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建模与极限编程:软件开发的有效实践
1. 敏捷建模的实践原则
敏捷建模强调一系列有助于高效开发的实践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应对软件项目中不断变化的需求,聚焦于为最终用户生产可用的系统这一目标。
1.1 小处着眼
在敏捷建模中,保持事物的小规模是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团队规模 :应尽量保持团队小,这样所需的管理和报告工作较少,且团队成员间的沟通更高效。
- 模型规模 :模型要小,便于创建、维护和理解。
- 文档数量 :文档应精简到最少,仅提供必要的信息。
- 建模会议时长 :建模会议要简短,以保持专注,并能迅速将结果反馈给团队其他成员。
不过,对于大型项目,保持整体团队规模小可能不太现实,但聚焦的建模会议和针对系统各方面的建模图仍可应用。
1.2 敏捷模型“足够好”
敏捷模型的重点在于满足其目的,而非追求全面或严格准确。例如,手绘的 UML 图即使与严格的 UML 规范有差异,只要读者能理解其含义,就无关紧要。同样,若一个图未涵盖系统的所有方面,但能传达所需信息,也是可行的。重要的是,除非细节具有重要意义,否则不要陷入细节之中,因为模型并非最终产品,软件才是。
1.3 敏捷建模会议
敏捷建模会议有其独特的特点:
- 有明确目的 :每次建模会议都应有存在的理由和要实现的目标,应根据需求安排会议,而非先安排会议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