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定义了Java程序中各种变量(尤其是共享变量)的访问规则和可见性,规定了不同线程之间如何通过内存进行交互。Java内存模型中的各个内存区域如下:
1. 堆(Heap)
- 作用:堆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用于存储所有对象实例和数组。几乎所有的对象都在这里分配内存。堆内存随着Java应用程序的启动而创建,其生命周期贯穿整个应用程序运行周期。
- 垃圾回收:堆内存中的对象由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器(Garbage Collector,GC)自动管理。当对象不再被引用时,GC会自动回收这些对象占用的内存。
2. 栈(Stack)
- 作用: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栈内存区域。栈内存主要用于存储局部变量、方法调用链和方法返回值等信息。每当一个方法被调用时,Java虚拟机会在栈中为该方法分配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该方法的局部变量和操作数栈。当方法执行完毕时,对应的栈帧会被销毁。
- 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存储在栈中,生命周期仅限于方法的执行周期。
3. 方法区(Method Area)
- 作用:方法区是堆的一部分,用于存储已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方法区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
- 运行时常量池:方法区还包含了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用于存储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