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01_裸机DMA双缓存+环形缓冲区概述

一、外设

  • GPIO
  • USART
  • NVIC
  • DMA

严格说NVIC不属于外设,属于内核,这里只是将使用到的模块罗列出来

二、中断

共使用4个中断:

  • 串口中断:
    • 发送完成中断:TC
    • 空闲中断:IDLE
  • DMA中断:NDTR为0时产生中断
    • 发送DMA对应的流中断:传输完成中断TCIF
    • 接收DMA对应的流中断:传输完成中断TCIF

中断产生顺序:

发送:DMA发送的传输完成中断触发,再串口的发送完成中断TC触发

接收:DMA接收的传输完成中断是在DMA硬件对接缓存区存满才会触发,与串口的IDLE并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串口的IDLE在接收到一帧数据即会触发

三、开辟的主要存储空间

  • DMA硬件接收双缓存:buf[0]与buf[1]
  • DMA硬件发送缓存
  • 接收环形缓冲区
  • 发送环形缓冲区

四、发送与接收流程

发送流程:

  1. 准备好需要发送的数据
  2. 将数据拷贝到发送环形缓冲区
  3. 再从发送环形缓冲区拷贝到DMA硬件发送缓存
  4. DMA自动搬运到串口的DR寄存器

接收流程:

  1. DMA自动搬运,从串口的DR寄存器搬运到DMA硬件接收双缓存
  2. 从DMA硬件接收双缓存拷贝到接收环形缓冲区
  3. 读取环形缓冲区数据并处理

五、发送与接收数据具体流程

发送一帧数据流程:

  1. 准备好要发送的数据
  2. 将要发送的数据拷贝到发送环形缓冲区
  3. 设置DMA的数据项寄存器NDTR为要发送数据数量并将要发送的数据从发送环形缓冲区拷贝到DMA硬件发送缓存
  4. 使能发送
  5. 进入DMA传输完成中断
    1. 在中断中检查环形缓缓冲区中是否还有数据,如果还有数据说明在DMA转移数据过程中又有数据被放入了环形缓冲区
    2. 如果环形缓冲区还有数据,则再次启动DMA传输

问题:发送完数据只能保证数据被DMA转移出去,并没有检查发送完成,而且中间又有数据被放入环形缓冲区则需要再次处理,较为麻烦

后续优化:使用信号量,在串口发送完成TC的中断服务函数中释放信号量,在调用发送函数时获取信号量,这样发送未完成时则会阻塞等待直到发送完成,这样处理较为简单

接收一帧数据流程:

两种场景:

场景一:硬件接收双缓冲区任意缓冲区都未满

  1. 只会触发串口空闲中断IDLE
  2. 在中断中将接收到的一帧数据从DMA硬件缓冲区中拷贝到接收环形缓冲区
  3. 将接收环形缓冲区中数据取出处理

场景二:硬件接收双缓冲区任一缓冲区存满

  1. 先触发DMA传输完成中断
  2. 在中断中将已经存满的缓存最后一部分数据拷贝到接收环形缓冲区中
  3. 再触发串口空闲中断IDLE
  4. 在中断中将DMA这一新缓存中的数据继续拷贝到接收环形缓冲区中
  5. 将接收环形缓冲区中数据取出处理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STM32延迟缓存的实现方法或解决方案的问题。首先,我需要明确“延迟缓存”的具体含义。在嵌入式系统中,延迟缓存可能指以下几种情况: 1. **数据传输缓冲**:在高速与低速设备间设置缓冲区,解决速度不匹配问题,比如DMA传输中的双缓冲机制。 2. **延迟执行队列**:将任务暂存于队列中,待系统空闲时处理,常见于RTOS的任务调度。 3. **写缓存优化**:针对Flash写入延迟,使用RAM缓存数据,批量写入以提高效率。 接下来,我需要结合STM32的特性,分析可能的实现方法。首先考虑DMA双缓冲机制,这可以避免数据传输时的延迟。例如在串口通信中,使用DMA双缓冲可以持续接收数据而不中断。参考引用[2]提到ESP8266的AT指令使用,可能涉及串口缓冲处理。 然后是软件队列的实现,比如在RTOS中使用消息队列暂存任务,或裸机环境下用环形缓冲区。引用[1]提到的HardFault处理,可能涉及任务调度中的延迟管理。 针对Flash写入延迟,STM32的HAL库提供了缓存机制,比如先写入RAM,再批量写入Flash。这在需要频繁保存数据到Flash的应用中很常见,比如数据日志记录。 此外,需要考虑硬件特性,比如STM32的FlexRAM或CCM内存,这些专用内存区域可以用于低延迟访问。同时,缓存一致性问题和中断延迟的影响也需要提及,确保解决方案的稳定性。 最后,结合用户之前的问题,他们可能在进行远程烧录或外设驱动开发时遇到延迟问题,引用[2]提到的BootLoader和ESP8266 AT指令使用,可能相关。需要确保回答覆盖不同场景,并提供代码示例,如DMA配置或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帮助用户具体应用。</think>关于STM32延迟缓存的实现方法,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分析。以下是几种典型解决方案及实现逻辑: ### 一、DMA双缓冲技术(硬件级) 适用场景:高速数据流传输(如ADC采集、通信接口) 实现步骤: 1. 配置DMA为循环双缓冲模式 2. 设置两个物理缓冲区 3. 利用DMA传输完成中断切换缓冲区 ```c // STM32Cube HAL示例 #define BUFFER_SIZE 256 uint32_t buffer1[BUFFER_SIZE]; uint32_t buffer2[BUFFER_SIZE]; void init_dma(void) { hdma_adc.Instance = DMA1_Channel1; hdma_adc.Init.Mode = DMA_CIRCULAR; // 循环模式 hdma_adc.Init.Direction = DMA_PERIPH_TO_MEMORY; hdma_adc.Init.MemDataAlignment = DMA_MDATAALIGN_WORD; hdma_adc.Init.MemInc = DMA_MINC_ENABLE; hdma_adc.Init.PeriphDataAlignment = DMA_PDATAALIGN_WORD; hdma_adc.Init.PeriphInc = DMA_PINC_DISABLE; HAL_DMA_Init(&hdma_adc); // 启动双缓冲传输 HAL_ADC_Start_DMA(&hadc, buffer1, buffer2, BUFFER_SIZE); } ``` ### 二、环形缓冲区(软件级) 适用场景:异步数据接收(如UART通信) $$ \text{缓冲区索引计算公式:} (index + 1) \mod buffer\_size $$ 实现要点: 1. 定义数据结构 ```c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buffer; uint16_t head; uint16_t tail; uint16_t size; } ring_buffer_t; ``` 2. 关键操作函数 ```c void rb_push(ring_buffer_t *rb, uint8_t data) { rb->buffer[rb->head] = data; rb->head = (rb->head + 1) % rb->size; } uint8_t rb_pop(ring_buffer_t *rb) { uint8_t data = rb->buffer[rb->tail]; rb->tail = (rb->tail + 1) % rb->size; return data; } ``` ### 三、Flash写入缓存(存储优化) 针对Flash编程延迟的方案: 1. 在RAM中建立缓存区(建议4KB对齐) 2. 批量写入策略: - 时间触发:定时写入 - 空间触发:缓存满时写入 3. 异常处理机制: - 掉电保护 - 写失败重试 ### 四、任务延迟执行(系统级) 在RTOS中的典型实现: ```c // FreeRTOS 延迟任务示例 xTaskCreate(vTaskProcess, "ProcTask", 128, NULL, 2, NULL); void vTaskProcess(void *pvParams) { while(1) { if(xQueueReceive(xDataQueue, &data, pdMS_TO_TICKS(100))) { process_data(data); // 立即处理 } else { vTaskDelay(pdMS_TO_TICKS(10)); // 主动延迟 } } } ``` ### 关键问题注意事项: 1. **缓存一致性**:使用`__DSB()`/`__ISB()`屏障指令确保内存可见性 2. **中断冲突**:DMA中断与主程序访问需加锁保护 3. **时序约束**:Flash写入期间需关闭中断(参考STM32编程手册[^1]) 4. **内存分配**:使用`__attribute__((section(".ccmram")))`指定特殊内存区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