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可持续发展、物质分类与元素认知
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目前约达75亿,且每年新增约8000万人口。每个人都需要住房、食物和医疗,同时消耗着日益稀缺的资源,如淡水和能源,还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影响环境的副产品。这些个体行为的累积效应对地球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科学家、规划者和政治家的更多关注。
化学公司前总裁詹姆斯·库苏马诺指出,社会、政府和行业追求经济增长以创造更多价值、新就业机会和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但监管者、环保主义者和全球公民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进行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全球经济和环境需求的同时,为后代保留满足其需求的选择。这一矛盾在如今比1995年他提出时更加明显。
科学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但也付出了环境代价,如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气体增加、酸雨在世界多地出现以及废弃药物进入供水系统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化学家们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的概念在20多年前开始扎根,如今正引领着新的做事方式并降低污染物水平。保罗·阿纳斯塔斯和约翰·华纳在《绿色化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阐述了绿色化学的原则:
- 预防废物产生优于在废物形成后进行处理或清理。
- 合成方法应设计为最大限度地将所有使用的材料纳入最终产品。
- 合成方法应使用和生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毒性极小或无毒性的物质。
- 化学产品应在有效发挥功能的同时降低毒性。
- 应认识到能源需求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将其最小化,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 只要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原材料应是可再生的。
- 化学产品应设计为在其功能结束后不会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