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网络层协议。
- 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依靠其他层的协议进行差错控制。
IP协议分组结构
- 头部长度:IP报头长度,最大为15个长度,每个长度为4字节。头部长度的范围是5-15单位,即20-60(字节)
- 服务类型:第4-7比特分别代表:延迟、吞吐量、可靠性、代价。这四个比特服务类型中只能置其中一个比特为1,但可以全为0。
- 总长度字段:表明整个数据段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最大65535字节。
- 标识字段: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包。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的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 标志字段: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最低位记为MF,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当前是数据报最后一个。中间的一位记为DF,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
- 片偏移字段:指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的相对位置(起点)。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字节(64位)的整数倍。
- 生存时间TTL:8个比特。发送数据的源主机设置数据报最多可以经过路由器数,通常为32、64、128。每经过一个路由器 -1,直到0丢弃该数据报,并发送错误信息。防止报文在互联网上无休止的被传送。
- 协议:指明IP层所封装的上层(传输层)协议类型。当字段值1表示ICMP,2表示IGMP,6表示TCP,17表示UDP等。
- 头部校验和:根据IP头部计算得到的校验和码,计算方法:对头部每个16比特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
- 可选项和填充字段:用来定义一些任选项(如记录路径、 时间戳),很少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