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输出结果
async function async1()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async2();
console.log("async1 end");
}
async function async2() {
console.log("async2");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async1();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async2
promise1
script end
async1 end
promise2
setTimeout
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 开头定义了async1和async2两个函数,但是并未执行,执行script中的代码,所以打印出script start;
- 遇到定时器Settimeout,它是一个宏任务,将其加入到宏任务队列;
- 之后执行函数async1,首先打印出async1 start;
- 遇到await,执行async2,打印出async2,并阻断后面代码的执行,将后面的代码加入到微任务队列;
- 然后跳出async1和async2,遇到Promise,打印出promise1;
- 遇到resolve,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然后执行后面的script代码,打印出script end;
- 之后就该执行微任务队列了,首先打印出async1 end,然后打印出promise2;
- 执行完微任务队列,就开始执行宏任务队列中的定时器,打印出setTimeout。
如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类?
- 第一种方式,使用 instanceof 运算符来判断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属性是否出现在对象的原型链中的任何位置。
- 第二种方式,通过对象的 constructor 属性来判断,对象的 constructor 属性指向该对象的构造函数,但是这种方式不是很安全,因为 constructor 属性可以被改写。
- 第三种方式,如果需要判断的是某个内置的引用类型的话,可以使用 Object.prototype.toString() 方法来打印对象的[[Class]] 属性来进行判断。
常见的图片格式及使用场景
(1)BMP,是无损的、既支持索引色也支持直接色的点阵图。这种图片格式几乎没有对数据进行压缩,所以BMP格式的图片通常是较大的文件。
(2)GIF是无损的、采用索引色的点阵图。采用LZW压缩算法进行编码。文件小,是GIF格式的优点,同时,GIF格式还具有支持动画以及透明的优点。但是GIF格式仅支持8bit的索引色,所以GIF格式适用于对色彩要求不高同时需要文件体积较小的场景。
(3)JPEG是有损的、采用直接色的点阵图。JPEG的图片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色,得益于更丰富的色彩,JPEG非常适合用来存储照片,与GIF相比,JPEG不适合用来存储企业Logo、线框类的图。因为有损压缩会导致图片模糊,而直接色的选用,又会导致图片文件较GIF更大。
(4)PNG-8是无损的、使用索引色的点阵图。PNG是一种比较新的图片格式,PNG-8是非常好的GIF格式替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使用PNG-8而不是GIF,因为在相同的图片效果下,PNG-8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除此之外,PNG-8还支持透明度的调节,而GIF并不支持。除非需要动画的支持,否则没有理由使用GIF而不是PNG-8。
(5)PNG-24是无损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PNG-24的优点在于它压缩了图片的数据,使得同样效果的图片,PNG-24格式的文件大小要比BMP小得多。当然,PNG24的图片还是要比JPEG、GIF、PNG-8大得多。
(6)SVG是无损的矢量图。SVG是矢量图意味着SVG图片由直线和曲线以及绘制它们的方法组成。当放大SVG图片时,看到的还是线和曲线,而不会出现像素点。SVG图片在放大时,不会失真,所以它适合用来绘制Logo、Icon等。
(7)WebP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新图片格式,WebP是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为Web而生的,什么叫为Web而生呢?就是说相同质量的图片,WebP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现在网站上充满了大量的图片,如果能够降低每一个图片的文件大小,那么将大大减少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进而降低访问延迟,提升访问体验。目前只有Chrome浏览器和Opera浏览器支持WebP格式,兼容性不太好。
- 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相同质量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PNG小26%;
- 在有损压缩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图片精度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JPEG小25%~34%;
- WebP图片格式支持图片透明度,一个无损压缩的WebP图片,如果要支持透明度只需要22%的格外文件大小。
说一下HTTP 3.0
HTTP/3基于UDP协议实现了类似于TCP的多路复用数据流、传输可靠性等功能,这套功能被称为QUIC协议。
-
流量控制、传输可靠性功能:QUIC在UDP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它提供了数据包重传、拥塞控制、以及其他一些TCP中的特性。
-
集成TLS加密功能:目前QUIC使用TLS1.3,减少了握手所花费的RTT数。
-
多路复用:同一物理连接上可以有多个独立的逻辑数据流,实现了数据流的单独传输,解决了TCP的队头阻塞问题。
-
快速握手:由于基于UDP,可以实现使用0 ~ 1个RTT来建立连接。
强类型语言和弱类型语言的区别
- 强类型语言:强类型语言也称为强类型定义语言,是一种总是强制类型定义的语言,要求变量的使用要严格符合定义,所有变量都必须先定义后使用。Java和C++等语言都是强制类型定义的,也就是说,一旦一个变量被指定了某个数据类型,如果不经过强制转换,那么它就永远是这个数据类型了。例如你有一个整数,如果不显式地进行转换,你不能将其视为一个字符串。
- 弱类型语言:弱类型语言也称为弱类型定义语言,与强类型定义相反。JavaScript语言就属于弱类型语言。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变量类型可以被忽略的语言。比如JavaScript是弱类型定义的,在JavaScript中就可以将字符串’12’和整数3进行连接得到字符串’123’,在相加的时候会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两者对比:强类型语言在速度上可能略逊色于弱类型语言,但是强类型语言带来的严谨性可以有效地帮助避免许多错误。
null和undefined区别
首先 Undefined 和 Null 都是基本数据类型,这两个基本数据类型分别都只有一个值,就是 undefined 和 null。
undefined 代表的含义是未定义,null 代表的含义是空对象。一般变量声明了但还没有定义的时候会返回 undefined,null主要用于赋值给一些可能会返回对象的变量,作为初始化。
undefined 在 JavaScript 中不是一个保留字,这意味着可以使用 undefined 来作为一个变量名,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它会影响对 undefined 值的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获得安全的 undefined 值,比如说 void 0。
当对这两种类型使用 typeof 进行判断时,Null 类型化会返回 “object”,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当使用双等号对两种类型的值进行比较时会返回 true,使用三个等号时会返回 false。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 = function(value) {
// 1.如果 value 参数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则原封不动返回该对象
if(value instanceof Promise) return value;
// 2.如果 value 参数是一个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则将这个对象转为 Promise 对象,并立即执行它的then方法
if(typeof value === "object" && 'then' in value)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value.then(resolve, reject);
});
}
// 3.否则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fulfilled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value));
}
实现节流函数和防抖函数
函数防抖的实现:
function debounce(fn, wait) {
var timer = null;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 如果此时存在定时器的话,则取消之前的定时器重新记时
if (timer) {
clearTimeout(timer);
timer = null;
}
// 设置定时器,使事件间隔指定事件后执行
timer = setTimeout(() => {
fn.apply(context, args);
}, wait);
};
}
函数节流的实现:
// 时间戳版
function throttle(fn, delay) {
var preTime = Date.now();
return function() {
var context = this,
args = [...arguments],
nowTime = Date.now();
// 如果两次时间间隔超过了指定时间,则执行函数。
if (nowTime - preTime >= delay) {
preTime = Date.now();
return fn.apply(context, args);
}
};
}
// 定时器版
function throttle (fun, wait){
let timeout = null
return function(){
let context = this
let args = [...arguments]
if(!timeout){
timeout = setTimeout(() => {
fun.apply(context, args)
timeout = null
}, wait)
}
}
}
说一下原型链和原型链的继承吧
- 所有普通的 [[Prototype]] 链最终都会指向内置的 Object.prototype,其包含了 JavaScript 中许多通用的功能
- 为什么能创建 “类”,借助一种特殊的属性:所有的函数默认都会拥有一个名为 prototype 的共有且不可枚举的属性,它会指向另外一个对象,这个对象通常被称为函数的原型
function Person(name) {
this.name = name;
}
Person.prototype.constructor = Person
-
在发生 new 构造函数调用时,会将创建的新对象的 [[Prototype]] 链接到 Person.prototype 指向的对象,这个机制就被称为原型链继承
-
方法定义在原型上,属性定义在构造函数上
-
首先要说一下 JS 原型和实例的关系:每个构造函数 (constructor)都有一个原型对象(prototype),这个原型对象包含一个指向此构造函数的指针属性,通过 new 进行构造函数调用生成的实例,此实例包含一个指向原型对象的指针,也就是通过 [[Prototype]] 链接到了这个原型对象
-
然后说一下 JS 中属性的查找:当我们试图引用实例对象的某个属性时,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查找的,首先查找实例对象上是否有这个属性,如果没有找到,就去构造这个实例对象的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所指向的对象上去查找,如果还找不到,就从这个 prototype 对象所指向的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原型对象上去查找
-
什么是原型链:这样逐级查找形似一个链条,且通过 [[Prototype]] 属性链接,所以被称为原型链
-
什么是原型链继承,类比类的继承:当有两个构造函数 A 和 B,将一个构造函数 A 的原型对象的,通过其 [[Prototype]] 属性链接到另外一个 B 构造函数的原型对象时,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原型继承。
** 标准答案更正确的解释**
什么是原型链?
当对象查找一个属性的时候,如果没有在自身找到,那么就会查找自身的原型,如果原型还没有找到,那么会继续查找原型的原型,直到找到 Object.prototype 的原型时,此时原型为 null,查找停止。
这种通过 通过原型链接的逐级向上的查找链被称为原型链
什么是原型继承?
一个对象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对象的属性或者方法,就称之为继承。具体是通过将这个对象的原型设置为另外一个对象,这样根据原型链的规则,如果查找一个对象属性且在自身不存在时,就会查找另外一个对象,相当于一个对象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了。
代码输出结果
var length = 10;
function fn() {
console.log(this.length);
}
var obj = {
length: 5,
method: function(fn) {
fn();
arguments[0]();
}
};
obj.method(fn, 1);
输出结果: 10 2
解析:
- 第一次执行fn(),this指向window对象,输出10。
- 第二次执行arguments[0],相当于arguments调用方法,this指向arguments,而这里传了两个参数,故输出arguments长度为2。
代码输出结果
var a, b
(function () {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var a = (b = 3);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输出结果:
undefined
undefined
3
3
undefined
3
这个题目和上面题目考察的知识点类似,b赋值为3,b此时是一个全局变量,而将3赋值给a,a是一个局部变量,所以最后打印的时候,a仍旧是undefined。
async/await对比Promise的优势
- 代码读起来更加同步,Promise虽然摆脱了回调地狱,但是then的链式调⽤也会带来额外的阅读负担
- Promise传递中间值⾮常麻烦,⽽async/await⼏乎是同步的写法,⾮常优雅
- 错误处理友好,async/await可以⽤成熟的try/catch,Promise的错误捕获⾮常冗余
- 调试友好,Promise的调试很差,由于没有代码块,你不能在⼀个返回表达式的箭头函数中设置断点,如果你在⼀个.then代码块中使⽤调试器的步进(step-over)功能,调试器并不会进⼊后续的.then代码块,因为调试器只能跟踪同步代码的每⼀步。
什么是尾调用,使用尾调用有什么好处?
尾调用指的是函数的最后一步调用另一个函数。代码执行是基于执行栈的,所以当在一个函数里调用另一个函数时,会保留当前的执行上下文,然后再新建另外一个执行上下文加入栈中。使用尾调用的话,因为已经是函数的最后一步,所以这时可以不必再保留当前的执行上下文,从而节省了内存,这就是尾调用优化。但是 ES6 的尾调用优化只在严格模式下开启,正常模式是无效的。
什么情况会阻塞渲染?
首先渲染的前提是生成渲染树,所以 HTML 和 CSS 肯定会阻塞渲染。如果你想渲染的越快,你越应该降低一开始需要渲染的文件大小,并且扁平层级,优化选择器。然后当浏览器在解析到 script 标签时,会暂停构建 DOM,完成后才会从暂停的地方重新开始。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首屏渲染的越快,就越不应该在首屏就加载 JS 文件,这也是都建议将 script 标签放在 body 标签底部的原因。
当然在当下,并不是说 script 标签必须放在底部,因为你可以给 script 标签添加 defer 或者 async 属性。当 script 标签加上 defer 属性以后,表示该 JS 文件会并行下载,但是会放到 HTML 解析完成后顺序执行,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把 script 标签放在任意位置。对于没有任何依赖的 JS 文件可以加上 async 属性,表示 JS 文件下载和解析不会阻塞渲染。
计算属性和watch有什么区别?以及它们的运用场景?
// 区别
computed 计算属性:依赖其它属性值,并且computed的值有缓存,只有它依赖的属性值发生改变,下一次获取computed的值时才会重新计算computed的值。
watch 侦听器:更多的是观察的作用,无缓存性,类似与某些数据的监听回调,每当监听的数据变化时都会执行回调进行后续操作
//运用场景
当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并且依赖与其它数据时,应该使用computed,因为可以利用computed的缓存属性,避免每次获取值时都要重新计算。
当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应该使用watch,使用watch选项允许执行异步操作(访问一个API),限制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快排–时间复杂度 nlogn~ n^2 之间
题目描述:实现一个快排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quickSort(arr) {
if (arr.length < 2) {
return arr;
}
const cur = arr[arr.length - 1];
const left = arr.filter((v, i) => v <= cur && i !== arr.length - 1);
const right = arr.filter((v) => v > cur);
return [...quickSort(left), cur, ...quickSort(right)];
}
// console.log(quickSort([3, 6, 2, 4, 1]));
label 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
label标签来定义表单控件的关系:当用户选择label标签时,浏览器会自动将焦点转到和label标签相关的表单控件上。
- 使用方法1:
<label for="mobile">Number:</label>
<input type="text" id="mobile"/>
- 使用方法2:
<label>Date:<input type="text"/></label>
代码输出结果
async function async1 () {
console.log('async1 start');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resolve('promise1 resolve')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async1 success');
return 'async1 end'
}
console.log('srcipt start')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rcipt end')
这里是对上面一题进行了改造,加上了resolve。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
async1 start
promise1
script end
promise1 resolve
async1 success
async1 end
如何使用for…of遍历对象
for…of是作为ES6新增的遍历方式,允许遍历一个含有iterator接口的数据结构(数组、对象等)并且返回各项的值,普通的对象用for…of遍历是会报错的。
如果需要遍历的对象是类数组对象,用Array.from转成数组即可。
var obj = {
0:'one',
1:'two',
length: 2
};
obj = Array.from(obj);
for(var k of obj){
console.log(k)
}
如果不是类数组对象,就给对象添加一个[Symbol.iterator]属性,并指向一个迭代器即可。
//方法一:
var obj = {
a:1,
b:2,
c:3
};
obj[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var keys = Object.keys(this);
var count = 0;
return {
next(){
if(count<keys.length){
return {value: obj[keys[count++]],done:false};
}else{
return {value:undefined,done:true};
}
}
}
};
for(var k of obj){
console.log(k);
}
// 方法二
var obj = {
a:1,
b:2,
c:3
};
obj[Symbol.iterator] = function*(){
var keys = Object.keys(obj);
for(var k of keys){
yield [k,obj[k]]
}
};
for(var [k,v] of obj){
console.log(k,v);
}
列表转成树形结构
题目描述:
[
{
id: 1,
text: '节点1',
parentId: 0 //这里用0表示为顶级节点
},
{
id: 2,
text: '节点1_1',
parentId: 1 //通过这个字段来确定子父级
}
...
]
转成
[
{
id: 1,
text: '节点1',
parentId: 0,
children: [
{
id:2,
text: '节点1_1',
parentId:1
}
]
}
]
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listToTree(data) {
let temp = {};
let treeData = [];
for (let i = 0; i < data.length; i++) {
temp[data[i].id] = data[i];
}
for (let i in temp) {
if (+temp[i].parentId != 0) {
if (!temp[temp[i].parentId].children) {
temp[temp[i].parentId].children = [];
}
temp[temp[i].parentId].children.push(temp[i]);
} else {
treeData.push(temp[i]);
}
}
return tree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