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思考十一:减少工作失误(减少代码产生的BUG)

本文探讨了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工作方式的方法,包括如何减少BUG的出现率。通过改变态度、制定CheckList和自我激励等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几天为了春节请假,项目经理发了一份邮件专门说明了请假申请邮件该怎么写,可是在我发送给项目经理的邮件中竟然有两处没有符合规范,从而引发了这次关于工作失误的思考。

  一丶为什么会出现工作失误

    也许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犯过错误,但是我觉得他们在犯错之后所做的反省以及改进方法是和我们最大的区别,所以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再而三的犯错误,也许现在我就像这样,虽然没有再而三的犯错,可是减少犯错误的几率是我急需改进的。

    头头这样说过:“你犯错了,你就算能说出千万个理由,可是这些都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还是在于你自己”。

    我认为一个人如果犯错了可能会有下面几点原因(主要是IT行业):

    1. 对所做的事不太关注,心思不在这个上面,这件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2. 工作方法不太正确(这个问题比较隐藏,很多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就犯过了)。

    3. 犯的错是以前就犯错的,只是一直没有注意到过,导致了重复犯错。

  二丶改善工作方式

    针对上面的原因我再结合头头给我的建议,我做了如下几点改进:

    1. 对于工作上每件事都要认真细致,主要还是个心态问题,你是否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决定了你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好。

    2. 如果这件事的步骤复杂且很多,最好能列出一个“Check List”,那么你就能根据上面的List做好每一步了,不会出现什么遗漏的情况了。

    3. 刺激自己,这种方式有点极端,可是效果最好了。

      所谓刺激就是说当自己犯了某一个错误的时候,采取强硬手段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强硬手段比如说:在电脑前贴一个大大的标签,提示自己;或者是更加变态的,当犯一次错误的时候,就给自己来一巴掌,让疼痛来提醒自己以后绝对不能犯同样问题,那么渐渐的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会很有帮助的。

  三丶减少BUG的出现率

    从工作上的失误让我联想到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是否也要较少错误,可以这么说,60%的BUG都是我们在写代码中的失误造成的,比如判断不严谨,代码所表达出的逻辑错误等等,这些都是BUG产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BUG都是可以在我们写代码的时候避免的。

    所以当我们在做测试之前先要好好的检查下代码,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1. 按照需求把代码从上而下的过一遍

      不过这种过一遍,一定要换个方式,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这段代码不是你自己的心态(旁观者的心态),这样才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和检查这段代码,才能发现问题,我想做到这中心态的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像上小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都要重复好几遍说:“交卷之前一定要好好的仔细检查下”,可是很多学生都是这么做的,把试卷从头到尾的看一下,注意只是看一下(因为他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问题,只是应付一下老师的要求罢了),可是优秀的学生会重新拿起笔去复查每一道题,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做过这个试卷的人,所有往往这样的心态才会发现潜在的问题,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 写一个Check List来 

      其实这个列表就相当于你的业务逻辑,你必须在从头到尾理一下,看有没有遗漏的,这样才能保证你的代码覆盖了基本的业务逻辑,这样才能减少由于失误引起的BUG。

      杜绝由于代码的失误造成的BUG,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也是减少此类问题出现的方法。

 

好了不多说,小菜的基本感悟就在这里了,经验有限呀,o(∩_∩)o 哈哈。

以同步至:个人文章目录索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angcaogui/archive/2013/01/27/2877839.html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CDC)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CDC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其阻尼特性,并通过实验确认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搭建了1/4车辆悬架模型,分析了不同阻尼系数对悬架性能的影响。随后,引入了PID、自适应模糊PID和模糊-PID并联三种控制策略,通过仿真比较它们的性能提升效果。研究表明,模糊-PID并联控制能最优地提升悬架综合性能,在平顺性和稳定性间取得最佳平衡。此外,还深入分析了CDC减振器的特性,优化了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系统级验证。 适用人群:从事汽车工程、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车辆悬架系统和控制策略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基于CDC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工程师;②帮助理解不同控制策略(如PID、模糊PID、模糊-PID并联)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性能差异;③为优化车辆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代码,还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CDC减振器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的读者来说,本文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文中还介绍了多种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优缺点,为后续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