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net3designer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18、信息战的伦理框架:迈向正义之战的原则
本文探讨了信息战(IW)在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伦理挑战,并提出了正义信息战的三项伦理原则。通过结合传统的正义战争理论(JWT)和信息伦理学,文章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信息战的道德框架,明确了信息战的合法目标、任务限制以及防御性本质。此外,文章还分析了这些伦理原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技术研发、公众意识提升和法律法规完善。最终目的是确保信息战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保护信息空间的安全与稳定。原创 2025-07-23 10:37:06 · 28 阅读 · 0 评论 -
17、信息战的伦理框架:从正义战争理论到信息伦理
本文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战对传统战争伦理带来的挑战,并分析了正义战争理论在信息战中的适用性问题。同时,文章引入了信息伦理这一新的伦理框架,从信息实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出发,为信息战的伦理分析提供了一种宏观视角。原创 2025-07-22 09:23:44 · 24 阅读 · 0 评论 -
16、信息战的伦理框架剖析
本文探讨了信息战的伦理框架,分析了传统正义战争理论在信息战中的适用性局限,并引入信息伦理学以构建正义信息战的原则。文章还总结了信息战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战争的区别,提出了正当理由原则、比例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为信息战的伦理分析和规范提供了基础。原创 2025-07-21 09:36:59 · 22 阅读 · 0 评论 -
15、多智能体系统崛起下的伦理与冲突新态势
本文探讨了多智能体系统(MASs)崛起背景下,社会在伦理与冲突领域面临的新态势。文章从透明治理与伦理基础设施(Infraethics)的构建出发,分析了ICTs(信息通信技术)如何深刻影响政治、军事与社会冲突,尤其是网络战争的兴起及其引发的伦理挑战。同时,文章审视了传统伦理与军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适应性,并提出了应对信息战伦理问题的策略框架,旨在促进技术发展与道德价值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原创 2025-07-20 12:51:57 · 21 阅读 · 0 评论 -
14、政治多智能体系统的崛起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超历史社会中政治多智能体系统的崛起及其对传统政治秩序带来的深刻变革。文章分析了多智能体系统设计的挑战、新信息秩序的形成因素,以及多智能体系统所带来的身份、凝聚力、同意、合法性、透明度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文章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包括强化信息共享、推动参与式民主、优化空间设计、建立多元合法性基础以及提高透明度与监督机制。最后,文章展望了政治多智能体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其在全球治理和公民参与中的重要作用。原创 2025-07-19 11:57:38 · 26 阅读 · 0 评论 -
13、数据政治经济与多智能体系统的崛起
本文探讨了数据政治经济与多智能体系统(MASs)的崛起,分析了GDPR对欧盟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如何推动社会从历史时代迈入超历史时代。同时,文章揭示了主权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凋亡’趋势,并提出基于信息伦理原则设计政治MAS的必要性。面对全球性挑战,MASs的广泛应用、国际合作的加强、公众参与的提升以及技术创新成为关键趋势。原创 2025-07-18 15:41:15 · 24 阅读 · 0 评论 -
12、数字时代的监管挑战:言论自由与数据隐私的经济考量
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的监管挑战,重点分析了言论自由与数据隐私的经济考量。以土耳其与YouTube事件为例,提出了更合理的监管建议。同时,基于欧盟GDPR的实施,深入分析了数据隐私监管对跨境数据流动、服务行业及欧盟经济的影响,并通过不同情景对比了贸易变化和GDP损失情况。文章强调监管政策需平衡多方利益、重视经济相互依存性,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7-17 11:23:47 · 19 阅读 · 0 评论 -
10、信息通信技术公司的数字正当程序原则
本文探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公司在处理各国内容审查请求时应遵循的数字正当程序原则。通过分析国际、欧洲和美国关于言论自由的法律框架,文章提出了五个核心原则,包括明确非法言论定义、提供听证机会、要求司法决定、仅在命令国境内实施封锁以及公开透明执行封锁,旨在平衡保护公民权利和尊重国家主权。这些原则不仅有助于ICT公司应对复杂的法律和道德挑战,也为维护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和法治提供了保障。原创 2025-07-15 13:05:34 · 18 阅读 · 0 评论 -
9、位置数据、目的约束与情境完整性及ICT公司的数字正当程序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下的两个重要议题:位置数据的隐私保护与ICT公司的数字正当程序。在位置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强调了目的约束与情境完整性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情境完整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决策启发式方法和情境边界界定来保护信息隐私。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信息位置隐私的定义及位置数据的三种类型,包括自愿提供的数据、观察到的数据和推断的数据。在ICT公司的数字正当程序部分,提出了ICT公司如何应对全球内容审查请求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实施通知、听证、公正、透明和问责等原则来确保审查决策的合理性。文章最后展望了未来在保护隐私原创 2025-07-14 09:55:04 · 17 阅读 · 0 评论 -
8、信息位置隐私:情境完整性与目的约束原则解析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位置隐私的保护成为重要议题。本文深入解析了情境完整性决策启发式方法与目的约束原则,探讨它们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保障个人信息位置隐私。文章分析了法律框架中目的约束原则的作用及其与情境完整性的复杂关系,并结合商业交易、医疗保健、公共安全等情境讨论了隐私保护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信息位置隐私保护的发展方向,强调了法律、技术与伦理的协同发展。原创 2025-07-13 14:56:28 · 17 阅读 · 0 评论 -
7、位置数据、目的约束与情境完整性
本文探讨了在高度互联的数字世界中如何保障信息位置隐私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情境完整性和目的约束的概念,并通过PIA启发式方法评估和管理数据流动。文章以旅行情境为例,深入分析了智能手机应用带来的新信息流动及其对不同子情境的影响,强调了在保护隐私时情境复杂性的重要性。原创 2025-07-12 15:53:50 · 17 阅读 · 0 评论 -
6、位置数据、目的约束与情境完整性:探索数字时代的隐私边界
本文探讨了数字时代下位置数据的隐私边界问题,分析了自愿提供、观察到和推断出的三类数据特点及其隐私风险,并从目的约束和情境完整性的角度讨论了数据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文章结合技术与哲学视角,反思了位置数据化对人类自主性、主权概念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强调了在保护隐私的同时发挥数据价值的重要性。原创 2025-07-11 15:52:37 · 16 阅读 · 0 评论 -
5、位置数据、目的约束与情境完整性:传递了什么信息?
本文探讨了在大数据空间和在线生活世界背景下,位置数据对信息隐私权利的影响。通过引入控制论、公平信息原则和情境完整性等理论框架,分析了位置数据的动态交互特性及其在法律、伦理和技术层面的挑战。重点讨论了自愿提供的数据、观察到的数据和推断出的数据在隐私保护中的作用与风险,并提出了从法律、技术和意识层面保护信息位置隐私的具体措施。原创 2025-07-10 16:36:06 · 16 阅读 · 0 评论 -
4、法律记忆与被遗忘权:平衡的挑战
本文探讨了被遗忘权这一备受争议的概念,涉及个人身份构建、集体记忆、遗忘的形式与宽恕的意义等多个关键问题。文章分析了被遗忘权的挑战与争议,并讨论了其与信息自由、言论自由等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最终,强调在法律、哲学和政治层面实现记忆与遗忘的公平平衡,以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创 2025-07-09 09:38:57 · 18 阅读 · 0 评论 -
3、被遗忘权:隐私与公开的动态平衡
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时代中‘被遗忘权’这一重要议题,分析了其法律背景与争议,并从哲学角度解析了遗忘与记忆对个人身份构建的作用。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被遗忘权与集体记忆、宽恕的政治意义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信息持续传播问题的多种途径。最终强调了在隐私保护、信息自由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重要性。原创 2025-07-08 13:22:03 · 16 阅读 · 0 评论 -
2、数据处理中的隐私与公开利益平衡及法律规制
本文探讨了数据处理过程中隐私保护与公开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并分析了时间推移对两者优先级变化的影响。文章从数据处理方式、隐私干扰与公开益处的动态关系入手,提出了基于目的达成、可撤销同意及最大保留时间等法律规制方式,并讨论了其适用情况与效果。此外,文章还深入分析了在线内容分发场景下的处理方决策逻辑及动机差异,指出现有法律制裁机制可能导致信息过早撤回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方向。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评估模型、合理制裁机制及教育引导,实现隐私保护与信息自由的和谐共存。原创 2025-07-07 13:52:34 · 16 阅读 · 0 评论 -
1、信息保护与隐私权利:探寻新平衡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和处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言论自由、信息自由、信息安全与隐私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本文探讨了ICTs对权利平衡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被遗忘权的概念、建模与评估方法,并结合国际研讨会的专家观点,提出了实现信息保护与隐私权新平衡的挑战与展望。研究旨在建立公平、可持续的信息权利平衡体系,以促进技术创新与人类福祉。原创 2025-07-06 15:52:29 · 1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