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当一个成熟的app开发完毕后,可能遇上需要更改包名的情况。
当然,之前的文章有介绍过多渠道打包的相关事宜,若是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个策略,也不会用到这篇文章来做参考。
实际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某个时刻就会收到相关的需求。可能并不是需要多渠道打包,仅仅是需要更改包名。
所以本篇的内容核心集中在:如何更改包名,保持生产、测试环境的差异。
二、相关知识点介绍
1. ApplicationId
这个就是包名。
同一台手机能否安装不同的APP就是依据这个标识来判断。它在gradle文件中指定。
2.Manifest文件中的package是个啥
默认情况下,它是创建工程时指定的包名(也就是保持了一致).
实际上也可以修改的。
三、实现
基于以上的介绍,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更改包名,时机上就可以直接更改applicationId即可。
1.更改gradle中的applicationId(app)
也可以条件判断指定是debug /release 情况下的值
2.manifest中provider的更改
一般情况下,provider中的authorities指定基本上是根据包名来指定的。既然都要改包名了,那么这块内容也得更改。
但需要注意的是:测试和生产环境包名不同,那么这个值得指定也得是动态获取而来。
举例:
<provider
android.authorities="${APPLICATION_ID}.provider"
...
那么这里的 APPLICATION_ID就是动态值。它的定义和赋值来源于gradle文件。
android{
...
buildTypes.all{ buildType ->
if(buildType.manifestPlaceholders == null){
buildType.manifestPlaceholders = [:]
}
if(buildType.name == 'release'){
buildType.manifestPlaceholders.put('APPLICATION_ID','release包名')
}else{
buildType.manifestPlaceholders.put('APPLICATION_ID','其他包名')
}
}
}
当然你可以问,不改这块的话会如何?
最直观的结果是无法同时安装多个包。
原因在于:provider冲突了。在不同应用之间,这个provider authorities也得是唯一的。
3.写死的包名处理
这块需要搜索项目代码来进行逻辑处理
4.各渠道配置信息处理
常见的有如下:
1.微信
需要微信开放平台新增一个应用+包名,并通过对应的权限能力
2.抖音
需要抖音开放平台新增一个应用+包名,并通过对应的权限能力,分享的能力获取很头疼。
3.快手
在快手平台当前应用下新增一个包名
4.小红书
发邮件和对方商务、技术对接,让其在后台新增包名。(可以归因于平台建设不完善,暂时只能走人工通道)
5.其他…
逐一适配吧(各推送平台等)
四、吐槽
技术上好理清,但是平台账号处理很繁琐。各个平台为了自身的利益各自为政,实在难以统合,可能永远也不会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