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智能:计算平台视角
1. 引言
环境智能设备需在网络基础设施各层级提供可扩展处理能力,其性能和功耗要求跨度极大,数据速率从数十 Kb/s 到数百 Gb/s,功耗从数十微瓦到数百瓦。硅 CMOS 技术虽不如碳生物化学灵活集成,但仍能实现该跨度。不过,设计满足成本、可靠性和能效要求的设备极具挑战,技术缩放会带来诸多问题,如逻辑门与布线速度不匹配、功耗密度增加、信号噪声比和电路可靠性下降、设计复杂度上升等。此外,架构师还需应对灵活性挑战,多数环境智能设备需具备可编程和可重构性,以支持可扩展性。为应对可扩展性挑战,环境智能硬件架构分为三类:
- 工作马(Workhorses) :高性能微处理器,为高速固定网络骨干提供动力,性能超 10Gb/s,功耗超 100W。
- 蜂鸟(Hummingbirds) :用于高带宽无线联网和多媒体的复杂片上系统(SoC),性能 10Mb/s,功耗 100mW。
- 蝴蝶(Butterflies) :用于普适传感器网络的高度集成无线微传感器节点,性能 10Kb/s,功耗低。
2. 工作马:固定基础网络设备
高性能微处理器是固定基础网络基础设施的主力。此类芯片销量大、利润高,研发投入巨大,开发新处理器需数年和大规模设计团队,推动了技术和电路进步。性能是这类架构最重要的设计指标,常用标准化执行时间性能指标衡量,时钟速度虽营销价值高但性能指示较弱。2003 年的通用处理器时钟频率超 2GHz,为满足周期时间约束,微架构向深度流水线发展。然而,快速时钟和高复杂度导致高功耗,降低电源电压无法解决问题,平均功耗常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