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IEEE Std 802.11-2012
HT 11n WiFi 的目标就是 百兆以太网,分别从PHY和MAC提升了吞吐量。
4.3.10 高吞吐量(HT)站点(STA)
IEEE 802.11 高吞吐量(HT)站点(STA)提供了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特性,这些特性能够在媒体访问控制层(MAC)数据服务接入点(SAP)处实现100 Mb/s及以上的吞吐量。HT STA支持第9条和第20条中所述的HT特性。在5 GHz频段运行的HT STA支持传输和接收符合第18条中定义的强制性物理层(PHY)规范的帧。在2.4 GHz频段运行的HT STA则支持传输和接收符合第17条和第19条中定义的强制性PHY规范的帧。此外,HT STA也是一种服务质量(QoS)站点(STA)。在基本服务集(BSS)中,与高吞吐量接入点(HT AP)相关联的HT STA可以使用HT特性。在属于同一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的两个HT STA之间,可以使用HT特性的一个子集。类似地,在已建立网格对等连接(mesh peering)的两个HT STA之间(详见8.4.2.58),也可以使用HT特性的一个子集。
20. High Throughput (HT) PHY specification
20.3.2 PPDU format 只用HT-Mixed,greenfield 可以忽略。

20.3.4 Overview of the PPDU encoding process


HT-mixed格式与HT-greenfield格式传输的生成
以下模块组成了一个发射机,可用于生成这两种传输格式:
a) 加扰器(Scrambler)
- 功能:对数据进行加扰,以降低长串连续0或1的出现概率(参考20.3.11.3)。
- 解释:加扰通过随机化数据模式,避免时钟恢复困难或直流偏移问题。
b) 编码解析器(Encoder Parser)
- 功能:若使用BCC编码,则以轮询方式将加扰后的比特分配给NES个BCC编码器(NES为数据字段的BCC编码器数量)。
- 解释:BCC(Binary Convolutional Coding,二进制卷积编码)需要并行编码时,通过分时复用分配数据流。
c) FEC编码器(FEC Encoders)
- 功能: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实现纠错。FEC编码器可能是:
- 二进制卷积编码器 + 打孔(Puncturing)设备,或
- 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器。
- 解释: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通过冗余编码提高抗噪声能力,LDPC适用于高吞吐量场景。
d) 流解析器(Stream Parser)
- 功能:将编码器输出分割为块,分配给不同的交织器和映射设备。
- 关键术语:
- 每个交织器接收的比特序列称为“空间流”(Spatial Stream)。
- 解释:流解析器实现多天线系统的数据分流,支持MIMO(多输入多输出)传输。
e) 交织器(Interleaver)
- 功能:对每个空间流的比特进行交织(改变顺序),防止连续噪声干扰BCC解码器。
- 条件:仅在使用BCC编码时启用。
- 解释:交织通过打乱比特顺序,分散突发噪声的影响。
f) 星座映射器(Constellation Mapper)
- 功能:将每个空间流的比特序列映射为星座点(复数,如QPSK、16-QAM)。
- 解释:星座映射将二进制数据转换为调制符号,决定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g) STBC编码器(STBC Encoder)
- 功能:通过空时块码(Space-Time Block Code)将空间流的星座点扩展为空时流。
- 条件:仅在特定模式下启用(参考20.3.11.9.2)。
- 解释:STBC(Space-Time Block Coding)利用多天线实现分集增益,提升传输可靠性。
h) 空间映射器(Spatial Mapper)
- 功能:将空时流映射到发射链,支持以下模式:
- 直接映射:空时流与发射链一一对应。
- 空间扩展:通过矩阵乘法将空时流向量扩展为发射链输入。
- 波束成形:通过导向矩阵乘法实现定向传输(类似空间扩展)。
- 解释:空间映射决定多天线系统的信号分配策略,波束成形可增强目标方向信号强度。
i) 逆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
- 功能:将频域星座点转换为时域信号块。
- 解释:IDFT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核心步骤,实现频谱高效利用。
j) 循环移位插入(CSD Insertion)
- 功能:插入循环移位以防止意外波束成形。
- 三种类型:
- 按发射链指定移位值(参考表20-9)。
- 按空时流指定移位值(参考表20-10)。
- 作为空间映射器的一部分实现(参考20.3.11.11.2)。
- 解释: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通过相位旋转避免多天线信号相干叠加。
k) 保护间隔插入(GI Insertion)
- 功能:在符号前添加其循环扩展(Guard Interval)。
- 解释:GI用于消除多径效应导致的符号间干扰(ISI)。
l) 窗函数处理(Windowing)
- 功能:可选步骤,平滑符号边缘以加速频谱衰减。
- 解释:减少频谱泄漏,满足频谱掩模要求。
总结流程
- 数据加扰 → 2. BCC编码分流 → 3. FEC编码 → 4. 流解析与交织 → 5. 星座映射 → 6. STBC编码(可选) → 7. 空间映射 → 8. IDFT转换 → 9. CSD插入 → 10. GI插入 → 11. 窗函数平滑。
此流程支持HT-mixed(兼容旧设备)和HT-greenfield(高性能)两种模式,通过灵活配置模块(如BCC/LDPC编码、STBC、波束成形)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20.3.6 Timing-related parameters

20.6 Parameters for HT MCSs




MAC
5.1.5 MAC data service architecture

8.6 Aggregate MPDU (A-MPDU)
8.3.2.2 A-MSDU format
8.5.5 Block Ack Action frame details

9.21 Block Acknowledgment (Block 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