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高性能、高并发系列的第三篇,承接上文《读取文件时,程序经历了什么》,在讲解了进程、线程以及I/O后,我们来到了高并发中又一关键技术,即I/O多路复用。
在讲解该技术之前,我们需要预习一下文件以及文件描述符。
什么是文件
程序员使用I/O最终都逃不过文件这个概念。
在Linux世界中文件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作为程序员我们只需要将其理解为一个N byte的序列就可以了:
b1, b2, b3, b4, ....... bN
实际上所有的I/O设备都被抽象为了文件这个概念,一切皆文件,Everything is File,磁盘、网络数据、终端,甚至进程间通信工具管道pipe等都被当做文件对待。
所有的I/O操作也都可以通过文件读写来实现,这一非常优雅的抽象可以让程序员使用一套接口就能对所有外设I/O操作。
常用的I/O操作接口一般有以下几类:
-
打开文件,open
-
改变读写位置,seek
-
文件读写,read、write
-
关闭文件,close
程序员通过这几个接口几乎可以实现所有I/O操作,这就是文件这个概念的强大之处。
文件描述符
在上一篇《读取文件时,程序经历了什么》中我们讲到,要想进行I/O读操作,像磁盘数据,我们需要指定一个buff用来装入数据,一般都是这样写的:
read(buff);
但是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虽然我们指定了往哪里写数据,但是我们该从哪里读数据呢?
从上一节中我们知道,通过文件这个概念我们能实现几乎所有I/O操作,因此这里少的一个主角就是文件。
那么我们一般都怎样使用文件呢?
如果周末你去比较火的餐厅吃饭应该会有体会,一般周末人气高的餐厅都会排队,然后服务员会给你一个排队序号,通过这个序号服务员就能找到你,这里的好处就是服务员无需记住你是谁、你的名字是什么、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