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试题(纯选择题)

1.关于循证医学,正确的是

A.1972年英国流行病学专家在其专著中正式提出此概念

B.即遵循事实的科学

C.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D.可建立用药人群数

E.1993年在英国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

2.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3.以下所列循证医学的要素学中,作为循证医学的基石的是

A.临床用药技术

B.临床专业技能

C.临床研究证据

D.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

E.患者的要求或特殊选择和需要

4.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临床研究的可靠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B.循证医学可以使患者得到最佳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

C.循证医学不包括医药师长期实践积累的临床诊治经验

D.循证医学建立在证据、医务人员的实践及患者利益结合之上

E.循证医学结合具体患者采用有效、合理、实用和经济的治疗手段

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个要素,五级证据

B.五个要素,三级证据

C.三个要素,四级证据

D.五个要素,五级证据

E.三个要素,三级证据

6.有关于循证医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

B、循证药物信息多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为主体

C、我国已经对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的信息开始注明等级,分为五类三级

D、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用最新的、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患者

E、比较权威的循证医学的网站是Co-Chrane合作网

7.循证医学的基础是

A、流行病学、统计学和信息技术

B、临床医学

C、实验医学

D、基础医学

E、预防医学

8.循证医学的成熟期的标志是

A、经验医学

B、实验医学

C、现代医学

D、基础医学

E、临床医学

9.循证医学是一种

A、基础医学研究模式

B、临床医学研究模式

C、预防医学研究模式

D、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E、逻辑推理方法

10.对循证医学哪项是错误的

A、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B、医生个人的经验不属于证据

C、证据要注重质量

D、证据是各种研究结果

E、获得证据可以从期刊、书籍和互联网

11.循证医学的3个要素是

A、医生、证据、患者

B、医生、患者、随机对照实验

C、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评价证据

D、医生、患者、疗法

E、期刊、书籍、互联网

12.循证医学较传统临床医学模式主要进展是

A、更加重视医生的经验

B、更加重视实验证据

C、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

D、更加重视患者的特征

E、更加重视先进诊断技术的应用

13.实施循证医学的主要证据来自于

A、医生的临床经验

B、患者的体会

C、先进设备的诊断结果

D、准确的病理报告

E、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14.循证医学表明,成年患者激素和细胞药物治疗无效的肾病综合征是

A、微小病变型肾病

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D、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E、膜性肾病

15.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以上所有选项

16.下列知识与技巧中,不是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所应必须具备的是

A、能与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的技巧

B、能善于从药物文献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C、能正确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患者信息的技巧

D、能够诊断疾病

E、在必要时,能够以循证医学和论据说明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合理性

17.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医生诊治决策建立的基础是

A、临床经验

B、病人选择

C、教科书的经典知识

D、临床经验和病人选择的结合

E、最新、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选择三方面的恰当结合

18.属于循证医学信息C类2级(C-2)的是

A、抑肽酶用于常位肝移植时减少出血

B、抑肽酶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时减少出血

C、急性心梗时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控制出血

D、急性心梗时使用尿激酶控制出血

E、急性心梗时使用链激酶控制出血

19.可用于评价使用药物的费用和价值的研究方法是

A、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B、药物经济学研究

C、循证医学研究

D、循证药学研究

E、临床治疗学研究

20.循证医学信息获得的主体是

A、描述性研究

B、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

C、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D、非随机化的历史性队列对比试验

E、临床事例

21.对全社会的药物市场、供给、处方及其使用进行研究,具体讲就是对药物处方、调制及其摄入进行研究的是

A、药物经济学研究

B、循证医学研究

C、药物有效性研究

D、药物利用研究

E、药品调剂研究

22.循证医学是指

A、病史、体征和有阳性所见的辅助检查结果

B、经验丰富者的判断分析

C、通过详细的诊查所获得的客观资料

D、以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为证据,实施更趋合理的诊治方案

E、详细查找病因和诱因

23.EBM的基石是

A、证据

B、经验

C、个人想法

D、大家的讨论结果

E、实验

24.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哪三部分

A、患者、医生、经验

B、患者、医生、家属

C、医生、护士、病人

D、医生、护士、临床监察员

E、患者、医生、证据

25.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不包括( )

A、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成果)

C、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D、新药物或新医疗器械

E、良好的医疗环境

26.循证医学是遵循( )循证实践的医学过程,强调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个人的经验和来自病人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并充分考虑和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让医生与患者形成诊治联盟,使患者获得当前最好的诊治效果。

A、最佳科学证据

B、医学理论

C、患者意愿

D、医疗守则

27.该定义强调了医生应考虑以下要素对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

A、当前可得的最好临床证据

B、结合自己的临床技能与经验

C、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

D、以上均是

28.临床医生、临床药师、护士等医疗相关决策人员的( )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必备条件。

A、专业知识

B、技能

C、经验

D、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

29.( )是实践循证医学的核心。

A、医护人员

B、证据

C、患者

D、医学知识

30.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是实践循征医学的物质基础,而( )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主体,( )是实践循证医学的中心。

A、病人,医护人员

B、病人,家属

C、医护人员,家属

D、医护人员,病人

31.从循证医学实践的五个步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要求临床医生具备提问、( )、评证、用证的基本技能。

A、辩证

B、对证

C、寻证

D、印证

32.( )指临床药师在药学实践中需要依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综合考虑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和病人的需求与偏好制定决策。

A、循证药学

B、循证医学

C、临床药学

D、护理学

33.循证药物评价,即运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和理念,集成临床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 )、临床药理学等学科方法,对药品( )、疗效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

A、药物经济学,不良反应

B、药物化学,安全性

C、解剖学,化学成分

D、药物经济学,安全性

34.随着NAT技术的应用,使得 HIV和 HCV因窗口期造成感染的几率降低到( )

A、1:100~200万

B、1:200~300

C、1:200~400

D、1:300~400

35.以下有关循证医学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循证医学即证据医学

B.循证医学即求证医学

C.循证医学即实证医学

D.循证医学即求实医学

E.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

36.循证医学的三个要素是

A.最佳证据

B.最佳依据

C.临床实践

D.临床经验

E.患者选择

37.以下正确描述循证医学的三个要素的是

A.临床证据

B.临床研究最佳证据

C.诚心诚意服务于患者

D.患者对诊治方案的特殊选择和需要

E.医、药师个人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

38.循证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患者选择

B.最佳证据

C.临床经验

D.医师专业水平

E.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39.循证医学的三个要素为

A.最佳证据

B.汇总分析

C.尽量多的病例研究样本

D.医务人员的技能

E.患者价值

40.依据文献,以下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的结果是

A.能降低TC

B.能降低LDL-ch

C.能降低HDL-ch

D.绝对禁忌证是肝脏疾病

E.主要副作用是横纹肌溶解

41.循证医学依据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可分级,包括

A.一级证据,系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作出的系统评述

B.二级证据,系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C.三级证据,系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

D.四级证据,系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其可靠性较上述二、三级为低

E.五级证据,系根据专家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的诊治方案

42.以下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结果中,正确的是

A.用于一级预防,阿司匹林能使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下降15%

B.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标准治疗方案

C.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是标准治疗方案

D.阿司匹林是一些国家指南推荐的惟一用于心脑血管事件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

E.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二级预防,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标准治疗方案

43.以下有关循证医学五个证据分类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B.设有对照组研究结果

C.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D.根据专家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的诊治方案

E.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做出的系统评述

44.循证药物信息(EBD)指的是

A.多年来医药学专家临床用药证明有效的DI

B.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得到的DI

C.对药物疗效作出客观评估,且有充足证据的DI

D.用计算机实现高效、准确数理统计得到的DI

E.世界各国传统医药学证明有效的DI

4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 )进行。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46.循证临床实践的步骤方法:

A.发现和提出临床问题;

B.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C.对证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进行评价;

D.应用当前最佳证据指导具体患者的临床决策;

E.决策效果评估。

47.Meta分析的目的是:

A.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B.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

C.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D.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E.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48.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A.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B.检索资料和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

C.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

D.资料的统计学处理和敏感性分析;

E.形成结果报告。

49.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A.齐同原则

B.随机原则

C.对照原则

D.重复原则

E.以上都是

50.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D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51.样本是总体的

A有价值的部分

B有意义的部分

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

E典型部分

52.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A抽样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责任事故

E以上都不对

53.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A对照的原则

B随机原则

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

E以上都不对

54.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极差

E.第50百分位数

55.循证实验诊断学

A.以“当前最佳证据为基础”

B.规范实验诊断项目选用和文献评价

C.向临床提供实验诊断项目的

D.最可靠证据

E.最有益效能以及最合适信息

56.循证实验诊断学原则

A.追求实验数据高质量

B.合理运用实验检测数据

C.树立唯物辨证诊断理念

D.医师专业水平

E.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57.D-D 临床循证实施步骤与EBM的基本步骤一致最佳的研究证据随机对照试验或荟萃分析结果实施步骤一般分为:

A.明确提出临床要解决的实验诊断问题

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临床实验诊断相关的文献

C.评价证据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D.应用新证据对患者实施诊治决策

E.对新的临床实践活动作出新的研究评价

58.主诉三要素是( )

A.疾病部位

B.病变性质

C.自发病至就诊的时间

D.病变的病因和诱因

E.诊治过程

59.个人史问诊应该包括 ( )

A.社会经历

B.职业

C.习惯与嗜好

D.冶游史

E.工作条件

60.关于诊断性能指标特点:

A.灵敏度

B.特异性

C.诊断性能

D.预测值

E.似然比

61.对一项研究结果进行真实性评价

A.评价研究设计的科学性;

B.研究对象的选择及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是否明确;

C.是否存在选择偏倚;是否存在测量偏倚;

D.是否存在混杂偏倚;

E.统计方法选择及分析是否正确以上各方面均正确,则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62.影响循证决策的三个要素中价值取向必须体现

A. 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B. 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

C. 政治家的价值取向

D. 出资人(通常是病人和民众)的价值取向

E. B和C

63.关于循证医学的实质,以下哪种说法最为恰当

A. 循证医学就是进行系统综述和临床试验

B. 循证医学就是临床流行病学

C. 循证医学就是基于证据进行实践

D. 循证医学就是检索和评估文献

E. 以上所有选项

64.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以下哪种研究对当今医学实践的冲击最大

A. 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现场试验

D. 随机对照试验

E. 横断面研究

65.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死亡率为5%,无治疗的对照组死亡率为10%,两组死亡率差的95%可信区间为(-5%,20%)。以下哪个结论最为恰当

A. 该治疗无效

B. 该治疗有害

C. 两组死亡率的差别没有实际意义

D. 该治疗可能有效,也可能有害,尚不能作出结论

E. 该治疗无任何作用,即既无任何益处也无任何害处

66.在现今的循证实践里,以下哪项做法最为合理

A. 应首先考虑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有效的治疗

B. 应停止使用哪些尚没有通过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现行治疗

C. 未经高质量研究证明有效的药物不应引入医学实践

D. 由于资源的限制,应优先使用那些成本效益最好的治疗

E. 所有以上选项

67.关于医学实践问题最严谨切实可行的研究设计,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队列研究最适于研究治疗的效果

B. 队列研究最适于研究药物的罕见的慢性副作用

C. 病例对照研究最适于研究药物的罕见的慢性副作用

D. 随机对照试验最适于研究药物的罕见的慢性副作用

E. 随机对照试验适用于评估所有干预措施的效果

68.关于循证医学中的证据,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所有医学实践都必须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

B. 证据主要指来自医学应用性研究的结果

C. 当各种质量的证据同时存在时,实践应基于最好的证据

D. 文献检索应从相关的系统综述开始,当系统综述存在时,不必要再检索低质量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也是证据,有时可能是唯一可依的证据

E. 临床经验也是证据,有时可能是唯一可依的证据

69.关于证据和实践,以下哪种说法是最恰当的

A. 高质量研究证明十分有效的措施,就足以适用于本地病人,并使他们从中获益

B. 高质量的证据不等于高质量的决策

C. 群体研究的证据不能用于指导关于个体病人的临床实践

D. 来自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据只能用于公共卫生实践

E. 目前只是基于经验的中医药措施不属于循证实践

70.以下哪些是循证决策的影响因素

A. 证据

B. 现有资源

C. 价值取向

D. 以上所有因素

E. A+B

71.关于循证医学中“现有最好的证据”所指的研究类型,以下哪项陈述最为贴切

A. 现有最好的证据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

B. 现有最好的证据会随年代的不同而不同

C. 现有最好的证据会因实践问题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D. 现有最好的证据会因国家和种族的不同而不同

E. B+C

72.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一项研究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差异

A. 该研究使用的研究设计的类型

B. 该研究中偏倚控制措施的多少和严谨程度

C. 该研究干预效果的估计值

D. 该研究样本量的大小

E. 科学报告对研究描述的忠实程度

73.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研究证据的外推性

A. 证据的方法学质量(或真实性)

B. 研究中病人的特征及其依从性

C. 研究的诊断和治疗条件及水平

D. 不同研究之间结果的一致性

E. 以上所有因素

74.评估研究证据的方法学质量(即偏倚的控制程度)时,应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 其研究类型是否最适合所研究的问题

B. 该研究是否遵循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C. 该研究是否遵循了该类研究设计的一般原则

D. 该研究结果90%可信区间的宽窄

E. A+B+C

75.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可适用于哪些医学实践活动

A. 病人的诊治

B. 临床指南和统一流程(又称临床路径)的制定

C. 医疗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D. 公共卫生措施的制定

E. 医学实践的一切活动

1.循证医学是:

A.实验医学       

B.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C.系统综述

D.应用科学的证据处理临床问题的科学     

E.临床实践指南

2.循证医学的理念认为:

A.专家的经验是不可靠的,不能采用

B.临床决策应完全按照临床实践指南

C.任何医疗干预都应建立在RCT的证据之上

D.应将最佳的证据、医生的临床实践和病人价值三者结合

E.应为病人提供最先进的医疗措施

3.下列哪项研究证据的结论强度最弱:

A.大样本病例分析结果      

B.有阳性结果的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结果         

D.Meta分析结果

E.病例对照研究

4.系统综述与传统综述的区别是:

A.系统综述对文献是定性总结,传统综述是定量总结

B.传统综述常集中于一个临床问题,系统综述涉及面较广

C.系统综述全面收集有关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必要时进行定量合成

D.系统综述涉及文献量远大于传统综述

E.传统综述重复性好,系统综述重复性差

5.有关系统综述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与传统综述相比更具体化

B.是很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之和

C.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综合符合一定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D.比传统综述引用的参考文献更多

E.写作方法比传统综述简单

6.白血病人依次记录有5个日期:① 住院日期;② 开始治疗日期;③ 缓解日期;④ 复发日期;⑤ 死亡日期。研究该治疗法的复发率,应使用:

A.开始日期为②,终止日期为③

B.开始日期为②,终止日期为⑤

C.开始日期为③,终止日期为④

D.开始日期为③,终止日期为⑤

E.开始日期为①,终止日期为④

7.以下各项标准中哪项是有关评价诊断试验的真实性的:

A.是否讲清了病例和对照组的来源

B.是否与标准的诊断结果(金标准)进行了盲法对比

C.是否介绍了诊断试验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D.对该诊断试验的重复性是否作了交代

E.是否介绍了结果制订的方法

8.关于诊断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B、诊断试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多次对相同人群进行检查结果的恒定性

C、并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D、串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E、误诊率又称假阳性率

9.为了排除某病的可能性,我们需要选择下列哪项诊断试验:

A.特异度高的

B.假阳性率低的

C.灵敏度高的

D.卡帕值高的

E.阳性预测值高的

10.为了肯定某病的可能性,我们需要选择下列哪项诊断试验:

A.特异度高的

B.假阳性率低的

C.灵敏度高的

D.卡帕值高的

E.阳性预测值高的

11.有研究者运用冠状造影为金标准,判断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病例和对照从心脏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中选出),结果如下表。请计算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

冠脉狭窄 ≥ 75%

合计

EKG试验

60

40

100

40

160

200

合计

100

200

300

A.80%,0.6  

B.60%,1.5  

C.80%,3  

D.60%,0.5  

E.80%,6

12.在应用一项临床指南之前,我们必须考虑的原则是:

A.同时考虑一般结果和具体指导的原则    

B.只考虑一般结果的原则

C.只考虑具体指导的原则          

D.只考虑其真实性的原则

  E.同时考虑其真实性、一般结果和具体指导的原则

13.临床指南和系统综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临床指南以系统综述为依据      

B.临床指南完全来源于系统综述

C.临床指南等同于系统综述       

D.系统综述来源于临床指南

E.临床指南和系统综述无需更新

14.临床试验主要用于何种研究:

A.病因研究 

B.预后研究 

C.疗效研究 

D.诊断试验评价 

E.疾病普查

1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

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态一致      

B.两组研究对象数量要一致

C.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    

D.两组研究因素要一致

E.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

16.评价某一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最好采用: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病例分析

E.随机对照试验

17.对某医院5年来所有1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这是:
A.病例报告 

B.病例分析 

C.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疗效评价 

E.普查

18.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为:
A.适于研究罕见病     

B.节约人力、物力    

C.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D.资料易获得       

E.没有测量偏倚

19.临床上对诊断试验的选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当患病率十分低时,所选择的诊断试验必须是简便、无创、危险性小的试验

B.对验前概率较低的疾病,即使检查为侵入性、有较大风险也应该选择

C.疾病严重,但可治,漏诊会带来不良后果时,应该选择特异性高的试验

D.临床医生在选择诊断试验时,主要应凭经验进行决策

E.凡假阳性结果会导致严重危害时,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试验

20.疾病的患病率不同会对下列哪项指标产生影响:
A.灵敏度   

B.预测值   

C.似然比   

D.特异度   

E.验后比

21.临床实践中,以下哪项指标对临床决策的影响最大: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预测值   D.患病率   E.Kappa值

22.诊断试验中,下列哪组指标是互补的(即两者之和等于1):
A.阴性预测值与漏诊率   

  B.灵敏度与漏诊率   

C.特异度与漏诊率

D.阳性预测值与漏诊率    

E.灵敏度与特异度

23.相对而言,诊断试验中不常考虑的指标是:
A.特异度

B.灵敏度   

C.患病率  

D.预测值  

E.发病率

24.有关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以真阴性率为纵坐标,假阴性率为横坐标作图得出的曲线

B.曲线下的面积计算越接近1.0,其诊断的真实度越差

C.曲线下的面积计算越接近0.5,其诊断的真实度越高

D.曲线可用来决定最佳临界点,利于诊断标准的制订

E.曲线不能用来比较3种以上多项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

25.有关预测值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预测值是根据诊断试验结果来估计患病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B.越是灵敏的试验,阴性预测值越低

C.特异度越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越低

D.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变时,阳性预测值随患病率上升而下降

E.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变时,阴性预测值随患病率下降而下降

26.以下哪对指标是同一概念:
A.假阳性率和误诊率    

B.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C.假阳性率和特异度

D.假阳性率和灵敏度    

E.假阴性率和误诊率

27.对诊断试验进行评价时,如果没有采用盲法,那么该诊断试验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比,结论是:
A.偏好    

B.偏坏    

C.不变    

D.不符    

E.实用

28.有关尤登指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尤登指数又称准确度       

B.是灵敏度和特异度综合起来的指标

C.尤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     

D.尤登指数=1-误诊率

E.尤登指数越小,诊断试验真实性越好

29.一般说来,平行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是: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D.减少,增加      

E.增加,不变

30.患者女性,18岁,病史及外周血象显示其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为20%,作进一步检查前的:

A.1/3     

B.1/4     

C.1/5     

D.1/6     

E.1/7

31.对一项诊断验前比是试验作评价时,其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分别是: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A.a/(a+c),c/(a+c)

B.a/(a+b),c/(c+d)

C.d/(b+d),c/(c+d)

D.a/(a+c),b/(a+b)

E.a/(a+c),c/(c+d)

32.对一项诊断试验作评价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A.a/(a+b),d/(c+d)

B.a/(a+b),d/(b+d)

C.a/(a+c),d/(b+d)

D.a/(a+c),d/(c+d)

E.a/(a+b),d/(c+d)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33.对一项诊断试验作评价时,其真阳性率和误诊率分别是:
A.a/(a+b),c/(c+d)

B.a/(a+c),c/(a+c)

C.a/(a+b),b/(b+d)

D.a/(a+c),b/(a+b)

E.a/(a+c),b/(b+d)

34.对一项诊断试验作评价时,其阴性预测值和漏诊率分别是: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A.d/(c+d)、c/(c+d)

B.d/(b+d)、c/(c+d)

C.d/(b+d)、c/(a+c)

D.d/(c+d)、c/(a+c)

E.d/(c+d)、a/(a+c)

35.诊断试验阳性结果的似然比为: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A.[a/(a+b)]/[d/(c+d)]

B.[c/(a+c)]/[d/(b+d)]

C.[a/(a+c)]/[d/(b+d)]

D.[a/(a+c)]/[b(b+d)]

E.[a/(a+b)]/[c/(c+d)]

36.对一项诊断试验作评价时,其特异度和误诊率分别是: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A.d/(b+d)、b/(a+b)

B.d/(c+d)、b/(a+b)

C.d/(b+d)、b/(b+d)

D.d/(c+d)、b/(b+d)

E.d/(b+d)、c/(a+c)

37.对一项诊断试验作评价时,其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分别是:

金标准

检查

a

b

c

d

A.a/(a+b)、c/(c+d)

B.a/(a+b)、b/(b+d)

C.a/(a+c)、d/(b+d)

D.a/(a+c)、d/(c+d)

E.a/(a+b)、d/(c+d)

38.一般说来,验前比(pretest odds)要比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的数值为:
A.大   

B.小   

C.不变   

D.不确定   

E.呈倒数关系

39.有关特异度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特异度高的试验假阳性率低      

B.特异度低的试验误诊率也低

C.特异度和试验阳性标准确立无关    

D.特异度易受患病率的影响

E.特异度与疾病严重度无关

40.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分级标准,系列病例分析及质量较差的病例对照研究属于:

A.推荐分级A级      

B.推荐分级B级     

C.推荐分级C级

D.推荐分级D级      

E.推荐分级E级

41.依据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分级标准,单项病例对照研究属于:

A.推荐分级A级      

B.推荐分级B级     

C.推荐分级C级

D.推荐分级D级      

E.推荐分级E级

42.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下列哪项不妥当:
A.提出临床要解决的问题        

B.系统检索相关文献

C.对证据进行严格的评价        

D.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应用于临床

E.循证实践不需要后效评价

43.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下列哪项不妥当:
A.循证医学较传统医学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

B.循证医学须要对证据进行严格评价

C.传统医学的实践没有遵循证据

D.传统医学的治疗依据是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的推论、个人的临床经验

E.循证医学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

44.有关系统综述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严格评价文献   

B.选择高质量的文章进行综合

C.结论可靠可信             

D.一定是定量综合分析

E.收集的文献中包括未发表的文章

45.系统综述有关文献的收集过程下列哪项不妥当:
A.收集检索文献的范围清楚明确   

B.对所收集到文献质量评价的标准具体客观

C.对使用的原始文献研究结论的分析科学有效

D.应采用多种渠道和系统的检索方法

E.不能使用未发表的文献

46.下列哪项指标不能反映诊断试验的真实性:
A.特异度  

B.预测值  

C.卡帕值  

D.尤登指数  

E.ROC曲线下的面积

47.1例35岁健康无症状女性,每年例行检查时,发现运动试验阳性,试验的验后比为0.1,问该试验后得冠心病的概率是多少:
A.8%    

B.9%    

C.11%    

D.15%    

E.30%

48.某病人有持续高热和淋巴结肿大,怀疑是淋巴瘤,医师希望能确诊淋巴瘤,应该选用:
  A.特异度高的诊断试验     

B.平行试验     

C.灵敏度高的试验

D.阴性预测值高的试验     

E.漏诊率低的试验

49.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心脏的后负荷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据此提出采用减轻心脏后负荷的方法治疗心衰,可获得下列哪项结论:
A.肯定可以获得预期的疗效,可以立即在临床上推广

B.肯定不能获得预期疗效,无临床推广价值

C.可能获得预期疗效,可以在人群中逐步推广应用

D.可能获得的疗效,但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后加以取舍

E.可根据临床应用的结果,评定其疗效

50.简单随机化最主要的缺点为:
A.不能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     

B.不是真正的随机化

C.必须用随机数字表         

D.分组后可能出现各组病例数不等

E.方法繁琐

51.关于临床试验安慰剂对照组的设立,正确的是:
A.可适用于各种病情的患者

B.适用于研究周期较长的试验

C.特别适用于患有某些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

D.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不论病情如何,均应严格应用安慰剂

E.任何安慰剂对照组都可以做到双盲

52.对某医院5年来所有1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这是:
A.病例报告        

B.病例分析       

C.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疗效评价      

E.系统综述

53.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的最主要区别点在于:
A.观察性研究的分组是自然形成,试验性研究系研究者控制的

B.试验研究的各组样本数相等,观察性研究不相等

C.试验研究时间短,易进行,观察性研究周期长,难进行

D.观察性研究偏倚多,试验性研究偏倚少

E.观察性研究可行性好,试验性研究难进行

54.诊断试验真实性评价最常用的研究设计方案是:
A.病例分析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临床试验

55.循证医学就是

A.系统评价

B.Meta分析

C.临床流行病学

D.查找证据的医学

E.最佳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56.循证医学实践的核心是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E.必要的医疗环境和条件

57.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E.专家意见

58.Meta分析在合并各个独立研究结果前应进行

A.相关性检验

B.异质性检验

C.回归分析

D.图示研究

E.标准化

59.异质性检验的目的是

A.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B.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可合并性)

C.评价一定假设条件下所获效应合并值的稳定性

D.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E.计算假如能使研究结论逆转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

60.发表偏倚是指

A.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统计学意义”和无效的研究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B.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库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例很小

C.研究者往往根据需要自定一个纳入标准来决定某些研究的纳入与否

D.研究结果的筛选过程中筛选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引入的偏倚

E.只检索了某种语言的文献资料

61.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

A.文献库偏倚

B.发表偏倚

C.纳入标准偏倚

D.筛选者偏倚

E.英语偏倚

62.失效安全数越大,说明

A.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好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越差

C.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D.Meta分析的结果越不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大

E.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性越差

63.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64.Meta分析过程中,主要的统计内容包括

A.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模型加权合各研究的统计量

B.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计算失效安全数

C.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后按Mental-Haenszel法进行合并分析

D.计算各独立研究的效应大小和合并后的综合效应

E.对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ntal-Haenszel分层分析

65.Meta分析中敏感性分析主要用于

A.控制偏倚

B.检查偏倚

C.评价偏倚的大小

D.计算偏倚的大小

E.校正偏倚

6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最佳证据在用于具体病人的时候具有特殊性,必须因人而异

B.循证医学实践将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惟一强调的是证据

C.循证医学不等于Meta分析

D.循证医学实践不一定会降低医疗费用

E.循证医学实践得到的证据并非一成不变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循证医学实践的第一步是全面收集证据

B.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医师的良好技能

C.循证医学强调的是科学证据及其质量,因此医师的经验可以忽略

D.循证医学注重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E.循证医学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

6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循证医学不否定医师个人经验,但绝不盲从经验

B.循证医学实践可以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

C.只要掌握了系统评价过程,也就掌握了循证医学实践的全部

D.实施循证医学意味着医生要结合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见

E.当高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存在时,前人或个人的实践经验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证据

69.循证医学发展的背景包括

A.按传统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有一定局限

B.繁忙的临床工作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扩容形成的尖锐矛盾

C.日益尖锐的卫生经济学问题对平衡价格/效益的依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D.临床治疗由单纯的症状控制转向对治疗转归与质量的重视

E.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一些医生因追求商业利益而热衷于可能没有验证也没有结果的治疗

70.Meta分析的目的是

A.增加检验效能

B.定量估计研究效应的平均水平

C.评价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

D.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E.估计偏倚大小

71.进行Meta分析时,如果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过严,那么

A.各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很好

B.符合要求的文献很多

C.可能会失去增加统计学功效、定量估计研究效应平均水平的意义

D.降低了Met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E.没有影响

7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

B.Meta分析能排除原始研究中的偏倚

C.Meta分析的目的是比较和综合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

D.针对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Meta分析结论更为可靠

E.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与各个独立研究的质量没有关系

7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eta分析是一种观察性研究

B.Meta分析一般不对各独立研究中的每个观察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C.报告Meta分析结果时,可不考虑研究背景和实际意义

D.Meta分析的结论推广时应注意分析干预对象特征、干预场所、干预措施以及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

E.Meta分析可能得不出明确的结论

第一章

1.临床流行病学主要研究类型 ,不包括 ( )

A.病因学研究

B.诊断性试验

C.防治性研究

D.系统评价

E 人口普查

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 单个具体病人

3.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4.有关临床流行病学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是一门实践医学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5.临床流行病学主要特色不包括( )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进行疾病预防控制

6.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不包括( )

A.高素质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 成果 )

C.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D.新药物或新医疗器械

E.良好的医疗环境

7.临床科研设计与实施的基本顺序是( )

A.建立假设、方案设计、收集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 、下结论

B.建立假设、方案设计、统计分析、收集资料与数据 、下结论

C.方案设计、统计分析、收集资料与数据、建立假设、下结论

D.先收集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下结论、建立假设、方案设计

E.方案设计、收集资料与数据、统计分析、下结论、最后建立假设

8.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哪项进行( )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9.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的作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 )

A.为临床科研提供科学的方法学

B.促进临床循证医学实践,提高医疗水平

C.服务于医学教育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D.为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一系列评价标准与方法

E 部分临床学科上 ,和某些临床学科无关

10.为了创新临床科研方法学,临床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与以下哪些人员紧密合作( )

A.流行病学家

B.卫生统计学家

C.卫生经济学家

D.基础医学研究者

E.医学信息专家

第二章

1.临床研究的选题依据是( )

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

B.选择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疾病负担重的问题

C.以国外正在或已经开展的研究为依据

D.根据上级的指派任务来立题

E.尽量与国际热点研究问题接轨

2. 临床科研选题、立题,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A.可行性

B.先进性

C.有统计学意义

D.临床价值

E 公平性

3.对于临床研究立题的质量评价 ,不正确的是( )

A.是否为国家或地区性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B.研究重点是否明确

C.是否掌握了本研究涉及的最新科技信息

D.是否可行

E.是否 “追新” ,并与国际热点研究问题 “接轨”

4.下列因素中,与临床研究选题立题关系不大的是( )

A.疾病谱

B.医学新模式

C.疾病负担

D.地方特色

E.尽量用一个研究课题来解决众多研究问题

5. 构建循证实践问题,可不考虑的要素是( )

A. patien ts/population

B. intervention/exposure

C. outcomes

D. study design

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6.选择研究课题时,应重点考虑下列哪些要素( )

A.科学性

B.可行性

C.创新性

D.效能性

E.复杂与全面性

7.临床科研选题的复杂性,主要是因为( )

A.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众多

B.疾病负担程度各异

C.利益驱使,竞争激烈

D.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程度有差异

E.诊断与防治措施的效果不一

第三章

1. 临床上的 “双盲” 研究是指( )

A.研究组接受新药,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B.观察者和受试对象均不知道分组情况

C.研究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D.研究对象既不知道所属组别,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

E 研究者既不知道分组情况 ,也不知道所用药物种类

2.关于抽样调查的叙述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普查结果不一定比抽查可靠

B.整群抽样较为实际可行

C.分层随机抽样的代表性最佳

D.单纯随机抽样的代表性最好

E 抽样调查比普查设计要求更高

3. 在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通过配比可以控制信息偏倚

B.所选择的匹配变量越多越好

C.匹配设计的主要 目的是控制某些非研究因素的混杂效应

D.研究因素与非研究因素均可作为配比条件

E.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所有非研究因素均应列为匹配条件

4.产生选择偏倚的根本原因可以认为是( )

A.不选对照

B.样本缺乏代表性

C.调查方法不统一

D.回忆不准确

E.没有进行配比

5.某广告声称 :“用金霉素治疗 1000 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有 900 名在 72 小时内症状消失”。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应选择金霉素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 )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不是根据率比较

C.不正确,因为没有对照组

D.不正确 ,因为没有进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E 不正确,因为样本量太小

6. 某医生欲通过临床试验比较单纯手术治疗与手术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最好采用哪种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 )

A.单纯随机

B.分层随机

C.区组随机

D.整群随机

E.系统随机

7. 某心血管内科医师欲研究一种新型降压药的效果,试验组以该降压新药为干预措施 ,对照组最好给予( )

A.疗效明确的另一种常规降压药

B.安慰剂

C.另一种新近使用的降压药

D.不施加任何处理

E.以上均不对

8.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9.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 自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干扰

E.为盲法附}打下基础

10.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 ,以下哪些信息需要进行保密( )

A.随机化分配的具体方案

B.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研究人数

C.谁接受的是试验措施 ,谁接受的是对照措施

D.研究的真实目的

E.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11.关于混杂因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不是欲研究的暴露因素

B.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C.是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D.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上的联系

E.它的存在一定会导致混杂偏倚的产生

12.在临床药物疗效评价研究中使用的安慰剂应该与试验药物( )

A.在色、形、味上相同

B.在给药途径上相同

C.在治疗效果上相同

D.在给药次数上相同

E 在毒副作用上相同

第四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一

[A l 型题 ]

1.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 )

A.现况调查

B.抽样调查

C.筛检试验

D.实验性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人为控制研究因素的方法是 ( )

A.普查

B.个案调查

C.现况调查

D.实验性研究

E 病例对照研究

3.实验性研究有以下特点,除了 ( )

A.可以证实病因假设

B.可以在临床和社区进行

C.先选择病例,再比较暴露因素

D.可以在人群中观察某预防措施的效果

E.可以在临床观察某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4.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 尽可能减少失访

B. 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D. 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E.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5.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区别是 ( )

A.需要计算样本量

B.需要以盲法观察

C.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因素

D.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

E.病例需要以公认的诊断标准确定

6.在实验性研究中,研究对象是 ( )

A.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确诊患某病的人

B.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未确诊患某病的人

C. 实验组是确诊患某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某病的人

D. 实验组是未患某病的人 ,对照组是确诊患某病的人

E.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是符合纳入标准又不具排除标准的人

7.临床试验中,某一药物的双盲试验是指 ( )

A.实验组服药,对照组服安慰剂

B.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如何分组

C.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D.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知道谁服药物或安慰剂

E.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均不知道如何分组和谁服药物或安慰剂

8.在实验性研究中,目标人群是 ( )

A. 有工作 目标的人群

B. 实际人群中的一个样本

C. 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人群

D. 研究结果所能推论到的总体人群

E 以上都不是

9.以下是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指标,除了 ( )

A. 有效率

B. 患病率

C. 治愈率

D. 生存率

E. 保护率

10.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 ,其目的是 ( )

A.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C.使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

D.使非试验因素对实验组、对照组作用均衡

E.以上都不是

11.由于实验性研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慎重考虑 ( )

A.医德问题

B. 调查员的培训

C. 研究的持续时间

D. 开展研究的医院

E 调查对象的样本量

12.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 ( )

A. 非随机对照

B. 历史性对照

C. 随机同期对照

D. 不同医院的对照

E. 不同病种的对照

13.以下是实验性研究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 ,除了 ( )

A. 采用掷硬币法分配研究对象

B.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研究对象

C. 采用研究对象出生日期的单双顺序分配

D. 根据研究者的研究需要随意分配研究对象

E.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分成不同层次后再采用随机数字分配

14.临床试验的三项原则是 ( )

A. 单盲、双盲、三盲

B. 随机、对照、盲法

C. 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

D. 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15.临床试验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问卷、药物、记录

B. 单盲、双盲、三盲

C. 患者、患者家属、医务人员

D. 研究因素 、研究对象、效应指标

E. 以上都不是

16.在临床试验中以下人群可以作为研究对象,除了 ( )

A.轻症患者

B.能够从实验中获益的人

C.自愿合作服从实验安排的人

D.具备某病基本特征的老人、儿童和孕妇

E.具备某病基本特征和个体差异较小的人

17.以下是临床试验中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原则 ,除了 ( )

A. 治疗措施必须安全有效

B. 疾病的诊断必须完全正确

C. 要求研究对象按 自愿原则参加试验

D. 对研究对象隐瞒试验结果以保证盲法

E. 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毒副作用要及时终止 ,并采取应急措施

[A2 型题 ]

18.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预防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组儿童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为 16/10万 ,接受安慰剂组儿童的发病率为 57/10 万 ,该疫苗的保护率是 ( )

A. 28%

B. 45%

C. 72%

D. 87%

E. 无法计算

19. 100 名失眠患者采用气功疗法治疗 ,随访 3 个月,80 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气功治疗失眠有效

B.气功治疗失眠无效

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

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

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

20. 为探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研究者选择了 10 万名孕妇,随机分为服用叶酸的实验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追踪全部孕妇的胎儿出生结局,观察有无神经管畸形发生。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 现况调查

B. 队列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21. 为探讨 A 、B 两种药物对某病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 100 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 A药组和服用 B 药组 ,采用盲法观察疗效,以确定 A 、B 两种药物哪一种疗效更好。这种研究方法是 ( )

A. 比较试验

B. 临床试验

C. 观察试验

D. 预防试验

E. 诊断试验

[A3 型题 ]

( 22~23 题共用题干 )

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 ,研究者选择了 120 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 60 名患者中有 40 人有效,对照组 的 60 人中有 5 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2. 在该研究中,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 ( )

A. 8.3%

B. 37.5%

C. 66.7%

D. 75.0%

E. 不能计算

23. 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

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

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

D.未进行 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

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

[B l 型题 ]

( 24~27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生存率

B. 发病率

C. 有效率

D. 保护率

E. 效果指数

F. 相对危险度

24.治疗有效例数占治疗的总例数的百分比是 ( C )

25.对照组发病率占实验组发病率的百分比是 ( E )

26.5年存活的病例数占随访满 5 年的病例数的百分比是 ( A )

27.对照组发病率与实验组发病率之差占实验组发病率的百分比是 ( D )

( 28~30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随机对照

B. 非随机对照

c. 历史性对照

D. 安慰剂对照

E. 交叉设计对照

28. 选择文献或医院病历资料作为对照是 ( C )

29. 选择无特异性药理作用的安慰剂作为对照是 ( D )

30. 按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 ( A )

( 31~33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对照人群

B. 目标人群

C. 患病人群

D. 实际人群

E. 研究人群

F. 失访人群

31.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人群称为 ( D )

32.符合研究对象标准人群中的作为研究对象的样本称为 ( E )

33.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结果所能推论到的总体人群称为 ( B )

( 34~39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半随机对照试验

B. 非等量随机对照试验

C. 整群随机对照试验

D. 单个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

E.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F. 多中心临床试验

34.对于患慢性疾病的单个患者可以采用 ( D )

35.以一个乡镇等作为随机分配单位进行的试验是 ( C )

36.由病人或医生根据病情及有关因素人为地纳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的方法是 ( E )

37.按试验对象生日的奇数或偶数将其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的方法是 ( A )

38.项目管理头等重要的试验设计是 ( F )

39.试验对象按 3 :2 随机分配入试验组或对照组的方法是 ( B )

( 二 ) 单项选择题二

[A l 型题 ]

1. 队列研究的优点是 ( )

A.省时、省力

B.不易发生随访偏倚

C.控制混杂因子的作用易实现

D.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E 研究的结果能代表全人群

2. 用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 )

A. 发病率

B. 发病密度

C. 病死率

D. 现患率

E. 死亡率

3. 队列研究的调查对象应选择 ( )

A. 在有病者中选择有 、元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 在无病者中选择有 、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有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

一组

D. 在元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 另一组

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4. 下列哪一种研究设计符合由“因”到“果”的研究过程 ( )

A. 横断面研究

B. 队列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对结果影响不大

5.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 ,如果对照组中选入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 ,可能会( )

A. 高估 RR 值

B. 高估 OR 值

C. 低估 RR 值

D. 低估 OR 值

E. 对结果影响不大

6.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 OR 值为 0.3( p < 0.01),最可能的解释是 ( )

A. 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 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 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 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 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7.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 )

A. 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 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 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 很难避免回忆偏倚的发生

E. 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8. 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 )

A. 对照组暴露率

B. OR 值

C. α 值

D. β 值

E. X2值

9. 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 ,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 ( )

A. 患者母亲年龄

B. 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 患者母亲孕期 X 线照射史

D. 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 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 )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可通过两组间患病率的比值计算 OR 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 ,该研究属于 “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1. 反映某地 区某一 时点或期间疾病分布 的特点 ,使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该研究为 ( )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类实验研究

E 分析性研究

12.对某病进行普查 ,以下哪项不是普查的目的 ( )

A.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B. 了解疾病 自然史

C. 了解疾病的分布

D. 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E. 早期发现病例

13. 某地一项有关糖尿病的横断面研究表明:40 岁组男性有糖尿病者占15% ,女性 占 18%。从而得出结论,该年龄组男性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较女性小。该结论 ( )

A.正确

B.不正确 ,因为没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 ,因为未把率的差异做统计学比较

D.不正确 ,因为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队列的影响

E.不正确 ,因为无对照组

14.如果需要了解某地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可采用 ( )

A.病例分析

B.随机对照试验

C.横断面研究

D.前瞻性研究

E.回顾性研究

15.有关病例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病例分析是一种前瞻性研究

B.病例分析需要设立对照组

C.病例分析常常是临床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基础

D.抽样调查是病例分析的常用方法

E.病例分析可以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

[A2 型题 ]

16. 一位医师选择了 100 名被诊断为新生儿黄症的儿童和同期住院的 100 名非黄瘟儿童 ,然后调查他们母亲的产科记录和分娩记录 ,以探索有关产前和围生期新生儿黄症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属于 ( )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诊断试验

E 临床试验

17.2000 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东、中、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 目地区和非项 目地 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 I :3125 的比例,随机抽取 257 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数约为 1500 人。调查发现 ,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涂阳 ( 痰涂片阳性 ) 肺结核和菌阳 ( 痰培养 ) 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 367/10 万 ,122/10 万和 160/10 万 ,且农村高于城市 ,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 ,非项 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该研究可以反映我国结核病的 ( )

A. 发病情况

B. 患病情况

C. 新发和再感染情况

D. 感染谱

E 地区分布不同的原因

[A3 型题 ]

( 18~19 题共用题干 )

某年某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糖尿病普查,该社区年初人 口数 9500 人 ,年末人 口数 10 500人。年初有糖尿病病人 100 人,年末有糖尿病病人 130 人,普查期间有 10 名患者死于糖尿病并 发症。 ( )

18. 该社区普查当年的病死率

A. 10/10 500

B. 10/10 000

C. 10/140

D. 10/130

E. 10/40

19. 该社区普查当年的糖尿病患病率为 ( )

A. 130/10 500

B. 130/10 000

C. 140/10 000

D. 140/10 500

E. 40/10 000

( 20~21 题共用题干 )

美国某医院妇产科医师发现 :1966-1969 年其所在的医院共诊断了7 例年轻女性阴道腺病例,这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癌症 ,且多发生于 50 岁以上的妇女。为查明发病危险因素 ,该名医师将 1969 年另一所医院发生的一例阴道腺癌 20 岁患者也包括在内。这样 8 个病例, 每个病例选 4 个未患该病者作对照 ,要求与病例在同等级病房中出生时间前后不超过 5 天的女 婴作为对照候选人,优先选择与病例出生时间最近者为对照。对病例 、对照 以及她们的母亲进 行调查。通过对 8 个病例与 32 个对照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母亲在娃振早期服用己烯雌盼使她 们所生的女儿以后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 )

20. 该研究属于 ( )

A. 现况研究

B. 实验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队列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21. 该研究采用 ( )

A. 随机对照设计

B. 交叉对照设计

C. 前后对照设计

D. 配比对照设计

E. 成组对照设计

[B l 型题 ]

( 22~25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横断面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队列研究

D. 临床试验

E. 病例分析

22.客观地反映某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使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的研究为 ( A )

23.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并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的研究为 ( C )

24.由研究者控制干预措施的研究为 ( D )

25.使用比值 比反映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研究为 ( B )

( 26~28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80/150

B. 20/280

C. 20/300

D. ( 80 ×280 )/ ( 20 ×70 )

E. ( 80 ×100 )/ ( 70 x 350 )

一项食管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 150 例病例组中 80 例有慢性胃灼热,而 300 例对照组中 20 例有慢性 胃灼热,请问:

26. 病例组慢性 胃灼热的暴露率为 ( A )

27. 对照组慢性 胃灼热的暴露率为 ( C )

28. 慢性胃灼热的 OR 值为 ( D )

( 三 )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观察性研究的有 ( )

A.病例对照研究

B.病例报告

C.随机对照试验

D.横断面研究

E.交叉试验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队列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

B.队列研究是 “由果推因” 的研究方法

C.抽样调查不及普查的论证强度高

D.病例报告是医学文献中最小的可发表单位

E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

第五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A l 型题 ]

1. 逻辑运算符又称布尔运算符 ,为提高文献查全率,可在检索策略中增加( )

A.逻辑和 “AND”

B.逻辑或 “OR”

C.逻辑非 “NOT”

D.范围运算符“=”

E.以上都不能

2.能用来检索的临床研究问题,常可分解成 PECOT 等要素 ,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

A.人群或病人

B.暴露或干预因素

C.结果

D.时间

E.设计方案

3.下列有关检索的描述 ,哪项是错误的( )

A.检索敏感性高,则查全率高

B.特异性检索,可提高查准率

C.检索敏感性提高,特异性变差

D.检索敏感性提高,特异性也相应增加

E.提高查全率,查准率可能下降

4.医学文献信息库中,收录的文献类型及其分布的描述 ,错误的说法是( )

A.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 ,RCT 试验研究及其他计量研究等

B.临床实践指南数量少于 RCT 试验研究数量

C.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级别一般高于系统评价

D.电子文献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密度大

E.利用电子文献数据库中能够检索到所有相关文献信息

5.有关证据收集过程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证据的检索范围应清楚明确

B.对收集到证据仍需进行严格评价

C.应采用多种渠道 、系统进行检索

D.对灰色文献类证据可不进行检索和收集

E 应收集未公开发表文献

6.下列医学文献信息源中,哪些可以直接获取全文文献( )

A. MEDLINE

B. EMBASE

C.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 CBM )

D. Cochrane 图书馆

E. SCI

( 二 )多项选择题

7.电子文献的引用格式主要有( )

A.温哥华格式

B.美国心理学会格式 ( APA )

C.哈佛格式

D.中华医学会格式

E.常规文献引用格式

8.电子文献类证据的必备引文要素包括( )

A.作者或编者

B.媒介类型

C.页码

D.获得途径

E.进入时间

9. 使用 Jadad 质量工具评价 RCT ,主要涉及( )

A.是否随机

B.盲法质量如何

C.是否有对失访或中间退出的描述

D.方案分配是否隐藏

E.结果的重要性与临床意义

10.下列哪些属于灰色文献信息( )

A.国家图书数据库与目录库

B.相关学术组织或机构网页及超级链接

C.学位论文摘要 ( dissertations abstracts )

D.WHO 年度报告

E.专业学术杂志论著

第六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研究类型属于二次研究( )

A. 随机对照试验

B. 病例对照研究

C. 描述性研究

D. 临床实践指南

E. 病案报道

2. 下丽哪一种研究属于原始研究( )

A. meta 分析

B. 综述

C. 断面调查

D. 系统评价

E. 卫生技术评估(HTA)

3. 有关内部真实性的描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 )

A. 研究结果避免随机误差的程度

B. 研究结果的净效应

C. 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 、统计分析是否正确 、主要结论是否可靠 .

D. 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同类人群

E. 研究结果的临床适用价值

4. 临床研究证据按其来源可分为( )

A.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

B. 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

C. 定性和定量研究’

D. 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

E. 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

( 二 ) 多项选择题

5.阅读医学研究文献的重要性包括 :( )

A.掌握医学发展前沿

B.传授最新知识

C.临床科研的选题 、立题

D.终身自我教育

E.掌握阅读文献的方法和技巧

6.下列阅读文献的哪些策略是可取的( )

A.将需阅读全文的文献分为精读和泛读文献

B.泛读文献 ,也需要摘录文献精粹

C.查找证据时,只需阅读文献的结论

D.需仔细阅读方法学部分

E.首先阅读题目和摘要 ,选择和纳入文献

7.评价一篇文献应包括( )

A. 文献的内部真实性评价

B. 文献作者是否为知名专家

C. 文献的临床重要性评价

D. 文献的适用性评价

E. 仪对文献中感兴趣内容进行评价

8.内部真实性评价包括( )

A.设计方案是否优选

B.实施方法是否正确

C.统计分析是否正确

D.干预措施的效应大小

E.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小

9.了解一篇文章的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你的患者 ,应考虑( )

A.义献作者是否知名

B.研究对象的纳人标准和排除标准

C.研究进行的场所是否与你所在民院相似

D.你是否对研究内容感兴趣

E.文献是否发表在高影响因素杂志上

第七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1.有关系统评价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文献综述形式

B.每篇系统评价只针对一种临床问题,如治疗等

C.要收集发表和未发表的原始研究文献

D.必须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E.每篇系统评价均要进行定量分析 ,即 meta 分析

2.有关系统评价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针对随机对照试验而进行

B.多数为一种回顾性研究

C.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分析

D.系统评价的质量与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密切相关

E 系统评价是一种研究方法

3.有关 meta 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数值变量资料可以选用均数差值 ( MD ) 或标准化均数差值 ( SMD ) 作为效应量

B. 二分类变量资料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方法包括 Mantel-Haenszel 法 、Peto 法 、方差倒置法等

C. meta 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它将多个独立的 、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D. 分类变量资料 ,可选择 OR 、RR 、矶 和 川T 等作为效应量

E. 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异质性检验的结果

4.对系统评价的正确描述是( )

A.题目与传统综述相比更具体明确

B.是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的相加求和

C.必须使用 meta 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汇总分析

D.较传统综述引用更多的参考文献

E.对文献的严格评价可不作强行要求

第八章

[A l 型题 ]

1.流行病学上的病因定义是( )

A.只要疾病发生,必然会有病因存在

B.引起疾病发生的有统计学关联的各种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D.引起病理变化的因素

E.只要病因存在,必然会引起疾病

2.下面关于流行病学病因概念的认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流行病学研究中所谓的病因通常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B.当一个或多个病因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会随之下降

C.病因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因素

D.历史上的纯病因论忽视了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

E.历史上的特异病因论只强调外环境 ,而忽视了宿主因素

3. 下列哪一种因果联结方式是正确而完整的( )

A.单因单果

B.单因多果

C.多因单果

D.多因多果

E.直接 /间接病因链

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 ,错误的是( )

A. 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 ( 动因 )

B. 包括外围的远因以及致病机制的近因

C. 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 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E. 包括病因链交错连接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5.流行病学三角模型理论中包含的三大因素是( )

A. 宿主、环境和病原体

B. 机体、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

C. 宿主、环境和病因 ( 致病因素 )

D. 遗传、环境和社会

E. 遗传、环境和人群

6.在病因学上 ,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

A.轮状模型是正确的,三角模型是错误的

B.轮状模型是科学的,三角模型是不科学的

C.三角模型不强调特异性病原学说

D.三角模型更强调环境的作用

E.轮状模型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7.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以下哪两个层次( )

A.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

B.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

C.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

D.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E.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8.下面关于必要病因的论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肥胖是高血压的必要病因

B.艾滋病病毒 ( HIV ) 是 AIDS 的必要病因

C.必要病因的致病概率大于 95%

D.必要病因的致病概率小于 5%

E.必要病因的致病性较强

9.下面关于 Mill 准则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求同法是指研究对象有共同的特征,如年龄 、性别相同

B.差异法是指研究对象有共同的暴露而其他特征不同

C.同异共用法是指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因素和其他特征都不相同

D.共变法是指疾病与暴露因素受共同因素的影响

E.剩余 ( 排除 ) 法可以看成是差异法的特例

10. 静脉注射吸毒是 HIV 感染的( )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同机制有关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11.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 ,则( )

A. 假设可能成立

B. 假设尚不能成立

C. 假设必定成立

D. 假设应予否定

E. 假设尚待更多证据

12.有对照 ( 比较 )组的研究,其逻辑学基础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同异并用法

D.共变法

E.剩余法

13.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4.下列哪一种研究设计符合由“ 因” 到 “果”的研究过程( )

A.横断面研究

B.队列研究

C.假设必定成立

D.现况研究

E.病例分析

15.病因研究中,建立病因假设使用的主要推理方法是( )

A. 一般演绎法

B. 循证医学的方法

C. 队列研究方法

D. 数学模拟方法

E. 逻辑推理方法 ( Mill 准则 )

[A2 型题 ]

16. 某研究者收集了某省范围内50 个县、市的年人均食盐销售量与高血压患病率资料 ,然后加以分析 ,以探索食盐销售量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该项研究属于( )

A. 分析性研究

B. 横断面研究

C. 生态比较研究

D. 实验性研究

E 个案调查

17. 一位研究者为了探讨新生儿黄瘟的病因,他选择了 100 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同时在同一所医院选择了 100 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婴儿,然后查阅了婴儿母亲的孕期保健和产科分娩记录 ,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各种暴露因素。该项研究属于( )

A. 病例对照研究

B. 生态比较研究

C. 横断面研究

D. 队列研究

E. 临床试验研究

18. 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矿=12.36 , P < 0.05 , 0R = 3.5,正确的结论是( )

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A3 型题 ]

( 19~21题共用题干 )

在一项母亲孕期 X 线暴露与儿童白血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选择了 100 例白血病儿童 ,200例非白血病儿童 ,调查得知患白血病儿童中的 30 位母亲 ,无 白血病儿童的 45 位母亲曾在怀孕期做过放射诊断。

19.本研究采用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

A.队列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生态学研究

20.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是( )

A.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 病例组的暴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D. 病例组的暴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E. 据此资料不能进行显著性检验

21. 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其 OR 值等于( )

A. 1.48

B. 0.68

C. 1.56

D. 0.64

E. 0.75

[Bl 型题 ]

( 22~25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求同法

B. 求异法

C. 共变法

D. 类推法

E. 筛查法

22.若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病的存在有联系 ,且这些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 ,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病因假设的途径是( A )

23.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 ,A 情况的发病率显著高于 B 情况 ,且 A 情况有某因素存在 ,B 情况没有该因素 ,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假设的途径是( B )

24.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疾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这种形成假设的途径是( D )

25.疾病发生的频率随某因素的强度或频率变化时,则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这种形成假设的途径是( C )

第九章

[A l 型题 ]

1. 诊断试验评价实质上是以下哪种研究设计方案( )

A. 横断面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描述性研究

D. 队列研究

E. 随机对照研究

2. 为了排除某种疾病的可能,我们需要选择下列哪项诊断试验( )

A. 特异度高的

B. 假阳性率低的

C. 敏感度高的

D. Kappa 值高的

E. 阳性预测值高的

3. 对诊断试验进行评价的时候 ,如果没有采用盲法 ,则该诊断试验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比,结论是( )

A. 偏好

B. 偏坏

C. 不变

D. 不符

E. 实用

4. 以下哪两个指标是同一概念( )

A. 假阳性率和误诊率

B. 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c. 假阳性率和特异度

D. 假阳性率和敏感度

E. 假阴性率和误诊率

5. 以下指标中,哪项不是诊断试验本身的特性( )

A. 敏感度

B. 预测值

C. 似然比

D. 特异度

E. 准确度

6. 相对而言,诊断试验中不常考虑的指标是( )

A. 特异度

B. 敏感度

C. 患病率

D. 预测值

E. 发病率

7. 诊断试验中,下列哪项与特异度是互补的 ( 即两者的和等于 1) ( )

A. 假阴性率

B. 误诊率

C. 真阴性率

D. 漏诊率

E. 真阳性率

8. 为肯定病的存在 ,应选择下列哪种诊断试验( )

A. 敏感度高的

B. 假阳性率低的

C. 阴性预测值高的

D. 假阴性率低的

E. 以上都不对

9.以下哪项指标最容易影响诊断试验的阳性预测值( )

A. 敏感度

B. 特异度

C. 发病率

D. 患病率

E. 病死率

10. 关于 “金标准” ,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 它被用来评价一个诊断试验的正确性

B. 它的真实性是绝对的

C. 它可以是长期随访后得到的结果

D. 它能比较正确地区分有病还是无病

E. 它是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A2 型题 ]

11. 一位患者胃镜检查确证十二指肠球部溃殇,幽门螺杆菌阳性,在给予 1周标准三联抗菌治疗后,病人又来求诊,并问医生幽门螺杆菌是否已经根除。考虑到病人并不一定需要再做胃镜了解根除情况,一位医生提出了做吨 呼气试验 ,另一位医师了解到在粪便中检查幽门螺杆菌抗原更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这两项诊断试验应该如何选择( )

A.选择敏感度高的

B.选择特异度高的

C.选择似然比 ( LR ) 值大于 1且 LR 较高的

D.选择阳性预测值高的

E.选择阴性预测值高的

12. 某题为 “B 超诊断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的研究报道 :通过对 95 例经手术证实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了B 超诊断与临床诊断、于术结果及病理诊断的关系 ,其中术前 B 超诊断的有 72 例。结论:B 超诊断该病的准确率为75.8% ,比某三甲医院报道的 66.0% 为高。这一诊断试验研究的错误在于( )

A. 金标准选择缺陷

B. 研究对象中不包含易混淆病例

C. 临界值确定不合理

D. 缺少对照组

E. 准确率计算有误

13.某研究者欲评价类风湿因子( RF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 ,应该选择以下哪种情况作为对照最合理( )

A. 健康人

B. 严重的 RA 病人

C. 所有与 RA 容易混淆的疾病

D. 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的病人

E. 较轻的 RA 病人

14. 患者 ,女性 ,18 岁,病史及血常规等检查提示其患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为 20%,做进一步检查的验前比是( )

A. 1/3

B. 1/4

C. 1/5

D. 1/6

E. 1/7

15. 某病人因“持续高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2 个月” 求诊 ,疑诊淋巴瘤 ,医师希望能确诊淋巴瘤 ,应该选用( )

A. 特异度高的诊断试验

B. 平行试验

C. 敏感度高的试验

D. 阴性预测值高的试验

E. 敏感度与特异度近似的诊断试验

多项选择题

16.用于筛检的诊断试验应选择( )

A. 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诊断试验

B. 诊断试验的方法必须简便、快速、价廉 、安全

C. 在筛检对象中推广具有较高的依从性

D. 仅适合元症状的病人

E. 以上均可

17. 以下哪种方法能提高诊断试验的效率( )

A. 提高验后概率

B.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C. 采用平行或系列试验

D. 提高验前概率

E. 以上都对

18.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范围包括( )

A. 筛查无症状的病人

B. 随访疾病的预后

C. 观察治疗的反应

D. 判断疾病的严重度

E. 确诊和鉴别诊断

第十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1.在临床疗效的研究中,下列哪种试验方案最可靠并且最常用( )

A. 随机对照试验

B. 非随机对照试验

C. 交叉对照试验

D. 历史性对照试验

E. 序贯试验

2.在治疗性研究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随机化可以使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条件达到可比

B.随机化是评价治疗性试验重要的标准之一

C.无随机化隐藏研究得出的治疗效果往往小于有随机化隐藏的研究

D.有时要考虑伦理学问题

E.需要设立对照组

3.治疗性研究的评价原则不包括( )

A.是否随机化分组

B.是否设立对照组

C.是否采用盲法

D.是杏采用金标准进行比较

E 是否实现随机化隐藏

4.考核某新药疗效的意义和效果,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临床疗效也必有价值

B.统计学差异无意义 ,临床疗效也无价值

C.统计学的意义和临床意义可以不一致

D.统计学意义比临床意义重要

E.临床意义比统计学意义重要

5.临床试验中与研究对象依从性降低无关的项目是( )

A.治疗方案复杂性

B.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C.短期治疗后,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

D.随访时间过长

E.检查项 目过多

6.某治疗研究不良事件的RRR 为 0.41%,其意义为( )

A.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1%

B.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1%

C.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不良事件相对危险降低率为 41%

D.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 41%

E.以上都不对

7.某项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20% 和 35%,则该试验的RRR 和 ARR 分别是( )

A. 15%,75%

B. 75%,25%

C. 35%,75%

D. 75%,15%

E. 75%,35%

8.某项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20% 和 35% ,则该试验的NNT是( )

A. 2

B. 7

C. 3

D. 5

E. 以上都不对

第十一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项设计方案是疾病预后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

A. 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横断面研究

D. 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E. 成组病例分析

2. 有关 Kaplan-Meier 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右侧的估计值较准确

B.曲线左侧的估计值较准确

C.是根据概率论乘法定律设计的

D.不是患者实际的生存率

E.生存概率的估计受到病例数多少的影响

3. 在预后研究中,cox 模型主要的优点是( )

A.可以计算生存率

B.可以处理终检值

C.可以进行多因素分析

D.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

E 可以消除偏倚

4. 一般而言,失访率达到多少以上 ,该预后研究的结论就不可信( )

A. 20%

B. 10%

C. 5%

D. 15%

E. 25%

5. 某市 1998 年人口总数 100 万 ,有 白血病患者 120 人 ,死于 白血病的有 60 人 ,各种疾病死亡总人数为 1500 人,某市 1998 年白血病的病死率是( )

A. 60/100 万

B. 120/100 万

C. 60/120

D. 60/1500

E. 120/1500

6. 从某医院收集 100 例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 ,另取 200 例狼疮性肾炎肾功能正常患者,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人院日期配对,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的预后因素。该研究方案所采用的是( )

A. 回顾性队列研究

B. 病例对照研究

C. 前瞻性队列研究

D. 横断面研究

E. 描述性研究

7.在预后研究中,最为常用分析方法是( )

A. 随机化方法

B. 限制

C. 配对

D. 分层

E. COX 回归分析方法

8. 预后研究中,为了消除某些潜在的混杂因素 ,常用配对方法,以下哪个因素不能作为配对条件( )

A. 地区

B. 年龄

C. 性别

D. 种族

E. 研究因素

9.关于疾病预后研究设计,错误的叙述是( )

A.采用队列研究,起始点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B.非研究因素在两组的分布应相同

C.如果设计合理 ,即便失访率大于 20%仍然有可靠性

D.研究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时,最好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E.对含有终检值的生存率分析 ,如病例少时可用 Kaplan-Mei衍 生存率曲线分析法

10.大样本分组资料计算生存率用( )

A. 寿命表法

B. Kaplan-Meier 法

C. 时序检验

D. t 检验

E. F检验

11. 队列研究比较的是( )

A. 两组发病率的差别

B. 两组暴露比

C. 两组患病率的差别

D. 两组病死率的差别

E. 两组发病人数的差别

12. 由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所采用的测量和观察方法不一致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称为( )

A. 选择性偏倚

B. 平均性偏倚

C. 测量性偏倚

D. 混杂性偏倚

E. 样本偏倚

13. 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慢性白血病的预后,最常见的产生偏倚的原因是( )

A. 病例选择性偏倚

B. 失访

C. 测量性偏倚

D. 分组偏倚

E. 存活队列偏倚

14. 从各医院收集病例组成队列进行预后研究,最有可能的偏倚是( )

A. 存活队列偏倚

B. 迁移偏倚

C. 测量偏倚

D. 霍桑效应

E. 志愿者偏倚

15. 集合偏倚属于( )

A. 选择性偏倚

B. 测量性偏倚

C. 迁移性偏倚

D. 混杂性偏倚

E. 归类错误偏倚

16.关于疾病预后因素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

A.预后因素研究可以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后

B.预后因素是指作用于健康人,能使其增加患病危险性的因素

C.预后因素包括疾病的临床类型 、病程 、病情、患者年龄和性别等

D.医疗制度、社会家庭经济条件也会影响疾病预后

E.早期治疗可以改变疾病的预后

17.有关间接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是根据概率论乘法定律设计的

B. 不是患者实际的生存率

C. 生存概率的估计受到病例数多少的影响

D. 是患者实际的生存率

E. 寿命表法是一种计算方法

18.在以死亡为研究终点的预后分析中,哪些属于终检值( )

A. 死于所研究的疾病

B. 死于其他疾病

C. 到截止时间尚存活

D. 失访

E. 退出

19.有关队列研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

B. 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只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C. 按研究时间不同分为前瞻性和回顾性二种

D. 发病率低的疾病需要很大样本数

E. 属于观察性研究

20. 下列哪种方法能消除潜在的混杂偏倚( )

A. 配对

B. 分层

C. 增加样本量

D. 标准化

E. 多变量分析

第十二章

单项选择题

1. 指南的质量好坏 ,强调以证据为基础 ,证据的收集包含了( )

A. 最新 3 个月的有关证据

B. 最新 6 个月的有关证据

C. 最新 9 个月的有关证据

D. 最新 12 个月的有关证据

E. 最新 24 个月的有关证据

多项选择题

2. 临床实践指南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

A. 临床实践的巨大差异

B. 最新 6 个月的有关证据

C. 医疗措施的不当使用

D. 最新 12 个月的有关证据

E. 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3. 指南的 A 级推荐是指 ( )

A. 基本上没有禁忌证就可以使用

B. 可以使用但应注意其证据并不充分

C. 提示证据缺乏,具有不确定性,临床使用时,医生应灵活

D. 可能来源于同质性的 RCT 的系统评价

E 不需考虑经济因素

4. 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原则( )

A. 患者价值取向原则

B. 后效评价原则

C. 适用性原则

D. 时效性原则

E. 个体化原则

5. 一个指南的成功实施依赖于( )

A. 疾病负担

B. 执行该指南所推荐的措施所需成本(Bargain)有多大

C. 在实施该指南时,是否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 ( Barriers )

D. 病人对治疗价值的看法

E. 指南中的证据级别

6 一个指南的好坏主要对其哪些性质进行评价( )

A. 适用性

B. 重要性

C. 可变性

D. 真实性

E. 时效性

7. 指南可以是不同的版本 ,例如( )

A. 患者手册

B. 摘要性的结论性建议

C. 正式的指南全文

D. 指南草案

E 临床路径

第十三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1. 应用临床实践指南的个体化原则是( )

A. 考虑最佳证据的级别和利弊综合分析结果

B. 考虑生物学依据、病理生理学依据的级别和推荐强度

C. 综合考虑证据的利弊和推荐强度、患者意愿、医疗环境和条件以及社会等方面因素

D. 考虑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

E 同时考虑证据的特性及其社会 一 心理及经济特点

2. 应用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证据时,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在临床应用时也需要进行科学性评价

B.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证据可适用于所有患这一疾病的患者

C. 应用此类证据时应综合考虑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问题

D.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证据可涉及诊断研究 、治疗研究 、预后研究等

E.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3. 你认为下列哪类证据的论证强度最弱( )

A. 大样本病例分析

B. 有阴性结果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C. 队列研究

D. Cochrane 系统评价

E.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4. 不属于个体化循证实践的直接来源、证据是( )

A. 临床实践指南

B. meta 分析

C. 临床试验

D. 动物实验

E 病例对照研究

5. 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中以下哪项指标可直接用于个体化实践( )

A. RR

B. RRR

C. ARR

D. NNT

E. RD

第十四章

[A l 型题 ]

1. 按决策的可靠程度来考虑 ,期望值决策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决策方法( )

A. 确定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不确定型决策

D. 多级决策

E. 团体决策

2.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树形决策树的构成要素( )

A. 决策节点

B. 机遇节点

C. 阔值

D. 分校概率

E. 结局得失值

[A2 型题 ]

3. 关于临床决策 ,下面的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 决策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定最佳方案的过程

B. 临床决策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C. 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掌握充分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准确的预测

D. 决策是一种瞬间的活动

E. 没有正确的预测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4. 如果中度心肌梗死的 QALYs 为0.7,轻度者为 0.9,一个患者最近 20 年中,其中 15 年健康 ,3 年伴有轻度心肌梗死 ,2 年有中度心肌梗死发作 ,那么该患者总的 QALYs 为( )

A. 20.0

B. 15.2

C. 19.1

D. 18.9

E. 17.6

[A3 型题 ]

( 5~7 题共用题干 )

某一临床问题有两种不同的选择 :A 方案和 B 方案,选择 A 可能出现两种结局:α 和 b;α结局出现的概率为P1 , b 结局的概率为 P2 ;选择 B 则可能出现三种结局 :c、d 和 e,这 3 种结局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3、P4和 P5 。如期望值为

5. 选择 A 方案的期望值 EA 是( )

A. EA = P1

B. EA = P1

C. EA = P1+P2

D. EA = P1×P1

E. EA = P1×α+P1×b

6. 选择 B 方案的期望值EB是( )

A. EB = P3+ P4+ P5

B. EB = P3×P4×P5

C. EB =( P3+ P4 + P5) × ( c + d + e )

D. EB = P3×c+ P4×d+ P5×e

E. 都不对

7. 选择 B 方案的最佳条件是( )

A. EA = EB

B. EA ≠EB

C. EA > EB

D. EA < EB

E. EB - EA > EB

[B 型题 ]

( 8~10 题共用备选答案 )

A. 成本分析法

B. 敏感性分析

C. 决策树

D. 阔值分析

E. 概率估计

8. 分析相关数值在变化时,考虑决策稳健性的方法是( D )

9. 对于风险型决策的常用方法是( C )

10. 对于确定型决策可用的方法是( A )

第十五章

循证医学自我评价包括

A. 提出疑难问题能力的评价

B. 病人关注疾病能力的评价

C. 解决病人问题能力的评价

D. 严格评估证据质量的再评价

E 寻找最佳内部证据

第十六章

( 一 ) 单项选择题

[A l 型题 ]

1. 撰写临床研究项 目申报书 ,估算样本含量时,考虑的要素不包括

A. I类错误概率 α

B. 检验效能

C. 总体率 π

D. 允许误差δ或差值

E. 中位数

2.研究项目申报书通常不要求

A. 课题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或效益

B. 研究的内容先进 ,目标明确

C. 先期研究成果有统计学意义

D. 学术思想、新颖 ,立题依据充足

E.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 、科学、可行

3.课题经费预算中,一般不包括在内的经费项 目是

A. 科研业务费

B. 研究者劳务费

C. 实验材料费

D. 仪器设备费

E. 管理费

4.临床研究项 目申报书中必须写明研究地点,不是为了

A.了解资料的收集方式及质量措施

B.了解研究对象的诊断是否正确

C.了解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了解纳入足够数量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E.估算样本含量

5.有关研究项目申报书 ,不正确的说法是

A.只要把立题依据写好 ,就是一份好的科研计划书

B.完整的研究项目申报书是保证研究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

C.研究项目申报书是同行专家评议的主要依据

D.研究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应越详细越好

E.研究项 目申报书要符合投标要求

6.研究项目申报书中立题依据不应包括的内容是

A.课题研究的目的

B.课题的重要性

C.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D.目前所处的国际和国内状况及水平

E.研究方法与预期结果

( 二 )多项选择题

1. 对研究因素的正确描述是

A. 所有研究因素一定要有准确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B. 研究因素应采用公认的定义

C. 研究因素越多越好 ,不必分暴露因素还是危险因素

D. 必须写明如何提高观察指标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E. 写明是否采用盲法判断结果,是否采取质控措施

2. 对预期结果的正确说法是

A. 因研究尚未进行 ,不需要写出预期结果

B. 研究项 目申报书中应阐明预期的研究结果

C. 治疗的有效率、降低致残率或病死率等可用作描述预期结果

D. 预期结果应包括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E. 对预期结果的评价标准也应写明

1、 在联合诊断试验中,平行试验是指

A、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只要其中一个试验为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

C、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

D、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为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

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只要其中一个试验为阴性即诊断为阴性

答案:A

2、 在联合诊断试验中,系列试验是指

A、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只要其中一个试验为阳性即诊断为阳性

B、同时使用两个试验

C、同时使用两个以上的试验

D、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为阳性时才诊断为阳性

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进行诊断时,其中每个试验都为阴性时才诊断为阴性

答案:D

3、 关于诊断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B、诊断试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方法在同样条件下,多次对相同人群进行检查结果的恒定性

C、并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D、串联试验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E、误诊率又称假阳性率

答案:D

4、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答案:E

5、 评价某诊断试验诊断某病的价值时,研究对象必须为

A、一组被金标准确诊的该病患者和一组被金标准排除该病的健康人

B、一组被金标准确诊的该病患者和一组被金标准排除该病而且未患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疾病的

C、一组被金标准确诊的该病患者和一组被金标准排除的其他某种疾病的患者

D、一组被金标准确诊的该病患者

E、到医院就诊的患者

答案:B

6、 诊断试验被检对象确定为阳性结果时,表明他们被正确识别为患者的百分比称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似然比

D、阳性预测值

E、阴性预测值

答案:A

7、 当一项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时,该试验的

A、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下降

B、假阳性率升高

C、假阴性率升高

D、假阳性率下降

E、假阴性率下降

答案:E

8、 采用联合诊断试验中的并联试验,可使试验的

A、灵敏度升高

B、特异度升高

C、阳性预测值升高

D、阴性预测值下降

E、不一定

答案:A

9、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答案:B

10、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对几个独立试验可

A、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答案:A

11、 直接影响诊断试验阳性预测值的因素是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生存率

E、罹患率

答案:B

12、 在诊断试验中,并联是指

A、同时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

B、在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时,只要一个试验结果阳性最终结果就判定为阳性

C、在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时,每一个试验结果均阳性最终结果才判定为阳性

D、在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时,只要一个试验结果阴性最终结果就判定为阴性

E、系列试验

答案:B

13、 某项诊断试验方法在综合性大医院中使用,试验阳性者绝大多数被确诊为患者;同一组检验人员,用该方法在人群中作普查时,却发现试验阳性者被确诊的比例明显下降,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普查人群与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患病率不同

B、该方法灵敏度上升了

C、现场工作中容易发生测量偏倚

D、普查中存在无应答偏性

E、该方法特异度下降了

答案:A

14、 下列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

A、历史常规资料的分析

B、现况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随访研究

E、临床诊断试验

答案:E

15、 关于筛检的定义正确的是

A、应用先进、可靠的诊疗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确诊出某病的阳性者

B、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可靠、可行的诊断试验确诊病人的过程

C、应用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并与标准诊断方法比较

D、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和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

E、应用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经治疗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再进行巩固治疗

答案:D

16、 形成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A、抽样调查

B、诊断试验

C、队列研究

D、现场试验

E、临床试验

答案:A

17、 诊断试验主要用于,除了

A、疾病诊断

B、疾病随访

C、防残延寿

D、疗效考核

E、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答案:C

18、 肺栓塞最特异的诊断试验是下列哪项

A、心电图

B、动脉血气分析

C、肺血管造影术

D、肺放射性核素扫描

E、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素降解产物

答案:C

20、 反映诊断试验收益的指标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答案:D

21、 一项研究对50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饮酒、吸烟、吃生硬或发霉的食物、膳食中蔬菜和蛋白质的含量等,同时对条件相似的500名非食管癌患者进行同样项目的调查,然后分析比较两组的情况。该项研究属于哪种流行病研究方法

A、实验研究

B、临床诊断试验

C、病例对照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常规资料分析

答案:C

22、 某项诊断试验方法在综合性大医院中使用,试验阳性者绝大多数被确诊为患者;同一组检验人员,用该方法在人群中作普查时,却发现试验阳性者被确诊的比例明显下降,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普查人群与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患病率不同

B、该方法灵敏度上升了

C、现场工作中容易发生测量偏倚

D、普查中存在无应答偏性

E、该方法特异度下降了

答案:A

23、 下列不属于描述性研究的是

A、历史常规资料的分析

B、现况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随访研究

E、临床诊断试验

答案:E

24、 所谓筛检是指

A、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病人

B、在人群中采用诊断试验确诊病人

C、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去发现尚未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D、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

E、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初步体检,阳性者再到医院进行诊断

答案:C

25、 诊断试验主要用于,除了

A、疾病诊断

B、疾病随访

C、防残延寿

D、疗效考核

E、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答案:C

26、 某医生在某地区观察饮水除氟预防氟斑牙的效果,该试验属

A、社区试验

B、临床试验

C、现场试验

D、诊断试验

E、治疗试验

答案:A

27、 女孩,10岁。因四肢无力,晨轻晚重,拟诊为重症肌无力。可做进一步诊断试验,下列哪项试验对诊断无意义

A、新斯的明0.04mg/kg,肌内注射,30min内肌力改善

B、腾喜龙试验0.2mg/kg,静脉注射,1min见肌力改善

C、肌电图见肌肉动作电位幅度递减

D、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E、血清CPK升高

答案:E

28、 诊断试验主要用于。除了

A、疾病诊断

B、疾病随访

C、防残延寿

D、疗效考核

E、药物毒副作用监测

答案:C

29、 所谓筛检是指

A、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确诊病人

B、在人群中采用诊断试验确诊病人

C、在人群中采用快速的试验或其他方法去发现尚未识别的病人、可疑病人或有缺陷的人

D、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检查

E、在人群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人进行初步体检,阳性者再到医院进行诊断

答案:C

30、 在诊断试验中,串联是指

A、同时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

B、在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时,只要一个试验结果阳性最终结果就判定为阳性

C、在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时,每一个试验结果均阴性最终结果才判定为阴性

D、在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试验时,只要一个试验结果阴性最终结果就判定为阴性

E、平行试验

答案:D

31、 诊断试验的灵敏度是指()

A、某一试验用于无病的试者时所得真阴性的比例

B、某病患者的诊断试验为真阳性的比例

C、受试人群中真阳性的百分率

D、受度人群中真阴性的百分率

E、真阳性和真阴性之和与受试人群的百分比

答案:B

32、 理想的诊断试验应具有绝对的

A、检测准确度

B、检测灵敏度

C、检测精密度

D、临床敏感度

E、临床特异度

答案:DE

33、 ROC曲线的主要作用包括

A、易于查出任意界限值时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B、选择最佳的诊断界限值

C、比较两种及其以上的不同诊断试验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D、能提供有关测定精密度的情况

E、能提供有关测定准确度的情况

答案:ABC

34、 PNH诊断试验哪项是错误的

A、蔗糖溶血试验阳性

B、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

C、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D、属于红细胞膜异常溶血性贫血

E、属后天获得性疾病

答案:C

35、 诊断试验临床应用价值评定过程中,选择研究对象时的样本量一般要求

A、>30

B、>60

C、>90

D、>100

E、>150

答案:D

36、 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

A、皮肤试验

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

E、以上都对

答案:C

37、 关于外斐试验,错误的是

A、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B、阳性结果呈现凝集反应

C、检测的是立克次体抗原

D、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试验

E、试验材料之一为变形杆菌菌体抗原

答案:C

38、 有关"灵敏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在患病者当中,应用某诊断试验检查得到的阳性结果的百分比

B、又称"真阳性率"

C、反映诊断试验正确识别患病者的能力

D、该值应是越大越好

E、灵敏度高的试验主要用于确诊

答案:E

39、 有关"特异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特异度高的实验主要用于筛选

B、指在非患病者中,应用该试验获得阴性结果的百分比

C、反映诊断试验正确鉴别非患病者的能力

D、一般来讲,该值越大越好

E、又称"真阴性率"、"特异性"

答案:A

40、 能检出早早孕的妊娠诊断试验有()

A、酶联免疫法

B、放射免疫法

C、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D、胶乳凝集抑制稀释试验

E、胶乳凝集抑制浓缩试验

答案:AB

41、 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包括

A、特异性

B、灵敏度

C、阳性预示值

D、阴性预示值

E、诊断效率

答案:ABCDE

42、 能检出早早孕的妊娠诊断试验是

A、酶免疫法

B、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C、胶乳凝集抑制稀释试验

D、胶乳凝集抑制浓缩试验

E、放射免疫法

答案:AE

43、 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相当于评价诊断试验特异性的指标是

A、假失控概率

B、误差检出概率

C、在控预测值

D、失控预测值

E、失控效率

答案:A

44、 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相当于评价诊断试验灵敏度的指标是

A、假失控概率

B、误差检出概率

C、在控预测值

D、失控预测值

E、失控效率

答案:B

45、 诊断试验评价指标中诊断特异性为

A、(真阴性者/无病受试者的总数)×100%

B、(真阳性者/无病受试者的总数)×100%

C、(真阳性者/患者受试者的总数)×100%

D、(真阴性者/患者受试者的总数)×100%

E、(真阴性者/总受试者的人数)×100%

答案:A

46、 有关外斐试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B、阳性结果呈现凝集反应

C、检测的是立克次体抗原

D、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试验

E、试验材料之一为变形杆菌菌体抗原

答案:C

47、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设计的最主要区别是

A、根据患病与否进行分组

B、需要追踪时间的长短

C、是否随机分细

D、能否计算发病率

E、是否从因到果的研究

答案:C

48、 在评价某药副反应出现率的研究设计中

A、必须有不服药的对照

B、必须有接受安慰剂的对照

C、当副反应出现率低时,设立对照效益太低

D、是否设对照取决于预期反应的种类

E、是否设对照取决于受试对象的年龄

答案:B

49、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时最常见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观察偏倚

答案:A

50、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阶段控制混杂偏倚常用

A、标准化

B、随机分组

C、分层分析

D、匹配

E、叉生分析

答案:D

51、 下列关于偏倚的控制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A、在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两个阶段,都可以控制混杂偏倚

B、增大样本量可减少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衡量各类偏倚大小

D、在资料分析阶段也可控制信息偏倚

E、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可去除选择偏倚

答案:A

52、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盲法是指

A、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目的

B、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设计

C、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结果

D、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分组情况

E、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评价指标

答案:D

53、 疫苗工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是

A、可识别的开放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B、小型随机对照试验

C、单个或系列样本,可识别的开放试验

D、临床试验

E、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答案:C

54、 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是

A、可识别的开放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小型随机对照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单个或系列样本,可识别的开放试验

D、临床试验

E、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答案:A

55、 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应该是

A、可识别的开放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小型随机对照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单个或系列样本,可识别的开放试验

D、临床试验

E、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答案:E

56、 临床试验中研究对象是否按研究设计要求执行并坚持到底,称之为

A、可靠性

B、社会期望偏倚

C、礼貌偏倚

D、依从性

E、真实性

答案:D

57、 在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者在何时可控制混杂偏倚的影响

A、在研究设计阶段

B、在收集资料阶段

C、在研究结果分析阶段

D、在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阶段

E、在研究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阶段

答案:E

58、 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

A、总体设计

B、样本设计

C、随机设计

D、研究设计

E、实验设计

答案:E

59、 为了探索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HBV)的关系,某学者选择了某市各医院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30例,并按性别、年龄、职业、居住以及生活条件配对。随机选择30例其他肿瘤患者及30例肛肠外科病例作为对照组(1:2),对全部研究对象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了肝病史、肝炎史、家族史及有关暴露史。用ELISA试验方法测试了全部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以探讨HBV与PHC的因果关系,结果如下。(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全部配对因素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基线状况可比。(2)PHC患者全部有急、慢性肝病史或肝炎接触史(100%),而对照组仅为13%,差异显著(P0.001,OR=6.7)(3)PHC组与其他肿瘤组、非肿瘤组相比较,HBV流行率分别为90%,37%和27%(P0.05,OR=7.6),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20%与13%(P0.001,OR=5)Anti-HBc阳性率分别为83%、23%与17%(p0.05,OR=39)。因此,本研究结论为HBV可以引起PHC。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全部配对因素均衡可比,因此结论可靠

B、全部研究对象均按统一的调查表询问调查,并且用统一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指标,因此结论可靠

C、研究设计合理,但样本数不够大,应扩大样本含量,分析结果方才可信

D、有关HBV感染的各项指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中OR值均>4,因此结论可靠

E、对病例的选择未提供诊断标准和依据,病例来自"资料完整"者,可能存在选择偏倚,研究样本数偏小,结论不可靠

答案:E

60、 队列研究设计在确定暴露因素时要全面考虑的问题有

A、定量指标、暴露水平、暴露时间、暴露连续性

B、定性指标、暴露早晚、暴露方式、暴露终止时间

C、等级指标、暴露先后、暴露主次、暴露起始期

D、量化指标、暴露有无、暴露来源、暴露间歇期

E、概率指标、暴露性质、暴露强弱、暴露组距长短

答案:A

61、 实验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除了

A、实验目的

B、试验对象

C、试验范围

D、调查质控

E、调查表

答案:E

62、 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

A、总体设计

B、样本设计

C、随机设计

D、研究设计

E、实验设计

答案:E

63、 在研究设计上需要对病例或对照组作出较多规定或限制的研究方法是

A、生态学研究

B、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C、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

D、同时性队列研究

E、历史性队列研究

答案:C

64、 在队列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方法主要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

答案:D

65、 一项研究欲找出体育锻炼和心脏病发生情况之间的联系。在调查起始每个研究对象填写了一份关于体育锻炼的调查表,然后对其随访10年。结果发现:对于调查表中填有每天有规律地爬50级以上楼梯的人,在总共76000个观察人年中发生心脏病330例,而每天有规律地爬少于50级楼梯者,在总共38000个观察人年中发生心脏病220例。这是采用的何种研究设计

A、干预试验

B、回顾性队列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横断面研究

答案:C

66、 下列哪种说法指出了双向性队列研究的特点

A、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B、因为研究设计中包括回顾性研究,因此不能做出病因推断

C、需长期随访,研究代价太高,因此不适用

D、易控制潜在的混杂因子

E、通常省时、省力

答案:A

67、 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但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是盲人

答案:A

68、 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可以获得相对真实可靠的资料

B、如果观察人群较大,则花费较大

C、如果疾病潜伏期长,则观察时间长

D、研究设计复杂,失访偏倚难以避免

E、以上均是

答案:E

6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盲法是指

A、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目的

B、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设计

C、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研究结果

D、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分组情况

E、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受试者均不知晓评价指标

答案:D

70、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阶段控制混杂偏倚常用

A、标准化

B、随机分组

C、分层分析

D、匹配

E、叉生分析

答案:D

71、 关于联系的量的强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相互联系量大,往往说明其间有因果性

B、量小的联系决不可能具有因果性

C、量小有可能因研究设计方面的问题所致,但仍可能具有因果性

D、果的强度通常指其联系范围的大小

E、吸烟与肺癌的相对危险度,多方面研究的结果为10.0到30.0,是极强的联系

答案:B

72、 在对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发生关节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很强的联系,这是由于

A、由随机变异造成

B、研究设计中出现偏倚

C、关节炎与消化性溃疡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被非甾体抗炎药所混淆的一种间接联系

D、关节炎与消化性溃疡之间存在真正的联系

E、选样样本太小

答案:C

73、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发生随机错误的概率可用统计学来定量

B、偏倚需用正确的研究设计来防止

C、混杂可通过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处理来控制

D、机会是系统,即非随机的变异所致

E、偏倚可造成实际并不存在的明显差异,也可掩盖真正的联系

答案:D

74、 卫生统计工作步骤可分为

A、统计研究调查、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B、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C、统计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统计研究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答案:C

75、 实验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实验目的

B、试验对象

C、试验范围

D、调查质控

E、调查表

答案:E

76、 在队列研究中,控制信息偏倚的主要手段是

A、在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的方法来控制

B、提高调查诊断技术,精确测量,同等地对待每个研究对象

C、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对象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7、 在队列研究设计阶段,利用限制和匹配方法主要是为了控制

A、,失访偏倚

B、选择偏倚

C、信息偏倚

D、混杂偏倚

E、回忆偏倚

答案:D

78、 下列各种研究设计类型,哪个因果论证强度最强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随机化对照试验

答案:E

79、 对一种疫苗的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C、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但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D、研究设计者和实施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特征

E、观察者和受试者都是盲人

答案:A

80、 有关抽样误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而造成的

B、抽样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C、抽样误差可通过科学地调查研究设计加以控制

D、抽样误差可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估计

E、抽样误差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答案:E

81、 卫生统计工作步骤可分为

A、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B、统计研究设计、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C、收集、整理资料及统计描述

D、统计设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82、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单盲法是指

A、研究对象、实施干预的研究人员和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

B、研究设计者和研究对象均不清楚试验分组情况

C、研究设计者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

D、实施干预的研究人员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

E、研究对象不清楚试验分组情况

答案:E

83、 关于Meta分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一种对多个具有相同研究目的且互相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综合分析的方法

B、荟萃分析

C、综合分析

D、定性分析

E、更全面、更可靠地评价一种疗法,得出有效、无效或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的方法

答案:D

84、 某项评价研究发现,第一作者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结果为阳性时使用英文发表的占63%,而用德文发表的仅占37%,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果Meta分析时仅仅收集英文文献,则可能产生

A、引用偏倚

B、文献库偏倚

C、多次发表偏倚

D、英语偏倚

E、信息偏倚

答案:D

85、 在Meta分析中,检查各个独立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可合并性的统计方法是

A、卡方检验

B、方差分析

C、正态性检验

D、异质性检验

E、回归分析

答案:D

86、 在Meta分析中,必须进行异质性分析,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

A、各个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能不同

B、各个研究的环境条件可能不同

C、各个研究所定义的暴露、结局等指标可能不同

D、随机效应是产生异质性的最重要原因

E、各个研究的研究对象可能存在差异

答案:D

87、 下列偏倚不可能在Meta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是

A、发表偏倚

B、奈曼偏倚

C、英语偏倚

D、文献库偏倚

E、多次发表偏倚

答案:B

88、 下列不能测量Meta分析中偏倚大小的方法是

A、残差图

B、漏斗图

C、敏感性分析

D、线性回归方程

E、失安全数

答案:A

89、 Meta分析中如果包括重复数据则容易使效应的估计

A、变大

B、变小

C、无影响

D、不确定

E、变大还是变小与分析者有关

答案:A

90、 在做Meta分析时,如果各个研究间存在严重的异质性,此时应进行的分析为

A、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B、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C、亚组分层分析或Meta回归分析

D、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E、相关分析

答案:C

91、 为正确评估肿瘤标志物要求有很好的实验设计,理想的临床实验设计包括()

A、设立健康人群组、非肿瘤病人组、不同分期的病人组

B、每亚组病例应在100人左右

C、结合临床治疗观察做前瞻性研究

D、结论要用mEta分析

E、以上都是

答案:ACD

92、 为正确评估肿瘤标志物要求有很好的实验设计,理想的临床实验设计包括()

A、设立健康人群组,非肿瘤病人组,不同分期的病人组

B、每亚组病例应在100人左右

C、结合临床治疗观察作前瞻性研究

D、结论要用mEta分析

E、以上都是

答案:ACD

93.循证医学的基础是

A、流行病学、统计学和信息技术

B、临床医学

C、实验医学

D、基础医学

E、预防医学

答案:A

94、 循证医学的成熟期的标志是

A、经验医学

B、实验医学

C、现代医学

D、基础医学

E、临床医学

答案:C

95、 循证医学是一种

A、基础医学研究模式

B、临床医学研究模式

C、预防医学研究模式

D、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E、逻辑推理方法

答案:D

96、 对循证医学哪项是错误的

A、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B、医生个人的经验不属于证据

C、证据要注重质量

D、证据是各种研究结果

E、获得证据可以从期刊、书籍和互联网

答案:B

97、 循证医学的3个要素是

A、医生、证据、患者

B、医生、患者、随机对照实验

C、提出问题、查询证据、评价证据

D、医生、患者、疗法

E、期刊、书籍、互联网

答案:A

98、 循证医学较传统临床医学模式主要进展是

A、更加重视医生的经验

B、更加重视实验证据

C、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

D、更加重视患者的特征

E、更加重视先进诊断技术的应用

答案:C

99、 实施循证医学的主要证据来自于

A、医生的临床经验

B、患者的体会

C、先进设备的诊断结果

D、准确的病理报告

E、有价值的医学文献

答案:E

100、 循证医学证据的种类包括

A、原始研究证据和二级研究证据

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电子期刊和专著

D、现场调查结果和实验结果

E、科研论文和文献综述

答案:A

101、 在循证医学中证据质量最高的是

A、基础医学研究的结论

B、现场调查的结论

C、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

D、随机对照实验的结论

E、队列研究结论

答案:D

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A .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 .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 .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E. 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 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学检验B.总体估计与假设检验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D.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E.描述性统计和统计图表

3.抽样误差是指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参数与统计量之间由于抽样而产生的差别)C.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D.样本中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别E.随机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4.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以下对概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其值的大小在0和1之间B.当样本含量n充分大时,我们有理由将频率近似为概率C.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0.05或0.01时,可认为在一次抽样中它不可能发生D.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E.其值必须由某一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布表中得到

5.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6.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A. 愈大,s愈大B. 愈大,s愈小C. s愈大,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D. s愈小,与总体均数的距离愈大E. s愈小,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愈好

7、对于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别范围为:A、µ-σ~µ+σ B、µ-1.96σ~µ+1.96σ C、0~µ+1.96σD、-∞~µ+1.96σE、µ-2.58σ~µ+2.58σ

8、设x符合均数为µ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作 z =(x-µ)/σ的变量转换,则:A、z符合正态分布,且均数不变B、z符合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不变C、z符合正态分布,且均数和标准差都不变D、z符合正态分布,但均数和标准差都改变E、z不符合正态分布;

9、从一个数值变量资料的总体中抽样,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总体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 B、总体均数不等于零 ; C、样本中的个体值存在差别;D、样本均数不等于零; E、样本只包含总体的一部分。

10、在同一总体中作样本含量相等的随机抽样,有99%的样本均数在下列那项范围内?A、± 2.58 B、± 1.96 C、µ ± 2.58

D、µ ± 1.96 E、µ ± 2.58

11、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 A、均数要小; B、均数要大; C、标准差要小;D、标准差要大; E、均数和标准差都不同。

12、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所谓差别有显著性是指:A、两样本均数不等; B、两总体均数不等;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都不等;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不等;E、以上都不是。

13、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女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A、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E、以上都不是。

14、某市250名10岁男孩体重有95%的人在18到30㎏范围内,由此可推知此250名男孩体重的标准差大约为:A、2㎏;B、2.326㎏;C、6.122㎏;D、3.061㎏;E、6㎏。

15、医学中确定参考值范围时应注意:A、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B、正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C、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均数标准差法;D、偏态分布资料不能用百分位数法; E、以上都不是。

16.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以下列哪个指标为好。A. 全距B.四分位数间距C.标准差D.变异系数E.方差

17.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μ到μ+1.96σ的面积为A. 95%B. 45%C. 97.5%D. 47.5%E. 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

18.计算中位数时,要求A.组距相等B.组距相等或不等C.数据分布对称D.数据呈对数正态分布E.数据呈标准正态分布

19. t分布曲线和标准正态曲线比较A. 中心位置右移B.中心位置左移C.分布曲线陡峭一些D.分布曲线平坦一些E.两尾部翘得低一些

20. 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以下列哪个指标较好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百分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E.中位数

21. 两组数据作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除要求数据分布近似正态外,还A. 要求两组数据均数相近,方差相近B.要求两组数据方差相近C.要求两组数据均数相近D.均数相差多少都无所谓E.方差相差多少都无所谓

22. 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下列哪种资料的特征A. 正偏态分布B.负偏态分布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D.对称分布E.任意分布

23.统计推断的内容A. 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 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C. 估计正常值范围D. A、B均不是E. A、B均是

24.正态分布N(μ,σ),当μ恒定时,σ越大,则A.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B.曲线沿横轴越向左移动C.曲线形状和位置都不变D.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小,曲线越“瘦”E.观察值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胖”

25.用于表示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的是A.

B.

C.

D.

E.

26.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是总体中:

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

D、有代表性的部分

E、有价值的部分

2、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研究个体数

C、总体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样本的统计指标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误差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4、脉搏数(次/分)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5、疗效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6、抽签的方法属于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二级抽样

7、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8、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四个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A便于统计处理

B严格控制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试验

D减少和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E以上都不对

9、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属 

A、相互对照

B、标准对照

C、实验对照

D、自身对照

E、空白对照

10、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小概率事件

E、偶然事件

11.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  

A.研究样本  

B.研究个体   

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D.研究总体

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12.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13.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14.总体应该由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个体组成

15.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A.变量 

B.参与研究的数目 

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 

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16.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

17.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18、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19、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 )资料。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20、红细胞数(1012L-1)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21、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

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22、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

A、集中型资料

B、数值变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离散型资料

23、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 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 修正普查的资料

D.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

2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

E有序分类资料

2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

治疗人数 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

26、样本是总体的

A有价值的部分

B有意义的部分

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

E典型部分

2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A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

28、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A抽样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责任事故

E以上都不对

29、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A对照的原则

B随机原则

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

E以上都不对

3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31、编制频数表的步骤如下,除了:

A、找全距

B、定组距

C、分组段

D、划记

E、制分布图

32.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

A.平均数

B.相对数

C.t值

D.标准误

E.概率

33、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

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

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

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

D、无法比较

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34、一组变量值,其大小分别为10,12,9,7,11,39,其中位数是:

A.9

B.7

C.10.5

D.11

E、12

35、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

A.极差

B.标准差

C.均数

D.变异系数

E、标准误

36、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A、3.2±t0.05.11 ×0.5

B、3.2 ±t0.05.12 ×0.5/

C、3.2 ±t0.05.11 ×0.5/

D、3.2±1.96×0.5/

E、3.2 ±2.58×0.5/

37.X=30,åX2=190, å5. 某组资料共5例, 则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A.6 和 1.29

B.6.33 和 2.5

C.38 和 6.78

D.6 和 1.58

E 6和2.5

38.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极差

E.第50百分位数

39.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面那一项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40.下面那一项可用于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

A.方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全距

E.四分位数间距

41.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 到+∞的面积为。

A.97.5%

B.95%

C.50%

D.5%

E.不能确定

42、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47.5%

E.49.5%

43、一份考卷有3个问题,每个问题1分,班级中20%得3分,60%得2分,10%得1分,10%得0分,则平均得分 

A、1.5

B、1.9

C、2.1

D、2

E、不知道班级中有多少人,所以不能算出平均得分

44.下面那一项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数正态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E.正态

45.对于正态分布资料的95%正常值范围,宜选用(  )

A. ±2.58s B. ±1.96s C. ±2.58 D. ±1.96 E. ±1.645

46.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

A.0一,5一,10一,…   

B.0—5,5一10,10一,… 

C.一5,一10,一15,…   

D.0—4,5—9,10一,… 

E.5一,7一,9一,…

47.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48、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8岁男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D.不能作评价

E. 以上都不对

49、来自同一总体中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 )

A.Sx

B.S

C.x

D.CV

E S2

50、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51、离散指标如下,除了: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中位数

52、常用平均数如下,除了: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E、全距

53.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全距

E率

54.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A X

B G

C M

D S

E CV

55、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A、5

B、5.5

C、6

D、lO

E、12

56、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57、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A、正态分布的资料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不对称分布

58.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59. 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以上都不是

60.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61.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

A X±1.96S

B X±1.96SX

C μ±1.96SX

D μ±t0.05,υSX

E X±2.58S

62.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63.正态分布是以

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64、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A t值不变

B t值增大

C t值减小

D t值与P值相等

E t值增大或减小

65、确定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后,同一资料 B

A.单侧t检验显著,则双侧t检验必然显著

B.双侧t检验显著,则单侧t检验必然显著

C.双侧t检验不显著,则单侧t检验也不显著

D.单、双t检验结果没有联系    

E以上都不对

66、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以所犯第二类错误最小

A、α=0.05

B、α=0.01

C、α=0.10

D、α=0.02

E、α=0.15

67、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68、出生率习惯上用:

A.百分率

B.千分率

C.万分率

D.十万分率

E无所谓

69、百分率作比较,有1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它都大于5,

A只能作校正卡方检验

B不能作卡方检验

C作卡方检验不必校正

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

E可作四格表精确概率法

70、四格表卡方检验中,X2<X20.05(v),可认为

A两样本率不同

B两样本率相同

C两总体率不同

D两总体率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不同

71.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

A.标准误减小

B.标准误增大

C.标准误不改变

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E.以上都对

72、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l/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

A、成组设计u检验

B、成组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u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

E、X2检验

73.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 )。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74.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u|=1.98,则统计结论是

A.P <0.05

B.P <0.01

C.P >0.05

D.P =0.05

E、P <0.005

75.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

A、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E、t值符号与结论无关

76.下面那一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CV

B.S

C.S

D.R

E.四分位数间距

77.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

A.t检验

B.u检验

C.秩和检验

D.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

78.抽样误差是指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79、统计推断的内容: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

D.a、b均是

E、以上都错

80、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不同

81. 表示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

B.方差

C.均数标准误

D.变异系数

E.极差

82、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A.准误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均数

E.全距

83、当自由度v→∞时,tO.05值: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84、α=0.05, t>t0.05,ν,统计上可认为( )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

E、以上均不对

85、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

A、已知新药优于旧药

B、已知新药差于旧药

C、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

D、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

E、已知新旧药差不多好

8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

A、配对设计t检验

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

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

E、x2检验

87、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

A、u检验

B、x2检验

C、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

D、以上都不对

E、A,B都可以

88、两个样本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

A、两 数值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 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89、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

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

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D、样本含量较小

90、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10

B、20

C、9

D、18

91、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

A、19

B、20

C、38

D、40

E、39

92.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

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

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

E分组不合理

9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A 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 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 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 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94.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 10

B 20

C 9

D 18

E 19

95.t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以上都不对

96.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97.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A 标准差逐渐减少

B 标准误逐渐减少

C 标准差逐渐增大

D 标准误逐渐增大

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98.t<t0.05(v),统计上可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以上均不是

99.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

A μ1≠μ2

B μ1=μ2

C X1≠X2

D X1=X2

E X1=X2

100.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

A. Sx

B .S

C .x

D .CV

E S2

101.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102.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

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

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

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

E以上都不对

103.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A t值不变

B t值增大

C t值减小

D t值与P值相等

E t值增大或减小

104.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105、表示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

B方差

C均数标准误

D 变异系数

E、全距

106、统计推断的内容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 a 、b 均不是

D、a 、b 均是

E. 以上都错

107、下面( )是错误的:

A.标准误大,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

B.标准误小,说明用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可靠性大

C.标准差大,标准误也大

D.样本含量大,标准误则小

E.标准误常用来估计总计均数可信区间

108、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109、要评价某市一名8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用该市8岁男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

D.不能作评价

E以上都不对

110、造成均数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样本均数不同

D.总体均数不同

E以上都不对

111.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A.平均数

B.相对数

C.变异系数

D.相关系数

E.百分位数

112.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不是相对数

113、构成比有个重要特点是 ( )。

A、百分比总和必等于100%

B、百分比总和必小于100%

C、百分比总和必大于100%

D、以上均不对

E、以上都错

114.标化后的总死亡率( )。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115.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D.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计算相对数时不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116. 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_______

A.35% B.16.7% C.18.3% D.无法计算 E、30%

117. 对两地的结核病死亡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

A.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实际死亡水平

B.消除两地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C.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118.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时无需校正,应满足的条件是( )。

A.总例数大于40

B.理论数大于5

C.实际数均大于l

D.总例数大于40且理论数均大于或等于5

E.总例数小于40

119.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 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120.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分母不宜过小

12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1(3),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 各总体率和各样本率均不同或不全相同

122、 检验适用于比较:

A、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B、多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C、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著性

D、以上都可以

E、以上都错

123、某研究者对50份痰液标本,每份分别接种在甲乙培养基上,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并想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是否一致,资料见下表。问应该选择的统计方法是:

A.确切概率法

B.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

C.配对计数资料的检验

D.行乘列表资料的 检验

E.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甲培养基 乙 培 养 基 合计

﹢ 23 12 35

﹣ 7 8 15

合计 30 20 50

124、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下列指标属于绝对数的是D

A、甲区的急性传染病人数为乙区的1.25倍

B、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382/10万

C、甲区占某市急性传染病的比重为18%

D、某区某男身高168厘米

E、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为52.2/10万

125.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l

C一定等于1

D一定等于0

E随资料而异

126.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127.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

128.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 0.01(3),可以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129.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A行数×列数

B n-1

C 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列数-1

130.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 T<5

B T>5

C T<1

D T>5

E 1<T<5

131.若X2≥X2 0.05(ν)则

A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132.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 分母不宜过小

133.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绝对数

D 率

E变异系数

134.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135.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136.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A μ1≠μ2

B μ1=μ2

c π1=π2

D π1≠π2

E B=C

137.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

E两对理论数

138、相对数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各点,除了:

A、分母不宜过小

B、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C、可比性

D、比较时应作假设检验

E、平均水平与变异程度

139、某种职业病检出率为:

A、100/100 r100/100

B、检出病人数/在册人数r实有病人数/受检人数100/100 r

C、实存病人数/在册人数 100/100

D、检出人数/受检人数

E、以上全不对r

140、说明一个地区死亡水平的指标主要是:

A.病死率

B.死因构成比

C.死因顺位

D.死亡率

E.上述都不对

141、相对数中的构成指标是说明:

A.反映事物发生的严重程度

B.事物内部构成比重

C.两个有关指标的比

D.动态变化

E.以上都不是

142、X2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与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与分母

C.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

D.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E.以上都不对

143、四格表X2 检验的自由度是___。

A.0

B.1

C.2

D.4

E.5

144、某地某年肝炎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这是一种什么指标:

A.时点患病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E.相对比

145、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情况:

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B.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C.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E.该病的生存率增加

146、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答案鬼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