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程序文件列表
项目功能:用户,非遗类型,文化遗产
开题报告内容
基于Vue框架的大同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宣传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北路梆子和耍孩儿等地方戏曲,以及独特的民间手工艺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因此,构建一套高效、便捷的大同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宣传管理系统,对于促进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提升公众认知度及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大同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个集展示、宣传、教育、互动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这不仅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能有效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增强社会大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同时,该系统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非遗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并实现一个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大同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宣传管理系统。该系统需具备用户管理、非遗类型分类、文化遗产信息录入与展示、在线互动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展示大同非遗文化的魅力,提升公众参与度,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平台,为文化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
1. 用户管理系统
设计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确保系统安全有序运行,同时根据不同用户角色(如游客、非遗传承人、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2. 非遗类型分类系统
设置非遗类型分类体系,详细记录各类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传承现状等信息,并支持在线课程、讲座、工作坊等互动环节,邀请非遗传承人及专家学者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艺展示,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3. 文化遗产信息录入与展示系统
开发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模块,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现非遗魅力,支持管理员录入文化遗产的详细信息,包括图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并通过前端页面展示给公众,提升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效果。
4. 在线互动学习系统
设置评论、点赞、分享等社交功能,鼓励用户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讨论与传播。同时,开发非遗活动预约、报名等功能,促进用户与文化遗产的实地互动,加深用户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情感联结。
5. 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收集并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访问量、互动情况等关键指标,为非遗文化的保护策略、宣传推广及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进度安排:
2023年11月5日—2023年11月7日 毕业设计选题
2023年11月8日—2023年11月28日 文献综述及开题
2023年11月29日—2024年4月30日 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
2023年12月22日 初期检查
2024年3月16日 中期检查
2024年4月20日 终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