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 NR(New Radio)通信系统中,波位规划表和码本(Codebook)是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都与波束赋形(Beamforming)相关,但用途、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对比:
1. 定义与核心功能
概念 | 波位规划表(Beam Grid/Beam Configuration Table) | 码本(Codebook) |
---|---|---|
定义 | 预定义的波束空间指向集合(方位角、俯仰角、波束宽度等)。 | 一组预定义的预编码矩阵(Precoding Matrix),用于MIMO信号映射。 |
作用 | 指导基站(gNB)和终端(UE)进行波束扫描、匹配和切换。 | 优化多天线系统的信号传输(如波束赋形、多用户MIMO)。 |
所属协议层 | 物理层波束管理(L1/L2) | 物理层MIMO预编码(L1) |
2. 技术差异
(1) 应用场景
- 波位规划表:
- 用于初始接入、波束训练、切换等场景。
- 例如:SSB(同步信号块)波束扫描时,基站按规划表顺序发射不同指向的波束。
- 码本:
- 用于数据传输阶段的预编码优化(如PDSCH/PUSCH)。
- 终端通过CSI(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推荐的码本索引(PMI)。
(2) 内容形式
- 波位规划表:通常由网络侧配置,与天线阵列的物理指向相关。
- 码本:包含复数矩阵,用于信号相位/幅度加权。
(3) 生成方式
- 波位规划表:
- 基于天线阵列的几何特性和覆盖需求人工设计。
- 需考虑小区覆盖、干扰协调等网络规划因素。
- 码本:
- 标准化定义(如Type I/II码本),或基于信道测量动态生成(如Type II码本)。
- 与信道状态(CSI)强相关。
3. 关联性
尽管二者独立,但在波束赋形系统中存在协同关系:
- 波位规划表确定粗粒度波束方向(如SSB波束扫描)。
- 码本在选定波束后进一步优化信号质量(如通过PMI反馈细化波束)。
类比:
- 波位规划表 ≈ “地图”(指示波束的大致方向)。
- 码本 ≈ “方向盘微调”(在选定方向上精确调整信号)。
4. 3GPP协议中的定位
- 波位规划表:
- 隐含在Beam Management流程(TS 38.211/213)中,无显式“表格”定义,但通过SSB/CORESET的时频域位置体现。
- 码本:
- 明确定义于TS 38.214(MIMO预编码),包括Type I(低分辨率)和Type II(高分辨率)码本。
5. 常见误解澄清
- 误解:波位规划表中的波束角度直接对应码本中的波束方向。
- 事实:码本的波束方向是数学化的(基于DFT或SVD),而波位规划表是物理化的(实际天线指向)。
- 误解:终端需要同时反馈波位ID和PMI。
- 事实:波位ID通过SSB-RSRP选择,PMI通过CSI-RS测量反馈,二者分离。
总结
- 不是同一个东西:波位规划表是网络侧波束的空间规划工具,码本是信号预编码的数学工具。
- 协同工作:波位规划表解决“往哪个方向发波束”,码本解决“如何优化该方向的信号”。
- 协议分离:3GPP中二者归属不同流程,无直接绑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