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编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主要就是利用模板实现“安全的宏”,而模板元编程区别于我们所知道的泛型编程,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模板,属于C++的高阶操作了,它最主要的优点就在于把计算过程提前到编译期,能带来可观的性能提升。接下来,一起来学习吧。
1、概述
模板元编程(Template Meta programming,TMP)是编写生成或操纵程序的程序,也是一种复杂且功能强大的编程范式(Programming Paradigm)。
C++模板给C++提供了元编程的能力,但大部分用户对 C++ 模板的使用并不是很频繁,大致限于泛型编程,在一些系统级的代码,尤其是对通用性、性能要求极高的基础库(如 STL、Boost)几乎不可避免在大量地使用 C++ 模板以及模板元编程。
模版元编程完全不同于普通的运行期程序,因为模版元程序的执行完全是在编译期,并且模版元程序操纵的数据不能是运行时变量,只能是编译期常量,不可修改。
另外它用到的语法元素也是相当有限,不能使用运行期的一些语法,比如if-else、for和while等语句都不能用。
因此,模版元编程需要很多技巧,常常需要类型重定义、枚举常量、继承、模板偏特化等方法来配合,因此模版元编程比较复杂也比较困难。
2、模板元编程的作用
C++ 模板最初是为实现泛型编程设计的,但人们发现模板的能力远远不止于那些设计的功能。
一个重要的理论结论就是:C++ 模板是图灵完备的(Turing-complete),就是用 C++ 模板可以模拟图灵机。
理论上说 C++ 模板可以执行任何计算任务,但实际上因为模板是编译期计算,其能力受到具体编译器实现的限制(如递归嵌套深度,C++11 要求至少 1024,C++98 要求至少 17)。
C++ 模板元编程是“意外”功能,而不是设计的功能,这也是 C++ 模板元编程语法丑陋的根源。
C++ 模板是图灵完备的,这使得 C++代码存在两层次,其中,执行编译计算的代码称为静态代码(static code),执行运行期计算的代码称为动态代码(dynamic code),C++的静态代码由模板实现,编写C++的静态代码,就是进行C++的模板元编程。
具体来说 C++ 模板可以做以下事情:编译期数值计算、类型计算、代码计算(如循环展开),其中数值计算实际意义不大,而类型计算和代码计算可以使得代码更加通用,更加易用,性能更好(也更难阅读,更难调试,有时也会有代码膨胀问题)。
编译期计算在编译过程中的位置请见下图。
使用模板元编程的基本原则就是:将负载由运行时转移到编译时,同时保持原有的抽象层次。
其中负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程序运行本身的开销,一类则是程序员需要编写的代码。
前者可以理解为编译时优化,后者则是为提高代码复用度,从而提高程序员的编程效率。
图灵完备:
图灵完备是对计算能力的描述。
简单判定图灵完备的方法就是看该语言能否模拟出图灵机图灵不完备的语言常见原因有循环或递归受限(无法写不终止的程序,如 while(true){}; ), 无法实现类似数组或列表这样的数据结构(不能模拟纸带). 这会使能写的程序有限图灵完备可能带来坏处, 如C++的模板语言, 模板语言是在类型检查时执行, 如果编译器不加以检查,我们完全可以写出使得C++编译器陷入死循环的程序.图灵不完备也不是没有意义, 有些场景我们需要限制语言本身. 如限制循环和递归, 可以保证该语言能写的程序一定是终止的。
3、模板元编程的组成要素
从编程范式上来说,C++模板元编程是函数式编程,用递归形式实现循环结构的功能,用C++ 模板的特例化提供了条件判断能力,这两点使得其具有和普通语言一样通用的能力(图灵完备性)。
模版元程序由元数据和元函数组成,元数据就是元编程可以操作的数据,即C++编译器在编译期可以操作的数据。
元数据不是运行期变量,只能是编译期常量,不能修改,常见的元数据有enum枚举常量、静态常量、基本类型和自定义类型等。
元函数是模板元编程中用于操作处理元数据的“构件”,可以在编译期被“调用”,因为它的功能和形式 和 运行时的函数类似,而被称为元函数,它是元编程中最重要的构件。
元函数实际上表现为C++的一个类、模板类或模板函数,它的通常形式如下:
template<int N, int M>
struct meta_func
{
static const int value = N+M;
}
调用元函数获取value值: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