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CB 制造工艺方面
-
线路偏差 / 短路 / 开路:蚀刻工艺不均匀,造成走线变细、断裂,或者铜残留导致短路。
-
孔加工问题:通孔(VIA)没镀好铜,出现“空孔”,信号中断。
-
焊盘问题:阻焊层开窗错误、偏移,导致焊接不良。
🔎 2. 元器件焊接装配
-
虚焊 / 冷焊:锡没吃牢,通电后接触不良。
-
桥连:相邻焊点被锡短接。
-
器件极性/型号错误:贴错方向或型号。
-
BOM 管控问题:用料不一致,导致部分板子性能不达标。
🔎 3. 设计层面
-
信号完整性问题:高速信号布线不好,部分板子在测试环境下会失效。
-
电源/地平面不合理:导致电源噪声大,部分电路不稳定。
-
元件选型不稳定:批次差异大,边界条件下容易出问题。
🔎 4. 测试与环境因素
-
治具问题:测试工装接触不良,导致误判。
-
温度/湿度影响:有的 PCB 在室温正常,但高低温下失效。
-
静电/干扰:某些设计对 EMI/ESD 不够强健。
📌 总结
同一批电路板,有的“能过”,有的“不过”,往往是:
-
工艺波动(生产质量差异),
-
焊接可靠性(虚焊、短路),
-
边缘设计(在临界值上,批次差就出问题)。
在实际项目里,工程师一般会:
-
先做失效分析(比如用显微镜看 VIA、X-Ray 查焊接),
-
确认是工艺问题还是设计问题,
-
再决定是优化 PCB 设计,还是换厂/提高测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