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761)
- 资源 (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新来的领导就是厉害,一上任就对全体员工实行末尾淘汰制,结果不到一个月,因为太卷了,1/3员工选择辞职,而被淘汰的只有一个人。”
新来的领导就是厉害,一上任就对全体员工实行末尾淘汰制,结果不到一个月,因为太卷了,1/3员工选择辞职,而被淘汰的只有一个人。不想花心思去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不想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就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比较排名,末尾淘汰。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辞职的员工也算是给其他公司送了个警示:现在的职场人不好忽悠,想玩套路还是省省吧。他们要的是尊重,是成长,是良好的工作环境。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诉求,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注定要失败。你要让员工看到希望,看到成长的可能性,而不是天天担心被踢出局。
2025-08-22 14:02:12
119
原创 “公司裁了2个同事,他们的工作都交给我了,我跟领导提涨薪,结果领导说:本来你也要被裁的,是我力保下来的,你居然还要跟我提涨薪?”
公司裁掉了2个同事,他们的工作都交接给我了,我跟领导提涨薪,结果领导说:本来你也要被裁的,是我力保下来的,你居然还要跟我提涨薪?更搞笑的是,这些公司一方面说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一方面却在各种压榨员工。"多承担一些工作对你的成长有好处","这是锻炼你能力的机会",听起来多么正能量,实际上就是不想加钱。什么"公司困难时期",什么"大家共克时艰",什么"我力保了你",这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在这个江湖里,真正能保护你的不是别人的"力保",而是你自己的实力。当你有了足够的能力和选择权,那些道德绑架就都成了笑话。
2025-08-21 14:01:47
157
原创 “同事买房向我借了5w,还款时只还了4w,说剩下的1w在我结婚时再还我。我结婚那天,他确实给我1w。如今他结婚,我还需要随礼吗”
同事买房向我借了5w,还款时只还了4w,说剩下的1w在我结婚时再还我。这种心机真的是够深的。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还,不管你选择什么时间点还,债务就是债务,不要试图包装成别的东西。他选择在你结婚的时候还这笔钱,只能说是时间点选得巧,但不能改变债务的性质。按理说这事儿很简单啊,他给你的1w本来就是你的钱,不是什么额外的恩惠。现在倒好,直接给你改成结婚礼金了,这样一来好像还成了他的"人情"了。你欠我1w,那就是欠我1w,什么时候还是你的事情,但性质不会变。借钱还钱是法律关系,人情往来是社交关系,这两个本来是平行的。
2025-08-20 14:02:08
357
原创 “外包同事转正请客,大家点了4000多的菜,结账时外包同事说只付了2000,余下的大家AA,尴尬了!同事表示:早知道就不吃了”
外包同事转正请客,大家一激动点了4000多的菜,结账时外包同事说只付了2000,余下的大家AA,尴尬了!经常加班干活,拿着比正式员工少一大截的工资,干着同样甚至更累的活儿,还得时刻担心合同到期被"优化"。我想不会有这尴尬事情出现,我猜他是怕大家觉得自己请不起又要请,最后只能打肿脸了充胖子,结果真请不起。请客有请客的礼仪,被请也有被请的素养。明知道人家是外包刚转正,明知道收入有限,还一个劲儿地点贵菜,这就有点不地道了。而那些老员工呢,潜意识里就觉得"你要请我们吃饭,那就得请好的",这是"规矩"。
2025-08-19 14:00:48
255
原创 别再用 Excel 熬报表了!这款工具 5 分钟出动态看板,职场人必学
目标明确:90分钟后,独立完成基础数据连接、创建常用图表并组合成简单仪表板,彻底告别“无从下手”!✅ 极速洞察:拖拽作,无需编程,几分钟连接数据源(Excel, SQL等),实时交互,答案秒出。”,你却难以快速提炼有力观点。低效重复工:别人5分钟出动态看板,你还在手动更新Excel、粘贴PPT,效率低下。做出丑报表:费力做出的图表,配色乱、布局挤、重点模糊,自己都不想看。投资90分钟,掌握受用终生的效率工具基础,为你的职场表现强力加码!入门即放弃:工具复杂,教程天书,连接数据都卡壳,热情瞬间熄灭。
2025-08-18 14:00:52
408
原创 在公司,领导想让你走人的5个暗示:1、让你带新人;2、工作量突然增加;3、资源分配减少。。。
更阴的是,有些老板表面上对你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在各种场合diss你的工作,等你发现不对劲时,已经变成了全公司公认的"问题员工"。表面上看,这是信任,觉得你能力强。当老板开始频繁挑你的刺,尤其是那些模糊不清、无法量化的指责,而不是给出具体的改进方向,警报就该拉响了。"明明一直干得不错,最近老板对我爱答不理的,还把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安排我带,我这边活都干不完呢!当你发现公司不再在你身上投入资源,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哥们,你不值钱了。另一方面,当你忙不过来、质量下滑时,又会被扣上"不胜任"的帽子。
2025-08-18 14:00:52
793
原创 某大厂HR爆料:招聘这事,很多时候就是看眼缘。筛简历时,HR看你顺眼你就行。面试时,面试官觉得你不行,那你就不行
相反,那些会包装会表演的人,可能能力一般,但因为懂得怎么在简历和面试中展示自己,反而更容易拿到offer。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简历,要面试那么多人,时间有限,只能快速做决策。他们可能技术很强,工作很认真,但简历写得不够吸引人,面试表现得不够亮眼。站在HR和面试官的角度想想,他们在担心什么,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候选人。你长得顺眼,说话有条理,第一感觉让人舒服,那后面说什么都是加分项。面试要准备充分,不只是技术准备,还要准备怎么表达,怎么展示自己。更搞笑的是,同一份简历,不同的HR看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2025-08-15 14:00:42
917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781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424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486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508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450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833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283
原创 “组里来了个实习生,保证搞定一个功能。结果代码里留着AI注释,主管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
你用IDE的自动补全,用搜索引擎查API文档,这些都是在借助工具提高效率,为什么用AI就成了原罪?结果交上来的代码里赫然留着AI的注释,主管看后只是说:看来你和AI配合得不错,不过下次记得把'队友'的信息删干净。它不懂你们公司的代码规范,不知道你们的业务逻辑,更不清楚你们的技术栈有哪些坑。就连大厂的资深工程师,私下里也都在用AI写代码,这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用AI学习,但不要依赖AI思考。AI是个很棒的工具,但工具终究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人身上。
2025-08-14 14:01:33
63
原创 “现在裸辞找工作是犯了天条么,就必须在职找呗。网友:在职HR又觉得你不稳定。。。”
问来问去就是想找到一个完美的候选人,最好是能力强,要求低,加班不抱怨,离职率为零的那种。现在的招聘市场已经彻底变成了买方市场,HR们手里握着筛选的权力,自然就开始挑三拣四了。在HR眼里你裸辞,那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么能力不行被辞退,要么就是情商不够和同事处不来。而且每个人问的问题都差不多,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为什么要离开上家公司,你的优势在哪里。更讽刺的是,那些一边吐槽员工不稳定的HR,自己可能一年换三份工作,双标玩得比谁都溜。明明上家公司各种PUA,各种画饼,但面试的时候还得说"希望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5-08-13 14:01:40
412
原创 在公司里,一个优秀员工突然开始摆烂,无非就是这3个原因:1、干得好坏,结果都一样;2、干得越多,背锅越多。。。
反倒是另一个技术一般的同事,因为会说话,会汇报,经常在老板面前刷存在感,很快就升到了管理岗。在一个不公平的游戏里,如果你还按照公平的规则来玩,那你就是在自我伤害。更气人的是,那些平时划水的同事,还在那里说风凉话:"你这么拼干什么,又没有额外的好处。明明是客户的问题,明明前期沟通都有记录,但老板为了维护客户关系,选择让员工背锅。你熬夜加班做出来的方案,和同事随便糊弄的东西,在老板眼里居然是一样的待遇。那些什么都不干的人反而安全,因为他们没参与任何重要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出错。这不是你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
2025-08-12 14:01:19
792
原创 “工作8年没涨工资,私下面试一家外企涨薪50%。辞职时,领导竭力挽留,说我们单位很久没人离职,还说要考虑重用年轻人,要留下吗”
50%的涨薪,不只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你这8年肯定也在成长,经验在积累,能力在提升。你的技能越强,经验越丰富,到哪里都不愁找工作。最关键的是,你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外面的世界很大,机会很多,你值得更好的。辞职时,领导竭力挽留,说我们单位这么多年没人离职,还说要考虑重用年轻人,要留下吗。如果你也在一个类似的公司,工资多年不涨,发展前景渺茫,那真的要考虑一下出路了。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新的同事,新的学习机会。现在外企愿意给你涨薪50%,说明市场对你的认可比你现在的公司高得多。
2025-08-11 14:00:42
254
原创 “准备离职了,老板在工作群里发了一个大红包,我手气最佳。结果老板来了一句:离职还抢啥?群里一下子安静了,很尴尬,我该怎么回复?”
刚办理好离职手续,看到老板在群里发了一个红包,就顺手点了一下,抢了68.28的红包,还是手气最好的,没想到老板立马发了个信息,离职了还抢啥?该交接的工作好好交接,该办的手续好好办,然后潇洒地离开。他对你的离职很不爽,也许你是核心员工,也许你的离职给他造成了麻烦,也许他觉得你背叛了他。那是你应得的,谁也没权利让你退回去。最高级的回应就是无视,让这个话题自然死掉,不给任何人继续炒作的机会。因为任何回复都是多余的,你解释也不对,反击也不对,道歉更不对。一个健康的公司文化,应该是开放包容的,而不是这种小肚鸡肠的。
2025-08-09 14:01:39
314
原创 “面试某大厂,已经到了收offer阶段,HR电话和我谈薪资。我说考虑一天,结果第二天打电话过去,说已经招到人了。现在有些后悔。”
面试某大厂,已经到了收offer阶段,HR电话和我谈薪资。可能是薪资没达到预期,可能是对工作内容有疑虑,可能是还有其他面试在进行,也可能就是单纯的选择困难症。大厂的招聘计划都是有限的,这个岗位招满了就是招满了。当它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抓住,它就跑到别人那里去了。这个帖子其实也道出了现在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竞争激烈,机会稀缺,容错率极低。抓住了就是你的,错过了就是别人的。也许下次的竞争更激烈,也许你的状态没这次好,也许市场环境更恶劣。公司给他们的招聘时间是有限的,用人部门催得紧,上级领导要结果。
2025-08-06 14:01:20
435
原创 公司宣布裁员30%,我主动申请被裁却被留下,结果昨天同事告诉我:留下的都是下一批,准备让大家自离,公司已经不行了,先走的有补偿。
公司宣布裁员30%,我主动申请被裁却被留下,结果昨天同事告诉我:其实留下的都是下一批,准备让大家自己走。第二批留下的这些人,要么让你们自己熬不住主动离职,要么找各种借口辞退你们,反正最后的成本肯定比第一批低。冷静分析自己的处境,做好最坏的打算。而那些第一批走的人,他们可能早就嗅到了风险,或者有内部消息,所以抢在前面拿补偿。有消息的人吃肉,没消息的人喝汤,信息滞后的人连汤都没得喝。很多人被留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看来我还是有价值的,公司离不开我。第一批赶紧走的,给足补偿,营造一个"公司还算有良心"的假象。
2025-08-05 14:01:02
485
原创 某公司HR:上午面试完了,下午给候选人发offer,晚上就被拒了,原因是部门负责人的朋友圈全是凌晨下班的小作文。。。
但要命的是,这种行为还会形成恶性循环,领导发了,下属也得跟着发,最后整个团队都在朋友圈里"卷"起来了。从前几年年的"丧文化"到近两年的"躺平",再到现在的"反内卷",年轻人的态度越来越明确:我不要过劳死,我要有自己的生活。但他没意识到的是,在社交媒体时代,管理者的个人形象就是企业品牌的一部分。上午面试完了,下午给候选人发offer,晚上就被拒了,原因是部门负责人的朋友圈全是凌晨下班的小作文。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既有向上管理的需要,也有自我价值确认的焦虑,还有在同事间刷存在感的冲动,何乐而不为?
2025-08-04 14:02:07
460
原创 公司里,“没苦硬吃”的5种行为:1、没班硬加;2、身体不舒服硬撑;3、没活硬揽。。。
你8小时干完了应该干的活,剩下的时间就是你的。今天你主动帮了这个,明天领导就觉得你时间很充裕,各种杂活开始往你身上扔。他们有边界感,有原则性,更有策略性。即使有一些领导喜欢你这一套,但请相信,他们只是想树立一下典型而已,真正谁干活效率高心里清楚的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该请教的时候就请教,该协作的时候就协作。美其名曰"要有存在感"。你的价值体现在你的产出,而不是你受了多少苦。麻烦别人之前,自己要先做好功课,带着具体的问题去请教,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就去问。手头不忙的时候,学点新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25-08-03 14:01:35
490
原创 公司里,要想过得舒坦,一定要记住这4件事:1、不要怕请假;2、工作量太重,要提出来;3、工作受了委屈,别憋着;4、有矛盾直接说。
当场就应该说清楚:"这个问题是因为需求在开发过程中有3次重大变更导致的,每次变更我都有邮件记录,可以查阅。领导还没说话呢,自己先开始各种解释:"我真的有急事""我平时很少请假""我会把工作安排好的"。领导安排10个任务,明知道完不成,还点头说"好的好的,我试试"。我见过一个同事B,项目出问题了,明明是需求方临时改需求导致的,结果领导开会就点名批评他。后来我直接找他谈了一次:"兄弟,我感觉你对我有意见,咱们聊聊呗,有什么问题直接说。有些人生病了还硬撑着来上班,咳嗽得像个拖拉机一样,还说"小感冒,没事的"。
2025-08-02 14:01:24
530
原创 “听同学建议拒绝了月薪2.5W的大厂offer,去了月薪5k的体制内,后来发现当初劝我的同学却进了大厂。。”
因为承担后果的人是你,不是给你建议的那个人。听同学建议拒绝了月薪2.5W的大厂offer,去了月薪5k的体制内,后来发现当初劝我的同学却进了大厂。你的性格、你的家庭情况、你的职业规划,这些东西别人根本不了解。不过,这个教训是深刻,以后遇到重大选择,多听听不同的声音,但最终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有时候,最危险的敌人不是明面上的对手,而是身边那些打着"为你好"旗号的朋友。关键还是得你自己做选择,别人的建议可以听,但最终决定权必须在自己手里。现在的社会,真心待你的朋友越来越少,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却越来越多。
2025-07-31 14:00:49
386
原创 “领导突然提拔我做主管,还说月薪涨到30000,让我别声张。我加了一个月班,结果月底领导离职了,新领导说:从来不知道这事。”
我苦哈哈的加了一个月班,结果月底领导离职了,新领导说:从来不知道这事。更过分的是,很多公司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态度就是:前任领导的承诺我们不认,你要么接受现状,要么主动离职。每天996的生活,微薄的工资,看不到头的加班,突然有人告诉你可以升职加薪,谁不心动?穷的时候最容易被钱骗,孤独的时候最容易被温暖骗,迷茫的时候最容易被承诺骗。真正值得你付出的,是那些能给你实在好处的机会,是那些能让你真正成长的平台。等到被坑了才后悔,为时已晚。等你发现被坑的时候,人家早就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你一个人在那里欲哭无泪。
2025-07-30 14:01:21
337
原创 “当了leader才发现,大厂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总迟到的,也不是下班搞失联的,而是经常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的。”
"这个确实有挑战,但是觉得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尝试","如果要做的话,可能需要这些支持"。当了领导才发现,公司最想裁掉的,不是那些上班迟到的,也不是下班就人间蒸发的,而是张口闭口就是这4句话的人。最让人无语的是,有时候老板提出一个新的业务方向,下面立马有人说"市场不行""技术做不了""资源不够"。相反,那些愿意承担额外工作的人,哪怕暂时能力不够,管理者也愿意培养。真正让管理者头疼的不是那些能力不足的员工,而是这些推卸责任的家伙。不少被裁的确实不是那些经常迟到的,反而是总喜欢让领导“不爽”的。
2025-07-28 14:01:07
581
原创 面试问月休几天,直接被HR怼:如果还要跟我谈休息,明天就不用来面试了。我们公司以结果为导向,挣到钱再谈休息!
正常的公司,HR会详细介绍工作安排:"我们这边是双休,法定节假日正常放假,偶尔会有项目加班但会有调休。那些真正值得去的公司,会尊重你的合理诉求,会给你详细的介绍,会让你感受到被尊重。这样的公司才配得上你的才华。真正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司,会想办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连最基本的面试礼仪都不懂,对候选人的合理问题这么大反应,说明什么?这个HR把"以结果为导向"当成了拒绝合理诉求的挡箭牌,说白了就是想找个任劳任怨的工具人。很多公司把"奋斗"异化了,觉得员工就应该无条件付出,不应该有自己的诉求。
2025-07-27 14:02:32
278
原创 “公司新来一个浙大硕士,月薪27K。比我少5年工作经验,却因为学历光环空降任组长。而我每天996,领导却说:你已经到天花板了。”
如果你真的想突破天花板,那就别再抱怨了,开始学习那些你以前不屑的东西:怎么跟老板沟通,怎么在团队中建立影响力,怎么在关键时刻表现自己。人家说得没错啊,确实是团队协作,只是你在这个协作里的角色是工具,不是主角。那个浙大硕士能空降当你的组长,不是因为学历歧视,而是因为人家确实有你没有的东西。这样既展示了你的技术能力,又体现了你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让领导看到你的价值。那些真正能混到高层的人,技术可能不是最强的,但他们的综合能力一定是最强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好学校的硕士,往往意味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2025-07-26 14:01:01
676
原创 “三面都通过了,最后一次是跟HR聊薪资。顺利拿到了offer,加了直属领导微信,又问了一下加班的情况,结果直接拒了offer”
顺利拿到了offer,加了直属领导微信,又问了一下加班的情况,结果直接拒了offer。问加班问题的时候,不要问"能不能接受加班",要问具体的:平均每天几点下班?效率低下,流程混乱,需求变更频繁,项目管理一塌糊涂。但先给你画个饼,让你觉得这公司还行,等你投入了时间成本、情感成本,再慢慢加码。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你每天加班到10点,周末还要来,估计90%的人都会直接走人。更恶心的是,很多公司面试时还会强调"工作生活平衡","公司文化很好"。既然你都答应入职了,那就说明你能接受我们的要求,包括各种不合理要求。
2025-07-25 14:00:49
357
原创 “面试了一个前台,37岁,是个宝妈。她的工资要求很低,2500就可以了。但她有个条件,9点来上班,正常是8点。没想到老板拒绝了”
在保证8小时上班时间,弹性1小时上下班时间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对于一些非核心部门卖了这个人情,员工只会更加珍惜这份工作。而那个拒绝她的老板,可能永远都理解不了,他错过的不只是一个员工,而是一个让公司变得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机会。一个有工作经验的37岁女性,她的能力和经验完全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但就因为这一个小时的差异,就被拒之门外。站在老板的角度,他的说法完全合理,毕竟公司是他开的,想怎么管理都是他说了算,只是缺少人性化而已。而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人要高薪,有人要自由,有人要成长空间,有人要工作生活平衡。
2025-07-23 14:01:00
1218
原创 “渐渐能理解为何不用35岁以上程序猿了。组里有3人40+,发现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精力不济卷不动并且薪资高,而是有以下这几点问题”
那些真正优秀的老程序员,可能某些新技术需要学习,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底蕴摆在那里。真正优秀的35+程序员,绝对是技术圈的中流砥柱,架构设计、技术选型、问题排查,哪一样不是降维打击?看了这个帖子,我觉得真正的问题不是35+程序员不行,而是这哥们运气太差,一下子遇到了3个职场混子。任何年龄段都有这种刺头,见过刚毕业就各种不服管的,也见过工作十年还是团队协作能力很强的。现实中大部分35+的程序员,技术功底扎实,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优秀的35+程序员,往往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知道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025-07-22 14:00:37
872
原创 “涨薪5w后才发现,所谓工作能力强,其实就5点:1、接受工作,只问标准;2、请示工作,必带方案;3、汇报工作:突出结果...”
优秀的人汇报工作直接上干货:这周完成了什么目标,数据怎么样,遇到什么问题已经如何解决,下周计划做什么。更关键的是,这种复盘思维会让他们对业务有更深的理解,对问题的洞察更敏锐。而且这种人往往很清楚自己的价值输出,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琐碎的。其他的,自己琢磨去。"老板,这个问题我想了三种解决思路,A方案成本低但风险大,B方案稳妥但周期长,C方案..."他们能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能站在同事的角度提供帮助,能站在未来的角度优化现在。因为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创造价值"的高度。
2025-07-21 14:29:42
567
原创 某大厂员工:隔壁项目组为了赶进度,天天加班,一年的项目,几个月就赶出来了。结果,项目刚交付,他们就被释放了。
隔壁项目组为了赶进度,天天加班,一年的项目,几个月就赶出来了。老板说"我们是一家人",员工信了,结果被裁员的时候老板说"这是公司的商业决策"。那些被释放的兄弟们,希望你们能早日找到更好的工作,遇到真正尊重员工的公司。但还是想对那些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说,不要自我怀疑,不要觉得是自己的问题。现在的很多公司,特别是一些创业公司,把员工当成了可以随意消耗的资源。同时也要吸取教训,以后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要多了解公司的文化和历史。我觉得最可悲的是,很多员工明明知道这种套路,但还是会被画饼成功。
2025-07-16 14:01:40
350
原创 “半夜11点被人拉到会上,我爸刚好还没睡,骂道:你们领导干什么吃的?!没家庭吗?”
在他们的认知里,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不应该混在一起。家庭很重要,健康更重要。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程序员已经结婚了,半夜11点被拉去开会,他老婆会怎么想?半夜11点被人拉到会上,我爸刚好还没睡,骂道:你们领导干什么吃的!岳哥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忙,真的是每天加班到很晚,还好当时身体好,抗住了没出什么意外。职场加班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般人听说要加班都会比较抗拒,但是又不得不加班。长期这样下去,要么是工作毁了家庭,要么是家庭毁了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半夜11点应该是家庭时间,是休息时间,不是工作时间。
2025-07-15 14:00:53
556
原创 “自己工作15000,因为态度问题被领导边缘化,面了一家18000,结果提离职后,HR打电话说背调有点问题,暂缓入职。”
自己工作15000,因为态度问题被领导边缘化,面了一家18000,结果提离职后,HR打电话说背调有点问题,暂缓入职。一个真正有格局的管理者,即使和下属有矛盾,也不会在对方离职的时候使绊子。而且18000的offer,比现在的15000还多了3000,看起来是个不错的机会。背调本来应该是客观地反映一个员工的工作表现,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把它当成了报复的工具。不要让那些阴暗的人和事影响了你的判断,相信自己的价值,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做法真的很恶毒。他们要的不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员工,而是一个听话的工具人。
2025-07-13 14:00:55
475
原创 “最惨的不是被裁员,而是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工资不到1万,裁员都轮不到我。是我性价比太高了吗?”
如果你真的能一个人干十几个小时还保持高质量的工作,那说明你的能力是很强的。他们把员工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听话"的员工被当成了廉价劳动力,那些"不听话"的员工被当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最惨的不是被裁员,而是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工资不到1万,裁员都轮不到我。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一般,工资已经不错了,不应该再要求更多,这种心态正中了公司的下怀。这哥们儿的遭遇简直就是现代版的"能者多劳"啊,但是这个"多劳"真的太过分了。你的价值不是由你的"性价比"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能力和贡献来决定的。当然,我也理解很多人的顾虑。
2025-07-12 14:00:59
521
原创 “同学升了leader,今年活还没干,他就已经想好组里成员的两次绩效考核怎么打了,还说:leader都是这样的!”
同学升了leader,今年活还没干,他就已经想好组里成员的两次绩效考核怎么打了,还说:leader都是这样的!当员工发现自己的绩效不是基于工作表现,而是基于领导的主观偏好时,他们还会有工作积极性吗?真正的管理是帮助团队成员发挥最大潜力,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它把原本应该公正透明的考核变成了黑箱操作,让优秀的员工寒心,让平庸的员工躺平。他这是把管理岗位妖魔化了,让人觉得当领导就必须要耍手段,就必须要搞权术。对于那些即将升职的朋友,我想说的是,不要被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
2025-07-11 14:01:24
351
原创 “毕业刚来的时候组里很多大神,公司确实挺体面的,还挺有归属感,现在已经被恶心透了,只想拿完年终赶紧跑路。”
可能是那些大神陆续离职了,可能是公司的文化在悄悄变化,也可能是自己对公司的了解更深入了,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毕业刚来的时候组里很多大神,公司确实挺体面的,还挺有归属感,现在已经被恶心透了,只想拿完年终赶紧跑路。这种感受很正常,工作环境的恶化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公司的问题,不要因为这种经历而对职场失去信心。以前的那些体面做法,现在都变成了成本。比如说,如何更好地识别公司的真实面貌,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好的公司和好的团队还是存在的,关键是要有识别的能力和选择的勇气。
2025-07-10 14:01:26
472
原创 “公司宣布大小周,不同意可以离职。我问面试的人可以接受吗,结果她说:只要工资在8000以上,不要说大小周了,996都可以接受!”
我问面试的人可以接受吗,结果她说:只要工资在8000以上,不要说大小周了,996都可以接受!看到这个帖子,心情复杂到不行:一边是公司霸王条款般的大小周,一边是求职者为了8000块钱连996都能接受,这画面真就挺魔幻的。虽然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少,但是还是存在的。不要被这种扭曲的价值观给洗脑了,你的时间和健康是无价的,不应该为了那点工资而全部出卖。为了生存,人们可以接受任何不合理的条件,这不是职场的正常运作方式,这是赤裸裸的压榨。当努力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当加班成为常态时,躺平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2025-07-09 14:01:26
424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