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新型导热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性能评估

目录

基于新型材料与结构应用的场景实例:

新型导热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性能评估

一、为什么研究“新型导热材料”?

新型导热材料优势对比:

二、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三、Step-by-Step 手把手建模

Step 1:创建新模型

Step 2:构建电池单体热模型(Simscape Thermal)

方法1:使用 Simscape Battery(推荐)

方法2:自定义热源 + 热容模型

Step 3:建模“导热材料层”(关键创新点)

场景A:传统导热硅脂(3 W/mK)

场景B:石墨烯导热膜(500 W/mK,面内)

场景C:液态金属(25 W/mK,接触电阻极低)

Step 4:搭建冷却系统模型

液冷板模型(Cold Plate)

风冷模型(可选)

相变材料(PCM)层(进阶)

Step 5:设置热边界条件

环境温度变化

太阳辐射(可选)

Step 6:热管理策略(TMS)— Stateflow 实现

Stateflow 状态机逻辑:

Step 7:整车级集成与工况仿真

搭建电池包(Pack)

仿真工况:

四、仿真设置与预期结果

仿真参数

预期性能对比(快充工况)

五、工程实践建议

六、进阶方向


手把手教你学Simulink--基于新型材料与结构应用的场景实例:新型导热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性能评估

基于新型材料与结构应用的场景实例:

新型导热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性能评估

适用对象:电池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设计、先进材料方向的工程师与研究生
工具要求:MATLAB R2021b 及以上版本,需安装:
✅ Simulink
✅ Simscape Thermal(核心)
✅ Simscape Battery(推荐)
✅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PDE) Toolbox(高精度传热仿真)
✅ Stateflow(热管理策略)
✅ Simscape Drivetrain / Vehicle Dynamics Blockset(整车级评估)
项目目标:构建一个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完整热-电耦合模型,对比传统导热材料与新型导热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散热效率、温度均匀性与能耗表现


一、为什么研究“新型导热材料”?

动力电池在运行中产生大量热量,温度过高(>45°C)或温差过大(>5°C)会导致:

  • ❌ 容量衰减加速
  • ❌ 循环寿命缩短
  • ❌ 热失控风险
  • ❌ 充电速度受限

传统导热材料(如导热硅脂、普通导热垫片)导热系数仅 1~3 W/(m·K),已无法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

新型导热材料优势对比:

材料导热系数 W/(m·K)特点应用形式
导热硅脂1~3成本低,易老化涂层
氮化硼陶瓷垫10~30绝缘、稳定垫片
石墨烯导热膜300~1500各向异性,面内导热极佳薄膜
碳纳米管阵列1000~3000定向导热,轻质填充/界面
液态金属(GaInSn)15~30流动性好,接触电阻极低灌封/填充
相变材料(PCM)+石墨烯5~50(有效)储热调温,缓冲温升复合结构

二、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我们将构建一个多尺度热-电耦合仿真系统

模块功能
✅ 电池单体热模型内热源 + 表面传热
✅ 导热材料层建模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对比
✅ 冷却系统模型液冷板、风道、PCM层
✅ 热边界条件环境温度、对流、辐射
✅ 热管理策略(TMS)Stateflow控制水泵/风扇
✅ 性能评估指标最高温度、温差、能耗
✅ 整车级仿真高速行驶、快充、高温环境

三、Step-by-Step 手把手建模

Step 1:创建新模型

 

matlab

深色版本

modelName = 'EV_ThermalMaterial_Evaluation';
new_system(modelName);
open_system(modelName);

Step 2:构建电池单体热模型(Simscape Thermal)

方法1:使用 Simscape Battery(推荐)
 

matlab

深色版本

add_block('simscapelib/Battery/Cell/Equivalent Circuit/Lithium-Ion', ...
          [modelName '/Battery_Cell']);
set_param([modelName '/Battery_Cell'], 'ThermalConfiguration', 'Thermal port');
方法2:自定义热源 + 热容模型
 

matlab

深色版本

% 添加热容(电池热质量)
add_block('simscapelib/Thermal/Elements/Thermal Mass', [modelName '/Battery_ThermalMass']);
set_param([modelName '/Battery_ThermalMass'], 'Mass', '0.6');        % kg
set_param([modelName '/Battery_ThermalMass'], 'SpecificHeat', '800'); % J/(kg·K)

% 添加内热源(焦耳热 + 极化热)
add_block('simscapelib/Thermal/Sources/Heat Flow Source', [modelName '/Joule_Heat']);
% 热功率 P = I² * R_internal

Step 3:建模“导热材料层”(关键创新点)

我们将对比三种导热界面材料(TIM)

场景A:传统导热硅脂(3 W/mK)
 

matlab

深色版本

% 使用 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模块
add_block('simscapelib/Thermal/Elements/Conductive Heat Transfer', ...
          [modelName '/TIM_Silicone']);
set_param([modelName '/TIM_Silicone'], 'Area', '0.02');     % m²
set_param([modelName '/TIM_Silicone'], 'Thickness', '0.0002'); % 0.2mm
set_param([modelName '/TIM_Silicone'], 'Thermal conductivity', '3');
场景B:石墨烯导热膜(500 W/mK,面内)
 

matlab

深色版本

set_param([modelName '/TIM_Graphene'], 'Thermal conductivity', '500');
% 注意:石墨烯为各向异性,面内导热强,厚度方向弱
场景C:液态金属(25 W/mK,接触电阻极低)
 

matlab

深色版本

set_param([modelName '/TIM_LiquidMetal'], 'Thermal conductivity', '25');
% 可额外降低接触热阻(设为0.0001 K·m²/W)

💡 提示:可通过 变量名 控制材料类型,便于参数扫描。


Step 4:搭建冷却系统模型

液冷板模型(Cold Plate)
 

matlab

深色版本

add_block('simscapelib/Thermal/Elements/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
          [modelName '/Cold_Plate']);
set_param([modelName '/Cold_Plat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1000'); % W/(m²·K)
set_param([modelName '/Cold_Plate'], 'Sinking temperature', '25+273.15'); % 冷却液温度
风冷模型(可选)
 

matlab

深色版本

set_param([modelNam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25'); % 自然对流
% 或 50~100(强制风冷)
相变材料(PCM)层(进阶)
 

matlab

深色版本

% 使用 Thermal Mass + Phase Change 模块
add_block('simscapelib/Thermal/Elements/Phase Change Material', ...
          [modelName '/PCM_Layer']);
set_param([modelName '/PCM_Layer'], 'LatentHeat', '180e3');   % J/kg
set_param([modelName '/PCM_Layer'], 'PhaseChangeTemperature', '35+273.15');

Step 5:设置热边界条件

环境温度变化
 

matlab

深色版本

add_block('simulink/Sources/Signal Builder', [modelName '/Ambient_Temp']);
% 定义温度曲线:
% 0~1000s: 25°C
% 1000~2000s: 升至 45°C(高温环境)
% 2000~3000s: 保持
太阳辐射(可选)
 

matlab

深色版本

add_block('simscapelib/Thermal/Sources/Radiative Heat Transfer', ...
          [modelName '/Solar_Load']);
set_param([modelName '/Solar_Load'], 'Emissivity', '0.8');
set_param([modelName '/Solar_Load'], 'Irradiance', '800'); % W/m²

Step 6:热管理策略(TMS)— Stateflow 实现

 

matlab

深色版本

new_system([modelName '/TMS_Controller'], 'Stateflow');
open_system([modelName '/TMS_Controller']);
Stateflow 状态机逻辑:
 

text

深色版本

[Standby]
  entry: pump_speed = 0; fan_on = false;
  → if T_max > 35°C → [Cooling_Low]

[Cooling_Low]
  entry: pump_speed = 50%;  % 低速
  → if T_max > 40°C → [Cooling_High]
  → if T_max < 32°C → [Standby]

[Cooling_High]
  entry: 
    pump_speed = 100%;
    fan_on = true;          % 启动风扇
    disp('高温告警,全功率冷却');
  → if T_max < 38°C → [Cooling_Low]

[Precooling_Mode]
  entry: 
    if fast_charge_scheduled
      pump_speed = 70%;    % 提前降温
    end
  → after(300, sec) → [Standby]

[Heating_Mode]
  entry:
    if T_min < 5°C && charging
      activate_heater();    % 低温加热
    end

Step 7:整车级集成与工况仿真

搭建电池包(Pack)
 

matlab

深色版本

% 创建 100 个电池单体,排列成阵列
for i = 1:100
    add_block([modelName '/Battery_Cell'], [modelName '/Pack/Cell_' num2str(i)]);
end
% 使用导热材料连接 → 液冷板
仿真工况:
  1. WLTC循环 + 45°C环境
  2. 30分钟快充(4C),监测温升
  3. -10°C低温充电,评估加热策略
  4. 连续高速行驶(120km/h)

四、仿真设置与预期结果

仿真参数

  • 电池容量:50 Ah
  • 内阻:0.5 mΩ
  • 快充电流:200 A
  • 冷却液流量:2 L/min
  • 导热材料厚度:0.2 mm

预期性能对比(快充工况)

材料最高温度 (°C)最大温差 (°C)水泵能耗 (Wh)温升速率 (°C/min)
导热硅脂58.29.5851.8
氮化硼垫片52.16.3751.4
石墨烯导热膜43.53.1600.9
液态金属41.82.8580.8
PCM+石墨烯45.03.5621.0(初期缓升)

五、工程实践建议

  1. 材料选择权衡

    • ✅ 石墨烯膜:适合平面散热,成本适中
    • ✅ 液态金属:高性能,但需防泄漏、腐蚀
    • ✅ PCM+导热材料:适合间歇性高负载
  2. 结构设计优化

    • 增加导热路径(如铝支架)
    • 减少接触热阻(表面平整度)
  3. 老化影响

    • 导热硅脂会干涸 → 性能下降
    • 石墨烯/液态金属稳定性好
  4. 成本-性能分析

    • 新型材料成本高,但可延长电池寿命、提升快充能力
    • ROI 分析:每降低1°C → 寿命延长5~8%
  5. 制造工艺

    • 液态金属需精确点胶
    • 石墨烯膜需避免褶皱

六、进阶方向

  1. 三维热场仿真:使用 PDE Toolbox 求解完整热传导方程
  2. 热-力耦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应力
  3. AI驱动TMS:基于预测的冷却策略
  4. 数字孪生:实车温度数据校正模型
  5. HIL测试:连接真实BMS与水泵控制器
内容概要:本文全面解析了数智化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与写作技巧,涵盖关键概念、核心技巧、应用场景、代码案例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定义了数智化毕业设计项目,强调数据赋能性、智能交互性和场景适配性,并指出数智化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项目开发的“需求锚定 - 技术匹配 - 迭代优化”三步法,以及写作的“问题导向 - 方案论证 - 成果验证”结构。文章列举了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学习推荐系统、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等。最后通过“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智能商品推荐系统”的代码案例,详细展示了数据预处理、协同过滤模型构建及模型评估过程。展望未来,数智化毕业设计将呈现轻量化开发、跨学科融合和落地性强化的趋势。 适合人群:高等院校即将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特别是对数智化技术感兴趣的理工科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学生理解数智化毕业设计的关键概念和技术实现路径;②指导学生掌握项目开发和写作的具体技巧;③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代码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④引导学生关注数智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丰富,建议读者先通读全文,把握整体框架,再深入研读感兴趣的部分。对于代码案例部分,建议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加深理解。同时,关注文中提到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提供参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