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iowait

Linux中,%iowait 过高可能是个问题,严重的时候,它能使服务停止, 但问题是,多高才算高? 什么时候应该担心呢?

本文将讨论 iowait 的含义、相关的统计数据、原理以及 iowait的瓶颈问题

什么是 iowait

Linux 中的解释

Show the percentage of time that the CPU or CPUs were idle during which the system had an outstanding disk I/O request.

iowait 指在一个采样周期内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属于以下情况:CPU处于空闲状态并且至少有一个未完成的磁盘IO请求

每个CPU 可以处于以下状态之一: user, sys, idle, iowait , 我们通过 iostat工具可以看到这几个状态的值,它们都是以百分比的形式显示的,CPU 是在这几个状态之间切换,所以这几个值总和是 100%

需要说明一点,上图中的 %sys, %user, %idle, %iowait 的百分比值都是针对所有的 CPU 来说的,统计的是全局的信息,并不是指单个进程的数据

根据 iowait的定义可知, iowait是属于 idle的一个子类,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 iowait 当成一种等待 IO 造成的 idle状态

原理

在内核中,user, sys, idle, iowait 四种状态,每个状态都有一个计数器,一个采样周期内统计每个状态的计数器,最后计算每个计数器占总计数的百分比,结果就是每个状态所占的百分比

当发生时钟中断的时候,内核会检查 CPU 当前的状态,如果 CPU 正在执行内核空间的指令,则 sys 的计数器加 1 ,如果是用户空间的指令,则 user 的计数器加 1

如果 CPU 此时处于 idle 状态,内核会做以下检查

1、是否存在从该 CPU 发起的一个未完成的本地磁盘IO请求

2、是否存在从该 CPU 发起的网络磁盘挂载的操作

如果存在以上任一情况,则 iowait 的计数器加 1,如果都没有,则 idle 的计数器加 1

当使用 iostat 工具时,它会读取上述四种计数器的值,间隔玩家指定的秒数后,再次读取计数器的值,取两次的差值就得到了采样周期内计的增量值,我们知道,Linux下每一个时钟 tick 是 10ms,根据间隔的秒数,就可以得到间隔了多少个时钟,而计数器是在每次时钟中断时进行计数,所以用每种状态的计数器的增量值除以总间隔时钟数,就能得到每种状态所占时间的百分比

假如间隔时间是 1s,则共有 100 个时钟,假如 sys 计数为 2, user 计数为 3,iowait 计数为 0 , idle 计数为 95,则 它们的百分比依次为:2%、 %3、 0%、 95%

iowait 常见的误解

有些同学可能对 iowait 的理解有偏差,常见的误解大概有以下几点

  • iowait 表示等待IO完成,在此期间 CPU 不能接受其他任务

从上面 iowait 的定义可以知道,iowait 表示 CPU 处于空闲状态并且有未完成的磁盘 IO 请求,也就是说,iowait 的首要条件就是 CPU 空闲,既然空闲就能接受任务,只是当前没有可运行的任务,才会处于空闲状态的,为什么没有可运行的任务呢? 有可能是正在等待一些事件,比如:磁盘IO、键盘输入或者等待网络的数据等

  • iowait 高表示 IO 存在瓶颈

由于 Linux 文档对 iowait 的说明不多,这点很容易产生误解,iowait 第一个条件是 CPU 空闲,也即所有的进程都在休眠,第二个条件是 有未完成的 IO 请求

这两个条件放到一起很容易产生下面的理解:进程休眠的原因是为了等待 IO 请求完成,而 %iowait 变高说明进程因等待IO 而休眠的时间变长了,或者因等待IO而休眠的进程数量变多了 初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是不对的

iowait 升高并不一定会导致等待IO进程的数量变多,也不一定会导致等待IO的时间变长,我们借助下面的图来理解

上图中,红色表示 CPU繁忙,绿色表示 CPU 空闲

一个周期内,两个 IO 依次提交,左图的 CPU 一直处于繁忙状态,所以 %iowait 为 0%,右边的 CPU 繁忙时间只有左边的一半儿,另一半时间是空闲时间,因此 %iowait 为 50%,可以看到,IO 并没有变化,%iowait 确升高了,其实是因为 CPU 空闲时间增加了而已

上图中,一个周期内,CPU 一直处于空闲状态,两个 IO 依次提交,整个周期内始终有 IO 再进行,所以 %iowait 为 100%

假如系统有能力同时处理多个 IO,现在两个 IO 同时提交

可以看到,系统处理两个并发 IO 只需要一半儿的时间,此时, %iowait 变成了 50%,其实,如果系统能同时处理 3 个并发 IO 的话,%iowait 依然为 50%

所以,%iowait 的高低与 IO 的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与 IO 的并发度相关,仅根据 %iowait 的上升是不能确定 IO 负载增加的结论

如何确定磁盘IO的瓶颈

通过前面的讲述,可以发现 %iowait 包含的信息量还不足以判断出 磁盘IO 是否存在瓶颈

%iowait 升高,还需要检查下 IO 量是否有明显增加以及avgrq-sz、avgqu-sz r_await、 w_await 等指标有没有增加,实际的操作以及应用有没有明显的变慢,如果都没有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

avgrq-sz:  向设备发出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扇区)

avgqu-sz: 向设备发出请求的队列平均长度

r_await:   向服务设备发出读取请求的平均时间(单位:毫秒)

           包括请求入队的时间以及设备处理请求的时间

w_await:  向服务设备发出写请求的平均时间(单位:毫秒)

           包括请求入队的时间以及设备处理请求的时间

小结

%iowait的值作为 判断 IO 性能的指标,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但是它的能告诉我们系统是否还能处理更多的计算任务,例如: 当 iowait 很高时,说明空闲的 CPU 资源较多,还能处理一些计算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iowait 是 CPU 空闲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解决用户关于Linux系统中CPU iowait百分比差异大的问题。首先,我需要理解iowait究竟是什么。根据之前的知识,iowait表示CPU在等待I/O操作完成时的空闲时间百分比。当这个值很高时,说明系统可能在等待磁盘、网络或其他I/O设备,导致CPU无法执行其他任务。 接下来,用户提到iowait百分比差异大,可能是指不同时间段或不同CPU核心之间的差异较大。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首先,我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比如是否有某些进程在进行大量的I/O操作,或者磁盘性能不足,或者存在资源争用的情况。 然后,我需要考虑如何诊断这个问题。常用的工具包括top、iostat、iotop、vmstat和pidstat等。例如,使用iostat可以查看各设备的I/O负载情况,而iotop可以查看具体进程的I/O使用情况。另外,检查磁盘的健康状况和使用率也很重要,比如使用df -h查看磁盘空间,smartctl检查磁盘健康。 此外,系统配置也可能影响iowait。比如I/O调度算法的选择,不同的调度算法对不同的工作负载有不同效果。还有文件系统的调整,如noatime选项可以减少元数据更新带来的I/O开销。对于RAID阵列,条带大小和缓存策略的设置也会影响性能。 在解决方案方面,可能需要优化应用程序的I/O模式,比如减少小文件的频繁读写,使用批量写入或异步I/O。增加硬件资源如使用SSD替换HDD,或者优化内核参数如调整vm.dirty_ratio和vm.dirty_background_ratio来管理写回缓存。 最后,需要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通过持续监控iowait的变化,确认优化措施是否有效。同时,引用相关文档,比如Red Hat的性能调优指南,可以提供更权威的建议。 现在,我需要将这些思考整理成结构化的回答,确保涵盖原因、诊断方法、解决方案和验证步骤,并生成相关问题供用户进一步参考。</think>### CPU iowait百分比差异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1. **iowait的定义** iowait表示CPU在等待I/O操作(如磁盘读写、网络请求)完成时的空闲时间百分比。高iowait值通常意味着系统存在I/O瓶颈,导致CPU无法执行其他任务[^1]。 --- #### 2. **可能原因分析** - **I/O密集型进程**:某些进程频繁读写磁盘或网络(如数据库、日志服务)。 - **磁盘性能不足**:机械硬盘(HDD)或慢速存储设备导致I/O延迟。 - **资源争用**:多进程/线程同时访问同一磁盘或文件。 - **配置问题**:文件系统未优化、I/O调度算法不匹配或RAID配置不当。 - **硬件故障**:磁盘损坏或网络设备异常。 --- #### 3. **诊断方法** ##### 工具使用: 1. **`iostat`**:查看设备级I/O负载 ```bash iostat -x 2 5 # 每2秒输出一次,共5次,观察%util和await值 ``` - `%util > 70%`表示设备接近饱和。 - `await`值高说明I/O响应时间长。 2. **`iotop`**:定位高I/O进程 ```bash iotop -o # 显示活跃I/O进程 ``` 3. **`vmstat`**:全局I/O状态 ```bash vmstat 1 # 查看bi(块读)、bo(块写)频率 ``` 4. **`pidstat`**:进程级I/O统计 ```bash pidstat -d 1 # 显示各进程的kB_rd/s和kB_wr/s ``` 5. **磁盘健康检查**: ```bash smartctl -a /dev/sda # 检查磁盘SMART状态 df -h # 查看磁盘空间使用率 ``` --- #### 4. **解决方案** ##### A. 优化应用程序 - **减少小文件频繁读写**:合并写入操作或使用内存缓存。 - **异步I/O**:使用`libaio`或非阻塞I/O模型(如Node.js、Nginx)。 - **数据库调优**:调整日志刷新频率(如MySQL的`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B. 硬件/存储优化 - **更换SSD**:随机读写性能提升10倍以上。 - **RAID优化**:RAID 10比RAID 5更适合写密集场景。 - **分离高负载设备**:将日志、数据库分盘存储。 ##### C. 系统配置调整 - **I/O调度算法**: ```bash echo deadline >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 # 适用于机械硬盘 echo kyber > /sys/block/nvme0n1/queue/scheduler # 适用于NVMe SSD ``` - **文件系统参数**: 在`/etc/fstab`中添加`noatime,nodiratime`减少元数据更新。 - **内核参数调优**: ```bash sysctl -w vm.dirty_ratio=10 # 减少脏页最大阈值 sysctl -w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5 # 提前触发写回 ``` ##### D. 其他措施 - **限流I/O密集型进程**: ```bash ionice -c 3 -p <PID> # 将进程I/O优先级设为最低 ``` - **使用cgroup限制I/O带宽**: ```bash systemctl set-property <service> BlockIOReadBandwidth="/dev/sda 10M" ``` --- #### 5. **验证效果** - **持续监控**:通过`dstat`或`grafana+Prometheus`观察iowait变化。 - **对比测试**:优化前后使用`fio`进行基准测试: ```bash fio --name=test --ioengine=libaio --rw=randread --bs=4k --numjobs=4 --runtime=60 --time_based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