重人员的自驱力、技术能力和行业热情,他认为“招错一个人比缺人更危险”。

▍三、商业模式与技术护城河

截至2025年上半年,Hyperliquid在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市场中占据73%的份额,周交易量峰值达780亿美元,未平仓合约规模突破150亿美元,甚至超过ByBit、OKX等中心化交易所。

其商业成功建立在多项技术突破之上:

  1. 混合架构设计:采用链上订单簿与链下撮合相结合,在保证资金透明的前提下实现中心化级别的用户体验;

  2. HyperEVM生态扩展:推出兼容EVM的区块链,五个月内总锁仓价值(TVL)突破20.8亿美元,吸引大量生态项目入驻;

  3. Unit协议支持多资产原生交易:用户可直接交易BTC、ETH等资产,无需跨链封装,半年内创造超150亿美元交易量。

此外,Hyperliquid通过HIP-3协议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创建自定义永续合约市场,进一步扩展生态边界。其代币HYPE也因回购机制和持续增值,吸引了MicroStrategy、特斯拉等上市公司将其作为资产配置选项。

▍四、财务表现与未来战略

2025年第一季度,Hyperliquid实现年化收入超8亿美元,代币HYPE价格上涨64.8%。其92%的手续费用用于代币回购,形成“收入-回购-增值”的飞轮效应。即便在市场波动期间,该模式仍展现出强劲的现金流韧性。

未来,Hyperliquid正从单纯的交易平台转向更广泛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HyperEVM和Unit协议,它试图成为连接传统资产与链上金融的核心设施,甚至扩展至股票、债券等现实资产(RWA)的代币化业务。

▍结语

Hyperliquid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体现出技术重构传统金融业务的巨大潜力。通过极致自动化、精准赛道选择和用户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小型团队同样可在效率维度超越巨头。而其发展路径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题:在未来的商业图景中,规模是否仍是衡量公司价值的唯一标准?或许Hyperliquid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

注明:本文仅基于互联网公开信息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笔者不参与任何相关项目运营,亦不提供项目评估或推广服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