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字节序的二进制地址与文本字符串格式相互转换 inet_addr、inet_ntoa、inet_ntop、inet_pton

本文详细介绍了四个IP地址转换函数:inet_addr、inet_ntoa、inet_ntop和inet_pton的功能及用法。包括如何将点分十进制IP转换为整数形式,以及如何将整数形式的IP转换回点分十进制格式。这些函数适用于IPv4和IPv6地址。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1. inet_addr函数

2. inet_ntoa函数

3. inet_ntop函数

4. inet_pton函数


linux系统头文件:<arpa/inet.h>

1. inet_addr函数

函数原型:in_addr_t inet_addr(const char *cp);

参数:字符串,一个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

返回值:如果正确执行将返回一个无符号长整数型数。如果传入的字符串不是一个合法的IP地址,将返回INADDR_NONE。

作用:将一个点分十进制的IP转换成一个长整数型数(u_long类型)

2. inet_ntoa函数

函数原型:char *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in);

参数:二进制类型的IP地址,结构类型

返回值:如果正确,返回一个字符指针,指向一块存储着点分格式IP地址的静态缓冲区(同一线程内共享此内存);错误,返回NULL。

作用:将一个二进制网络字节序转换为点分十进制IP格式的字符串

上面两个函数的使用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struct sockaddr_in src;                           //定义IPv4中套接字地址

    src.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将二进制字符串转换成网络地址

    printf("%s\n",inet_ntoa(src.sin_addr));           //将网络地址转换成字符串并输出

    return 0;
}

前面两个函数和接下来的两个函数都是完成IP地址在“点分十进制”和“整数”之间的转换

但是前者只适用于IPv4地址,后者适用于IPv4和IPv6地址。

3. inet_ntop函数

函数原型:const char *inet_ntop(int af, const void *addr, char *str, socklen_t size);

作用:将网络地址转换成点分十进制类型的地址

参数:af仅支持两个值,即AF_INET和AF_INET6。当af=AF_INET时,str指向IPv4类型的地址,即ASCII字符串的首地址,函数将in_addr的结构体转换为字符串,并复制在*str中。当af=AF_INET6时,str指向IPv6类型的地址,即ASCII字符串的首地址,函数将in6_addr的结构体转换为字符串,并复制在*str中。size指定了保存点分十进制字符串的缓冲区(str)的大小。两个常数用于简化工作:INET_ADDRSTRLEN定义了足够大的空间来存放一个表示IPv4地址的文本字符串;INET6_ADDRSTRLEN定义了足够大的空间来存放一个表示IPv6地址的文本字符串。

返回值:若成功,返回地址字符串指针;若出错,返回NULL。

4. inet_pton函数

函数原型:int inet_pton(int af, const char *str, void *addr);

作用:将点分十进制类型的地址转换成网络地址

参数:af仅支持两个值,即AF_INET和AF_INET6。当af=AF_INET时,str指向IPv4类型的地址,即ASCII字符串的首地址,函数将该字符串转换为in_addr的结构体,并复制在*addr中。当af=AF_INET6时,str指向IPv6类型的地址,即ASCII字符串的首地址,函数将该字符串转换为in6_addr的结构体,并复制在*addr中。

返回值:若成功,返回1;若格式无效,返回0;若出错,返回-1

使用示例:

#include <stdio.h>      //printf/scanf
#include <arpa/inet.h>  //inet_pton/inet_ntop

int main (void)
{
  char IPdotdec[20]; // 存放点分十进制IP地址
  struct in_addr s;  // IPv4地址结构体
  // 输入IP地址
  printf("Please input IP address: ");
  scanf("%s", IPdotdec);
 
  inet_pton(AF_INET, IPdotdec, (void *)&s); //将点分十进制转换成网络地址
  printf("inet_pton: 0x%x\n", s.s_addr);
  
  inet_ntop(AF_INET, (void *)&s, IPdotdec, 16); //将网络地址转换成点分十进制
  printf("inet_ntop: %s\n", IPdotdec);
}

 

参考:

Linux网络编程--IP转换函数--inet_addr和inet_ntoa

linux环境socket编程中的inet_addr()和inet_ntoa()函数

Linux函数--inet_pton / inet_ntop

### 解决方案 为了消除 `inet_pton` 的隐式声明警告,需要确保头文件 `<arpa/inet.h>` 或者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Sock2.h>` 被正确定义和包含。以下是具体方法: #### 1. **Windows 平台** 在 Windows 上,`inet_pton` 是较新的网络编程接口之一,可能未被默认启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问题: - 确保包含了正确的头文件: ```c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ws2tcpip.h> // 这是 inet_pton 所需的关键头文件 ``` - 定义宏 `_WIN32_WINNT` 来指定最低支持的操作系统版本。如果目标平台是 Windows Vista 及以上,则应设置为 0x0600 或更高值[^1]: ```c #ifndef _WIN32_WINNT #define _WIN32_WINNT 0x0600 // 支持 Windows Vista 和更新版本的功能 #endif ``` - 如果仍然遇到废弃 API 的警告(如 `inet_addr`),可以通过定义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来禁用这些警告[^2]: ```c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 完整的代码示例如下: ```c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ifndef _WIN32_WINNT #define _WIN32_WINNT 0x0600 #endif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ws2tcpip.h>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 // 链接 ws2_32 库 int main() { WSADATA wsaData; WSAStartup(MAKEWORD(2, 2), &wsaData);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memset(&addr, 0, sizeof(addr));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const char* ip_str = "127.0.0.1"; if (inet_pton(AF_INET, ip_str, &(addr.sin_addr)) <= 0) { fprintf(stderr, "Invalid address/ Unsupported family\n");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Address successfully converted.\n"); WSACleanup(); return 0; } ``` #### 2. **Linux/MacOS 平台** 对于 Linux 或 MacOS,通常只需要包含标准的网络库头文件即可: ```c #include <arpa/inet.h> ``` 无需额外配置。 --- ### 关于 `inet_ntop` 返回值类型的解释 `inet_ntop` 的返回值类型确实是一个指针 (`const char*`),表示转换后的字符串地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因为错误处理逻辑而导致程序崩溃。例如,当调用失败时,它会返回 `NULL`,因此必须始终检查其返回值是否有效[^4]。 修正后的代码片段如下所示: ```c char str[INET_ADDRSTRLEN]; if (inet_ntop(AF_INET, &(cliaddr.sin_addr), str, INET_ADDRSTRLEN) != NULL) { printf("Received from %s at port %d\n", str, ntohs(cliaddr.sin_port)); } else { perror("inet_ntop failed"); } ``` --- ### 总结 通过正确引入必要的头文件以及适当调整编译选项,可以完全解决 `inet_pton` 的隐式声明问题及其相关警告。同时注意对 `inet_ntop` 的返回值进行有效性验证以防止潜在运行时异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