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Lover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1、被动偏振成像技术解析
本博文深入解析了被动偏振成像技术,涵盖多维成像中的带宽限制、带限斯托克斯重建方法、辐射和偏振校准策略,以及偏振目标检测技术。文章详细讨论了不同重建方法的优缺点、窗口函数对重建效果的影响,以及辐射和偏振校准的具体步骤。此外,还介绍了RX算法在非平稳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及优化策略。通过这些分析,为提高被动偏振成像质量和检测精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原创 2025-07-21 11:34:12 · 13 阅读 · 0 评论 -
40、多维成像与被动偏振成像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多维成像与被动偏振成像技术,涵盖短波红外(SWIR)、中波红外(MWIR)和长波红外(LWIR)波段的偏振特性,以及大气对偏振特征的影响。文章深入探讨了调制偏振仪的数据约简矩阵分析方法,包括旋转延迟器偏振仪、线性斯托克斯偏振仪、时间分割和焦平面分割偏振仪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优化。此外,还分析了偏振成像技术在军事侦察、遥感监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校准误差、带宽限制和光学元件影响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原创 2025-07-20 11:47:39 · 12 阅读 · 0 评论 -
39、多维成像与被动偏振成像技术解析
本博客深入解析了多维成像与被动偏振成像技术,涵盖偏振反射与发射的基本原理、大气对偏振特征的影响、实际应用案例以及操作要点。内容涉及斯托克斯向量、穆勒矩阵变换、BRDF建模、菲涅耳反射特性、发射率计算、瑞利散射效应等关键技术,并探讨了偏振成像在目标检测、远程控制飞机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此外,还总结了观测角度选择、大气条件校正和数据处理等操作要点,并展望了偏振成像未来在多波段融合、实时成像和智能化应用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7-19 12:19:21 · 10 阅读 · 0 评论 -
38、多维度成像与被动偏振成像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多维度成像与被动偏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内容涵盖多维度成像的数据展示与问题解决方法,被动偏振成像的基本理论、表示方法及应用场景,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偏振表示方法的优劣,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医学诊断和遥感领域的应用流程。文章还展望了未来技术的融合趋势、应用拓展和设备优化方向,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原创 2025-07-18 14:14:49 · 12 阅读 · 0 评论 -
37、光谱偏振成像技术:从原理到应用
本博文系统介绍了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及应用前景。内容涵盖空间分辨斯托克斯偏振测量、单像素多光谱成像以及多光谱全斯托克斯偏振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结果。文章展示了如何利用压缩感知(CS)和数字微镜器件(DMD)实现高分辨率、多光谱范围的偏振图像重建,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农业、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性能,并分析了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17 13:35:36 · 12 阅读 · 0 评论 -
36、高速3D光谱成像与压缩感知光谱偏振成像技术
本博文介绍了高速3D光谱成像与压缩感知光谱偏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高速3D光谱成像基于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镜,能够实现生物样本的无标记、高速成像,并结合独立成分分析提高分子特异性。单像素成像与压缩感知技术利用图像的稀疏性,通过少量数据采集重建图像,显著提升了成像效率。单像素偏振成像则通过测量光的斯托克斯参数,实现对样本偏振特性的高动态范围分析。这些技术在医学诊断、药物研发、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6 09:33:36 · 7 阅读 · 0 评论 -
35、高速3D光谱成像技术:原理、方法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速3D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镜的光谱成像技术,包括激光波长扫描、多色SRS、光谱聚焦SRS等方法,并分析了如何通过平衡检测和改进的独立成分分析(ICA)算法提高信噪比和成像质量。同时,文章详细描述了高速波长可调谐激光器的设计与实验设置,展示了其在聚合物微珠和生物组织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最后,总结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及农业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15 09:50:31 · 11 阅读 · 0 评论 -
34、多维成像与高速3D光谱成像技术解析
本文解析了多维成像与高速3D光谱成像技术,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的生成与重建过程,以及受激拉曼散射(SRS)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全息图研究展示了其快速计算的优势,而SRS显微镜因其高灵敏度、易解释信号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生物医学、药物研究和食品检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还展望了未来在优化计算方法和提升成像性能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07-14 10:40:03 · 9 阅读 · 0 评论 -
33、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的严格衍射理论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生成全息图(CGH)的严格衍射理论,分析了近似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球面谐波变换(SHT)提出了一种用于球面全息图的快速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法在合理误差范围内重建全息图像的可行性。文章还比较了球面波传播与平面波角谱方程的异同,并介绍了相关的数值计算步骤及软件工具推荐。该方法为全息图的生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原创 2025-07-13 12:10:09 · 10 阅读 · 0 评论 -
32、基于光线和波前的3D表示及360°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的严格衍射理论
本文探讨了基于光线和波前的3D表示方法及360°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的严格衍射理论。分析了光线基3D显示、全息显示和360°全息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并对不同衍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展示了这些技术在3D成像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2 11:05:56 · 7 阅读 · 0 评论 -
31、多维成像与计算全息技术:从原理到实践
本文探讨了多维成像和计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图像重建、遮挡处理和光场捕获方面的实验结果和应用前景。通过与传统射线技术的对比,RS方法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和遮挡处理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扫描垂直相机阵列系统为高效获取全视差光场提供了一种简化方案。这些技术在虚拟现实、医疗成像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尽管在计算复杂度、图像质量和系统集成方面仍存在挑战。原创 2025-07-11 09:58:48 · 12 阅读 · 0 评论 -
30、基于光线和波前的全息显示3D表示技术解析
本文解析了基于光线和波前的全息显示3D表示技术,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集成的可能性。基于光线的显示通过重现光线实现3D图像形成,适合靠近显示平面的低分辨率场景,而基于波前的全息术能够实现高分辨率的深度3D场景重现。文中还介绍了光线与波前之间的转换方法、全视差全息立体图(FP-HS)的记录流程以及利用光线采样平面计算计算机生成全息图(CGH)的算法。这些技术为未来全息显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推动了高质量3D显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原创 2025-07-10 13:13:05 · 5 阅读 · 0 评论 -
29、各类3D显示器的图像格式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几类主流3D显示器的图像格式,包括强度共享型立体显示器的偏振控制原理、体成像的层图像投影与体素扫描技术,以及全息成像的干涉原理和全息图类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各类3D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应用场景,为3D显示技术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原创 2025-07-09 11:00:55 · 6 阅读 · 0 评论 -
28、各类3D显示的图像格式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各类3D成像的图像格式,包括多视图成像、体视成像和全息成像的不同特点与组件图像获取方式。重点介绍了多视图3D成像的各种图像格式,如投影和高速显示类型、MV和IP类型、任意像素单元形状类型、基于虚拟体素类型以及共享像素强度的立体图像类型。文章还总结了各类图像格式的特点、优势与局限性,并讨论了3D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设备选择、分辨率与视差平衡、莫尔条纹处理等关键因素,同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融合、设备性能提升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原创 2025-07-08 12:29:13 · 11 阅读 · 0 评论 -
27、3D 成像与显示:图像格式与复用方案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3D成像技术中的图像格式与复用方案。文章分别介绍了多视图成像、体积成像和全息成像的图像格式特点,并探讨了时间复用、空间复用和时空复用三种主要复用方案的适用场景和技术要求。同时,文章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商业立体显示、医学成像、艺术展示等领域的实际价值。最后,文章展望了3D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高分辨率显示、大视角显示、实时交互和多模态融合等方向。原创 2025-07-07 12:26:38 · 10 阅读 · 0 评论 -
26、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解析
本博客深入解析了三维成像与显示技术,重点探讨了传统摄影中三维信息的丢失、全光场的捕获方法(包括积分摄影和全光相机)、全光函数在不同深度平面上的计算与重建,以及积分成像显示设备的实现方式。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流程,展示了如何从全光场数据重建不同深度的二维图像,并实现三维场景的立体显示。这些技术为虚拟现实、医学成像、工业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原创 2025-07-06 10:35:15 · 8 阅读 · 0 评论 -
25、超分辨全息配置与三维积分成像显示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超分辨全息配置和三维积分成像显示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在超分辨全息配置中,利用金属纳米粒子掩模实现了物体相位的高精度重建,并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模拟验证了其有效性。同时,还介绍了联合变换相关器(JTC)在全光设置中的应用。在三维积分成像部分,探讨了其对3D场景捕捉与显示的优势,包括深度分割、物体识别和移动跟踪等应用。此外,文章还总结了全光函数的变换规律,并通过表格和流程图展示了光在自由空间传播和通过会聚透镜时的坐标变换过程。最后,对比了两种技术的核心原理与优势,并展望了它们在医疗、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原创 2025-07-05 10:50:54 · 11 阅读 · 0 评论 -
24、超分辨率全息配置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超分辨率全息配置技术,探讨了其在提升全息成像分辨率、增强视场以及消除直流项和孪生图像方面的应用。文章涵盖了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全息的发展、金属纳米粒子的作用机制,并结合理论分析与模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材料科学研究和光学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04 11:43:44 · 7 阅读 · 0 评论 -
23、数字全息显微镜:原理、应用与未来展望
数字全息显微镜(DHM)是一种基于全息原理的先进成像技术,能够记录和重建物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实现纳米级至亚纳米级的定量相位成像。其无标记、实时快速成像等优势在细胞结构与动态研究、细胞体积与折射率测量、细胞运动监测、细胞膜波动分析及细胞生理过程研究中表现出色。此外,DHM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微纳技术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尽管其相位信号解释和噪声影响仍存在挑战,未来通过技术创新如实时DHM-光学衍射断层扫描和多模态成像技术整合,将进一步提升成像分辨率并拓展应用领域。数字全息显微镜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原创 2025-07-03 12:44:09 · 8 阅读 · 0 评论 -
22、数字全息定量相位显微镜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全息定量相位显微镜(DH-QPM)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涵盖其成像原理及其在细胞计数、识别与分类、干质量测量、细胞膜波动研究、绝对细胞体积与跨膜水运动分析,以及神经元细胞动力学探索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文章还总结了DH-QPM的技术优势,包括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多参数测量能力,并展望了其在多模态融合技术、疾病诊断与治疗监测、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拓展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2 14:29:35 · 7 阅读 · 0 评论 -
21、数字全息显微镜:纳米级灵敏度定量探索细胞动态的新成像技术
数字全息定量相位显微镜(DH-QPM)是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镜(DHM)的新型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纳米级灵敏度和定量的细胞动态信息。该技术无需染色即可实现对活细胞的高分辨率成像,并能提取重要的生物物理参数,如干质量、蛋白质含量、纳米级膜波动、绝对体积和跨膜水渗透率等,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DH-QPM在细胞计数、识别、分类、三维跟踪以及区分生理和病理状态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同时为神经元活动的非侵入式光学监测提供了新方法。未来,该技术有望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医学诊断等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原创 2025-07-01 13:28:21 · 8 阅读 · 0 评论 -
20、纳米粒子的位置测量与成像技术解析
本博文深入解析了纳米粒子的位置测量与成像技术,重点探讨了光学捕获中激光强度对纳米粒子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暮光场技术和低相干在线数字全息显微镜在提高3D测量准确性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展示了不同尺寸纳米粒子的捕获阈值和运动特性,并讨论了全息方法在流体和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文章为纳米粒子技术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原创 2025-06-30 13:20:51 · 7 阅读 · 0 评论 -
19、纳米粒子的三维位置测量技术解析
本博客详细解析了一种基于光镊系统和同轴数字全息显微镜的纳米粒子三维位置测量技术。文中介绍了实验装置的光学设置和衍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模板匹配与亚像素估计在提高测量精度中的应用。此外,还展示了对不同尺寸纳米粒子(如200 nm聚苯乙烯颗粒、60 nm金纳米粒子)布朗运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以及激光强度对光镊捕获性能的影响。这些成果为纳米粒子的高精度操控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创 2025-06-29 16:56:56 · 9 阅读 · 0 评论 -
18、多维度成像与光学捕获纳米粒子的全息三维测量
本博文探讨了多维度成像技术和光学捕获纳米粒子的全息三维测量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可编程显微镜技术、VDIC成像、相位成像与DIC成像、立体显微镜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局限性。同时,详细阐述了光镊技术在生物和非生物领域的应用,以及不同纳米粒子三维位置测量方法,包括低相干、内联数字全息术的解决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滤波器设计与操作步骤。这些技术为微观世界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有望在生物、材料等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原创 2025-06-28 09:11:45 · 8 阅读 · 0 评论 -
17、可编程显微镜的多维成像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可编程显微镜在多维成像中的系统设置及其应用,重点探讨了空间光调制器(SLM)在像差校正和相衬成像中的关键作用。文章详细分析了SLM的分类、优缺点以及影响其性能的多种因素,并讨论了不同相衬成像技术的原理与特点。通过结合多种成像方法和技术,可编程显微镜显著提高了成像质量与效率,为生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原创 2025-06-27 09:05:45 · 10 阅读 · 0 评论 -
16、多维度成像与可编程显微镜技术解析
本博文围绕多维度成像与可编程显微镜技术展开,首先介绍了红细胞在不同外部粘度下的迁移规律,并探讨了数字全息显微镜的发展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随后重点解析了可编程显微镜的原理与实现方式,包括使用空间光调制器(SLM)进行光路调控的技术细节,并列举了其在像差校正和相衬成像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文章总结了该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其在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6-26 13:21:46 · 9 阅读 · 0 评论 -
15、生命科学中的先进数字全息显微镜技术应用
本文介绍了数字全息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先进应用,包括微生物的全息分类和红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文章详细描述了基于3D矩阵计算的粒子检测方法,结合强度和相位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利用支持向量机等分类算法实现高精度的生物分类。同时,还探讨了红细胞在剪切流中的运动特性及其检测方法。文章总结了该技术的优势,如全面信息获取、三维检测能力和高度自动化,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如样本性质影响、数据处理复杂性和环境干扰。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算法优化、设备改进和多领域应用拓展,为数字全息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原创 2025-06-25 11:39:55 · 8 阅读 · 0 评论 -
14、生命科学应用中的先进数字全息显微镜技术
本文介绍了先进数字全息显微镜(DHM)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重点探讨了DHM的不同配置,包括相位步进DHM、快速离轴DHM和彩色DHM的原理、优点及适用场景。同时,详细分析了自动化3D全息分析方法,涵盖全干涉信息提取和生物体3D检测技术,包括常规阈值法和稳健传播矩阵法。最后,总结了DHM技术的优势,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光源改进、算法优化、多模态成像结合及应用领域拓展。原创 2025-06-24 12:52:46 · 7 阅读 · 0 评论 -
13、超快光脉冲全息术中的色散补偿应用
本文探讨了色散补偿模块(DCM)在超快光脉冲全息术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三个实验应用案例(单脉冲二次谐波信号、双光子显微镜中的宽场荧光信号、高速并行微加工)验证了DCM在解决空间和时间色散问题上的有效性。DCM通过补偿色散,显著提高了成像质量和微加工精度,展示了其在生命科学、工业制造及未来光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3 14:47:02 · 8 阅读 · 0 评论 -
12、全息图中的色散补偿:原理、系统与实验验证
本文探讨了全息图中短光脉冲的色散补偿问题,分析了其原理、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文章从短光脉冲的光谱域描述入手,分别研究了传统折射透镜系统和色散补偿模块系统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展示了色散补偿模块在改善短光脉冲时空特性方面的显著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块能够有效减少光谱分量的横向偏移,提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为宽带超快激光脉冲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6-22 15:11:48 · 31 阅读 · 0 评论 -
11、多维成像与飞秒脉冲全息图色散补偿
本博文探讨了多维成像与飞秒脉冲全息图色散补偿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分析了压缩感知理论与数字全息结合,特别是SEOL全息术在提高3D成像分辨率和视场方面的优势。同时,研究了飞秒脉冲在通过计算机生成全息图(CGH)时的时空色散问题,并介绍了色散补偿模块(DCM)的设计与实验验证结果。通过单次二次谐波生成、宽场双光子显微镜和并行微加工等实验验证了色散补偿技术的有效性,展示了其在高速微加工、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1 13:59:13 · 9 阅读 · 0 评论 -
10、压缩数字全息实现多维成像
本文探讨了压缩数字全息传感在多维光学成像中的应用与优势。通过分析不同照明方案对压缩测量比率的影响、非规范稀疏算子的重建性能,以及其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如欠采样全息平面、透过不透明介质、3D断层图像重建等),全面展示了该技术的潜力。压缩数字全息传感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数据采集工作量和存储需求,还能提高重建质量和轴向分辨率,在生物医学、工业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0 11:41:32 · 8 阅读 · 0 评论 -
9、压缩数字全息的多维成像解析
本文探讨了压缩感知(CS)与数字全息(DH)技术的结合,介绍了其在多维成像中的应用与优势。文章从压缩感知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其在数字全息中减少探测器像素、从截断波前重建物体以及从单个二维投影重建三维断层图像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文章还讨论了相干参数在不同照明条件下的影响,并总结了压缩数字全息在资源利用、复杂场景适应性和三维成像能力上的显著优势。最后,文章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在算法优化、多模态融合和应用拓展方面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06-19 13:28:59 · 8 阅读 · 0 评论 -
8、数字全息处理:算法优化与性能提升
本博文探讨了数字全息处理中的算法优化与性能提升。重点介绍了费舍尔信息矩阵与克拉美-罗下界(CRLB)在估计精度评估和分辨率预测中的作用,以及多尺度算法和字典大小缩减算法如何减少处理时间并提高重建精度。同时总结了数字全息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三维重建,适用于高速物体的定量跟踪和尺寸测量。原创 2025-06-18 14:34:54 · 7 阅读 · 0 评论 -
7、数字全息处理:重建方法与精度估计
本文介绍了数字全息处理中的重建方法与精度估计,探讨了基于反向传播的重建方法、参数化物体重建方法(FI)以及三维透射率分布重建方法(FII)的原理、步骤、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文章还对比了不同方法的特性,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包括物体特性、实验条件和处理效率。最后,通过总结和流程图,帮助用户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并通过精度估计确保重建结果的准确性。原创 2025-06-17 12:12:14 · 8 阅读 · 0 评论 -
6、红外数字全息成像技术:突破烟雾与火焰的视觉限制
红外数字全息成像技术(IRDH)在烟雾与火焰等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展现了显著优势,特别是在10.6μm波长下的成像能力,为火灾救援、工业检测等领域提供了更清晰、更准确的视觉解决方案。博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烟雾和火焰中的成像效果,并探讨了同轴全息设置及其数字全息图处理方法,特别是基于逆问题的重建技术,为提高重建精度和扩大研究范围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06-16 11:59:14 · 8 阅读 · 0 评论 -
5、红外数字全息成像: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红外数字全息成像技术(IRDH)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长波长辐射的多维成像优势、超分辨率实现、人体尺寸全息图记录以及可见光模拟重建方面表现突出。该技术利用CO₂激光器和红外探测器,具有对振动不敏感、可研究大型物体、适应复杂环境等优势,并在文化遗产保护、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探测器技术改进和实时处理能力提升,IRDH将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原创 2025-06-15 13:42:56 · 10 阅读 · 0 评论 -
4、长波长数字全息技术实现人体尺寸场景成像与显示
本文介绍了长波长数字全息技术在人体尺寸场景成像与显示中的应用及其优势。红外辐射数字全息技术(IRDH)突破了可见光数字全息的限制,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安全筛查、夜视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文章详细阐述了数字全息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红外数字全息的发展背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原创 2025-06-14 12:40:24 · 5 阅读 · 0 评论 -
3、并行相移数字全息技术:原理、系统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并行相移数字全息技术的原理、系统构建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通过高速并行相移数字全息系统,实现了动态物体的高速和超快3D相位成像,并展示了其在压缩气流和火花放电等实验中的卓越性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一种便携式系统,验证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通过多波长、多偏振光等技术扩展,该技术能够实现多光谱、多力学性能的动态测量。并行相移数字全息技术在流体力学、生物显微镜、材料表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13 14:53:03 · 8 阅读 · 0 评论 -
2、多维成像技术:从数字全息到并行相移数字全息
本文介绍了多维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数字全息和并行相移数字全息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并行相移数字全息技术凭借其瞬时测量能力、高分辨率和动态成像特性,在生物医学、工业检测、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巨大潜力,并展望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6-12 13:25:17 · 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