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
1.1 什么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一个对象状态的改变可以自动通知并更新依赖于它的多个对象。观察者模式的关键在于,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使得一个对象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其他对象,但可以通过通知机制间接影响它们。
观察者模式通常由两个主要角色组成:
- 主体(Subject):也称为被观察者,它维护一组观察者并负责通知它们状态的变化。
- 观察者(Observer):注册到主体上,当主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观察者会被通知。
1.2 优缺点
优点:
- 松耦合:观察者和主体之间的依赖性较低,主体不需要知道观察者的具体实现,反之亦然。
- 动态更新:观察者可以在运行时注册或取消订阅,实现动态响应。
- 符合开闭原则:通过添加新的观察者类,可以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扩展系统功能。
缺点:
- 性能问题:如果观察者数量很多,通知所有观察者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尤其是同步通知的情况下。
- 通知顺序难以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确保观察者的通知顺序,这在观察者模式中不易实现。
- 可能导致循环依赖:如果观察者和主体之间有双向依赖关系,可能会引发循环依赖问题。
2. 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
- 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而且对象数量未知或动态变化。
- 事件驱动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