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分布
- 代码段:二进制可执行代码。
- 数据段:已初始化的静态常量和全局变量。
- BSS段: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和全局变量。
- 堆段:动态分配的内存,从低地址开始向上增长。
- 文件映射段:动态库、共享内存,从低地址开始向上增长。
- 栈段: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的上下文等。栈大小固定,默认为8MB,可以自定义修改。
上面6个内存段中,堆和文件映射段的内存是动态分配的。
分配内存
malloc()是C库中函数,用于动态分配内存。malloc申请内存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向操作系统申请内存。
- 方式一:通过brk()系统调用从堆分配内存。
- 方式二:通过mmap()系统调用在文件映射区域分配内存。
方式一通过brk()函数将堆顶指针向高地址移动,获得新的内存空间。
方式二通过mmap()系统调用中[私有匿名映射]的方式,在文件映射区分配一块内存,也就是从文件映射区"偷"了一块内存。
malloc()使用brk()和mmap()的场景:
- 如果用户分配的内存小于128KB,则通过brk()申请内存。
- 如果用户分配的内存大于128KB,则通过mmap()申请内存。
malloc()分配的是虚拟内存。如果分配后的虚拟内存没有被访问的话,虚拟内存是不会映射到物理内存的,这样就不会占用物理内存了。只有在访问已分配的虚拟地址空间的时候,操作系统通过查找页表,发现虚拟内存对应的也没有在物理内存中,就会触发缺页中断,然后操作系统会建立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之间的映射关系。