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软件项目验收(转)

文章探讨了软件项目验收中常见的客户难题,包括验收标准不明确、责任不明、文档缺失以及未展示应用价值等问题,并提出了从明确项目目标、尽早确立验收标准、明确验收责任、完善文档和展现应用价值等方面来改进验收流程的建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谈到验收,相信很多实施同事都是一个头两个大,觉得项目最麻烦的工作莫过于此,尽量模糊化,规避正式的验收。

客户场景A:

我们要推广的是8个公司,不是8个项目,你们都还没做完,怎么就能验收了呢?

客户场景B:

我们试点上线以后又提出了一些优化需求,你们给我们处理完了,再给你们试点验收吧?

客户场景C:

这个验收报告不能只是我签字啊,还有我们试点项目的用户和集团相关业务部门的老总都要签字的,让他们也看看评估下吧。

客户场景D:

工作流你们前期调研了吗,文档都没有啊,流程都没有稳定固化下来,怎么就能验收了呢?

客户场景E:

没错,你们的工作是做完了,可是我们现在通过系统什么都还看不到,不好跟老板交代啊,怎么给你们验收呢?

大家在看到上面几个场景的时候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作为实施人员,我们是否需要好好的思考一下,为什么客户验收难?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有效的改进规避,不再陷入项目验收的泥沼。

1、项目目标及范围不清晰:

项目一启动就急忙开展了业务调研工作,对于项目的目标与范围未能与客户做清晰界定。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确认,导致后期双方理解差异,产生争议。这也是很多同事不关注不重视实施任务书的结果,直接模板套用,前期风险评估不足,任务书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2、验收标准明确时间过晚,对于客户需求未建立有效评估处理机制:

有些项目到了试点上线之后甚至正式验收之前,才与客户明确验收标准。殊不知验收标准与客户确认的时间越晚,对自身越加不利。很多工作都做完了,客户的想法肯定是你要把我的所有需求和问题都解决了,才能给你验收。上线之后冒出来的应用优化需求就作为了验收标准谈判的筹码,尤其是在前期没有跟客户明确建立问题评估处理机制的前提下,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只能被动接受客户的要求。

3、验收责任不明确:

有了验收标准,可是找谁验收不明确,要么就是找客户项目经理,要么和项目相关的就全是责任人。前面在验收标准里面只界定了验收的范围及方式方法,但对于验收责任人没有清晰界定,就容易出现正式验收时相互推诿扯皮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